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迷案重重,神秘现象背后隐藏着无数的谜题。在殷墟的青铜器中,最著名的是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出土(后母戊鼎玄机爆棚)(1)

后母戊鼎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根据专家的研究和估计,除了双耳,鼎身和鼎足是一次性浇铸而成的,至少需要100多名工人同时作业,从炼铜的浇铸、制模到拆模,不得不说是铸造工艺史上的奇迹。这个鼎的神奇之处在于汇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纹饰,包括饕餮纹、牛头纹、鱼纹、兽面纹不一而足。最独特的是,鼎耳的外侧刻着两只老虎,互相对视,嘴里各衔一枚人像,表情却非常安静、恬适。

后母戊鼎出土(后母戊鼎玄机爆棚)(2)

后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起初,鼎是古代烹饪食物的器具,通常是圆腹、两耳、三只脚,呈盆、盂、斗状。在古代的祭祀或仪式中,人们向天神祖先呈上煮熟的肉,慢慢演变成一种祭祀用具。

后母戊鼎出土(后母戊鼎玄机爆棚)(3)

有一种说法认为,后母戊鼎是商王为纪念母亲而做的。后,指的是皇后、太后;母指的是母亲;戊是母亲的名字。商代王室以干支命名,根据甲骨文史料,有四位配偶为“戊”的商王,分别是大丁、武丁、祖甲和武乙王。

后母戊鼎出土(后母戊鼎玄机爆棚)(4)

通过分析,专家认为“戊”最有可能是武丁或祖甲王的王后。后母戊鼎的风格样式、化学成分,与商王武丁王后“妇好”墓中出土的“司母辛鼎”非常相似。因此,推断“戊”是武丁的另一位王后,后母戊鼎很可能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纪念母亲而制作的祭祀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