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有四大理念:突出德育为魂,突出能力为重,突出基础为先,突出创新为上,其中立德树人成为首要落实目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理应学好新教材、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将党和国家的新战略、新部署变成自觉的教学行动,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出贡献。立德树人除过语文教科书能独当一面外,最丰富、最鲜活的教材应该是语文的外延,最好的教科书应该是生活,生活是一本无字之书。

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三观的有利契机。逆行的白衣天使、用科学说话的专家、不畏生死的记者、坚守岗位的警察……这些蓄满正能量、活生生的事例堪称教科书式教材,用好这些教材可以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笔者以统编六年级语文教材为主、疫情中的资源为辅,对彰显着人文美的学习材料进行整合,创新线上学习内容和方式,尝试开发板块式语文学习策略。

抗疫线上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刘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1)

本文作者、陕西省优秀教师刘芳

主题阅读凝思想

“主题阅读”一直坚持以提升学生的阅读量为核心点,以读为中介打开学生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窗口,从而获得了理性的对话、情感的沟通和审美的陶冶。以本次疫情当中的事例为主,我拟订主题阅读活动项目如下:

主题阅读关键词“读书”。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为“漫步名著花园”,为了让学生感受书籍的魅力,我线上进行拓展延伸:阅知武汉方舱医院博士生读书哥付小峰的事例;四川广元16岁女孩小杨到冰冷的悬崖边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获取信号学习的事例;西藏昌都斯朗巴珍步行30多分钟在雪山顶上网课的事例。通过这三个典型的阅读材料,再次让学生畅谈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制作关于“读书”的书签、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设计“我为书狂”阅读计划。

主题阅读关键词“坚强”。从六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入手,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获知鲁滨逊是一个充满劳动热情的人、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8年,他面对人生困境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与英雄本色;汤姆足智多谋,最终让坏人恶有恶报。以此开展拓展阅读,了解疫情当中伟大的医护人员和与死神抗争到底的患者展开学习,学习任务如下:借助表格罗列人物品质特征,梳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其次,以关键词“坚强”为中心点,绘制思维导图。

主题阅读关键词“奉献”。以六年级语文下册革命理想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金色的鱼钩》《为人民服务》为例,迁移到本次疫情当中,寻找最美奉献者的故事,搜集资料、借助音频录制其感人故事,讲给家人听,进一步深化对“奉献”一词的理解。

4.主题阅读关键词“科学精神”。以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里的生物》《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两篇文章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疫情当中,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在疫苗研制方面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她本人表示:“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究的疫苗推向临床应用。”可是孩子们了解她背后的故事吗?玩“毒”29年,救人无数,她是怎样秉持科学精神的?学习任务:请寻找三位主人公身上共同的闪光点,思考具备这一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什么?试着写一写。

语文阅读经过主题进行统整,让主题的情感融入孩子的血液,塑造孩子的心灵;让主题的境界滋养孩子的性情,构建孩子的智慧世界,主题阅读是阅读走向高效的有力抓手。

专题写作强本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和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着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要追问阅读的程度。”

阅读什么?生活也是一本大书。对学生而言,不妨将目光锁定在这次“疫情”上,每天所听、所见就是写作的素材,最终才能变成脍炙人口的佳作。近期,举国上下备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由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防控阻击战”。各行各业的人都被这一话题所包围,包括我们的学生,每天泡在这样的新闻事件中,把关注疫情当作头等大事,他们耳濡目染的东西太多,所以,倾诉成为最好的情感释放途径。

细数这些天的日子,可能在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位“最美逆行者”“最伟大的院士”“最可怕的病毒”……灾难降临,就是一座山重重落下,每个人都是渺小的,都有着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要论感受,人人都是中心发言人。所以,我试着以此为话题,打开他们的话匣子成为创新习作的最好方式。习作前,我考虑年段不同,训练点不同;文体不同,表现手法不一;同时为了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对本次习作可供命题进行筛选,筛选基于文体、话题的考虑,给定题目如下:记叙文《有一种“爱”,叫少聚会》《“宅”家有感》;议论文《灾难也会蝴蝶效应》;说明文《疫情告诉我们什么》‍;想象类《如果2020年可以重启》《假如我是口罩》《一剂良药》《逆行者》《隔离》《天使》,利用好素材,选好文体,表达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话题访谈练口才

