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

提到ST段抬高,我们会首先想到急性心梗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临床上,除了急性心梗以外,还有很多心血管疾病甚至其他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ST段抬高。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2)

急性心肌梗死

损伤区导联上ST段常呈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连续形成单向曲线;随后,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形成坏死性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可并存。(特点:弓背向上、动态演变)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3)

图1 急性心梗超急性损伤期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4)

图2 前间壁心梗

室壁瘤

室壁运动异常导致胸前导联ST段抬高,振幅多<0.5 mV;对应导联ST段压低,一个或多个胸导联QRS波呈rsR’型。一般认为心肌梗死后ST段大于0.3 mv超过半个月以上则提示室壁瘤形成。与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区别主要是无动态演变。

此外,心肌转移性肿瘤也可出现类似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5)

图3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形成左室室壁瘤,前壁导联ST段抬高伴随V4异常Q波

变异型心绞痛

亦称为Prinzmetal心绞痛,冠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损伤,出现损伤区导联ST段抬高0.2 mV以上,最高可达1.5 mV以上,大约半数患者对应导联ST段下降;ST段抬高导联的T波高耸,两支对称,波顶变尖,呈急性心内膜下心肌缺血的动态特征;QRS时间延长至90~120 ms,振幅增大;QT或QTc正常或缩短;可见缺血性QRS、ST、T或QT电交替。通常持续时间较短,若痉挛时间过长可导致心肌梗死。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6)

图4

Takotsubo心肌病

心电图表现为ST段抬高,典型为胸前导联ST段抬高,部分病例下壁或侧壁导联也可出现ST段抬高;可有T波异常,多为T波倒置;还可出现病理性Q波。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7)

图5

急性心包炎

ST段弥漫性弓背向下抬高(一般不超过5 mm),aVR导联ST段压低;II导联中的ST段抬高幅度高于III导联,III、aVL导联ST段均有抬高;可见PR段压低,T波普遍倒置或低平,QRS波低电压,无异常Q波,无动态演变,常伴窦性心动过速。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8)

图6

急性心肌炎

可导致弥漫性ST段抬高,可能呈弓背向上,甚至呈单向曲线。暴发性心肌炎可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酷似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变化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峰值持续时间较长。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9)

图7 暴发型心肌炎患儿心电图,窦性心律,除aVR外,各导联可见QRS波群及ST-T呈2:1电交替,I、II、aVF、V5导联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0.05~0.8 mV,T波直立与ST段融合形成单向曲线,抬高程度呈2:1交替出现;III、aVL、V3与ST段抬高0.6~1.2 mV,与压低0.1~0.2 mV的交替,T波直立与低平或倒置交替;aVR、V1 ST段压低0.2~0.4 mV,T波直立

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可出现心包与心肌损伤引起的ST段抬高,持续一周左右ST段恢复正常。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0)

图8 心脏手术后心肌损伤

左心室肥厚

可表现为V1-V3导联ST段凹形抬高;V1-V3导联S波越深,右胸导联ST段抬高程度越明显,可达0.5 mV以上;V4-V6导联ST段下降。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1)

图9 左心室肥厚患者心电图,孤立性的V1、V2导联ST段抬高

左束支传导阻滞

V1-V3导联ST段凹形抬高,S波或QS波越深ST段抬高程度越明显;ST段方向与QRS主波相反,QRS时限大于0.12 s;T波高耸,ST-T改变持续存在。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2)

图10

早期复极

心室除极尚未结束,部分心室肌开始复极化。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凹面向上,V4导联最明显;II导联的ST段抬高幅度大于III导联,III导联和aVL导联的ST段方向一致;aVR导联可有对应性ST段压低;J点抬高有切迹(0.2 mV左右,最高可达1.0 mV以上),T波直立高耸;PR段轻度压低(心房组织早期复极),但幅度小于心包炎;QRS振幅增高但时限变短,起始部缓慢,下降段快速。没有动态改变。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3)

图11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4)

图12

Brugada综合征

右胸导联ST段抬高,呈下斜型、马鞍型或混合型抬高,一般局限于V1、V2导联;ST段抬高起始于R或R'波顶部,并出现T波倒置;对应导联无ST段压低,伴或不伴有束支传导阻滞,无动态演变过程,Q-T间期正常。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5)