语文学习中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两方面互相作用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口语交际是锤炼语言的最佳途径,为学生流畅地进行书面表达打下基础。特殊时期,利用敏感话题去撬动学生的思维,从而可以丰富他们理性、健康的思辨力、表达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为此开展以下实践活动:

播报“疫”线故事。“疫”情发生之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与家人告别支援前线的医护人员、有宅在家里上起网课的学生、有境外输入性病患数字的攀升、有湖北省每日疫情的公布、有“钻石公主”号事件的不断升级等等。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思辨力,开启每日播报活动,要求学生按照学号轮流发言并在微信群里以小视频的方式进行质疑,尾音抛给大家一个问题,引发思考,简要作答,进行口语交际。例如:“河南省洛宁县上戈镇刘坟村,照片中昏暗灯光下,坐在楼梯道里学习的女孩叫郭翠珠,今年14岁,是一名初中生。披着夹袄抄着手、坐在小板凳上静静看着她的,是她的农民父亲。小翠珠家没有网络,她又舍不得用爸爸手机的那一点流量。为跟上网课进度和老师辅导,征得驻村干部同意后,父女俩连续几天晚上来到村委会大院。”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你想对小翠珠表达几层意思?你还有更好地帮扶她的办法吗?借此进行口语交际。

建立“疫”志文库。疫情当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很多,他们看似普普通通,但是他们的事例却能温暖苍生:冲锋陷阵的钟南山院士;延迟退休、亲临一线、身染病毒、战场阵亡的抗疫英雄柳帆;甘肃护士兼作协会员龙巧玲;90后不幸离世的医生彭银华;杭州纵火案中受害者林生斌捐物献爱心;送外卖的小哥汪勇……他们的善举、善心将照亮你我心房。要求全班每人采集一条信息,拜访一位英雄,75人建立起一个小型“疫”志类英雄文库。然后,每天我从中提取任何一位英雄人物,以此为话题,让学生给他们写颁奖词;再有可以为具有鲜明特征的人物进行百字自画像,例如对李兰娟院士脸上深深地印痕,剪掉长发的护士单霞进行肖像描写。要求,语言鲜活富有针对性,要言简意丰。

诗情话“疫”吐真情。今年的疫情打破既定生活习惯,环顾四周我有许多想要倾诉的。例如,“云课堂,我有话要说”、“延迟开学,我们错过了什么”、“宅家生活怎么个不一般”、“对扎堆喝茶的人,我想说”、“疫情还未解除,西湖游客暴增,对此你怎么看”等话题发表个人看法,要求有理有据、要有说服力;不需要长篇大论,条理清晰地吐露真言即可。事事皆育人,说说见智慧。时下,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去酝酿语言,去生发语言,去触及新颖、敏感的话题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

语文学习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均是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最佳契机。生活素材经过筛选、整合、加工、重建,精心设计后会有新的收获。语文学习禁忌零散的、碎片化的低效学习,通过这些专项训练,将饱含浓郁人文特色的内容留在学生心田,扩大口语交际、阅读、习作的外延,有效训练,让人文性“软着陆”,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永恒的话题和举措。


相关阅读:

刘芳空中课堂“六问”:学习内容千万条,教学计划第一条丨“防疫有我”

宝鸡高新二小刘芳实践心得:“五剂”助力线上教学丨“防疫有我·空中课堂”


作者:刘芳(陕西省优秀教师,陕西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宝鸡市高新第二小学教师)

编辑:关中小伙

抗疫线上教学小学五年级语文(刘芳小学语文教学实践)(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