图13 Brugada波的三种类型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6)

图14 Brugada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右胸导联(V1、V2)QRS波群增宽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及ST段抬高

高钾血症

右胸导联、aVR导联ST段抬高,多为下斜型;其它心电图特征包括宽大QRS波、T波高尖呈帐篷状、P波低平或消失。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7)

图15 第1-7列分别为高钾血症、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厚、Brugada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和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第6、7列)

低体温

低温时心电图出现Osborn波,位于QRS波和ST段连接处,凸面与QRS波同向,持续一定时间,呈圆顶型或驼峰状。Osborn波与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区别是,前者有低温的病因,波形抬高主要在R波降支和ST段起始部,不出现异常Q波。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8)

图16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ST段呈上斜型抬高,肢体导联不超过0.2 mV,胸导联不超过0.25 mV;T波振幅增高,前肢长,后肢短;基本心律较慢,多为窦缓;心率越慢,ST段抬高越明显,心率增快时ST段抬高不明显;多次复查心电图,ST-T形态不变。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19)

图17

心脏电复律

心前区经胸腔直流电复律患者可出现短暂的ST段抬高。心电图表现为ST段显著升高,往往超过10 mm,但仅仅持续1~2分钟。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20)

图18 经胸电复律(↑所示为电复律)

肺栓塞

心电图特征包括右胸导联T波倒置;前间壁和下壁导联ST段抬高伴T波倒置;S1Q3T3;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等。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21)

图19

正常ST段抬高

超过90%的健康年轻男性1个或多个胸前导联的ST段抬高达3 mm(范围1~3 mm),在V2导联更常见;S波越深,ST段抬高越明显;这种抬高的ST段是凹形的,而急性心梗(接近60%的病例)的ST段抬高通常是凸型的;同时还会伴轻度的PR段压低,这与心包炎的心电图是有区别的。

在男性中,ST段抬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在≥75岁的男性中有大约30%会有ST段抬高。而女性中有20%存在ST段抬高(至少1 mm),且不受年龄影响。

怎样判断st段抬高(细数导致ST段抬高的)(22)

图20

正常变异

V3-V5导联ST段抬高呈拱形,T波倒置;多数正常变异QT间期较短。

图21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右胸导联ST段下斜型抬高,起点往往是R’顶端;半数患者右胸导联T波倒置,胸前导联T波倒置范围与右心室增大程度呈正比。特征性的Epsilon波,有助于早期识别无症状患者。

某些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心电图表现与Brugada综合征相似,两者之间往往难以鉴别。

颅内出血

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肿等,可出现弥漫性ST段抬高。

图22 74岁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A.入院时正常心电图,B.入院第3天,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的心电图,C.入院第4天心电图,D.入院第5天心电图

其他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室舒张负荷增重,V4-V6导联出现窄Q波、R波增高、ST段轻度抬高、T波增高。

气胸:心电图可出现V1-V4导联呈QS型,ST段轻度抬高或r波进展不良。

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可出现I、aVL及胸前导联ST段抬高。

技术伪差:心电图机“线性响应”伪差可致弓背向上的ST段抬高,易发生于基线位置过低时,将基线调整到记录纸中位时,ST段抬高的伪差消失。

此外,主动脉夹层、预激综合征等疾病也可能出现ST段抬高。心电图ST段抬高的疾病这么多,我们需要仔细分析ST段抬高的形状、幅度以及抬高的导联,观察心电图动态变化,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心肌酶学、超声心动图等辅助检查做出诊断。

参考资料:

[1] Steven Lome. 50 Cardiology Pimp Questions. healio. March 5, 2014

[2] 胸前导联ST段抬高:5个病例,原因各不同. 医脉通. 2017-02-28

[3] 卢喜烈. 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3: 164-165.

[4] 卢冬喜, 等. ST段抬高的鉴别诊断.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8(23): 5559-5560.

[5] 施翔翔, 等. 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1,3(5): 398-399.

[6] 张文博, 郭继鸿, 马建群(译). 心电图解析-从病理生理到临床应用.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