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上热下寒这个词汇都非常的熟悉、耳熟能详,而且有一部分人自己就非常肯定自己是上热下寒,也因此很是发愁。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1)

不了解的人或许会问,为什么会发愁呢?看医生就好了。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2)

刘医生在这里说一句,看医生是不错,但是又上火又怕冷,又口干舌燥又口腔溃疡,并且还牙龈肿痛的,那也是很让人受不了的,放在谁身上谁都得囔囔。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3)

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刘医生就站在中医的角度上对于这个问题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中医认为,导致上热下寒的根源其实在于肾阳的不足,也就是说患者下焦虚寒导致的。为什么呢?肾阳充足的情况下,我们体内的阳气在身体内安稳、平衡的循环着,保证着我们的机体能够全方面的得到濡养、温煦。

一旦肾阳不足,我们的下焦会出现虚寒的情况,致使逼迫我们体内仅有的一部分阳气上浮到头面部,导致上火,从而形成中医上所谓的虚阳浮越。下焦的虚寒呢,就会导致手脚冰凉、怕冷。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刘医生认为,这类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吃凉药不行,吃热药也是不行的。既然问题出现在肾阳不足方面,那我们就从滋补肾阳入手。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方子,由鹿角胶、仙灵脾、桂心、熟附片、熟地黄、枸杞子、怀牛膝、泽泻、黄柏组成。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4)

在这个方子里,鹿角胶、附片、桂心、仙灵脾是用来滋补肾阳的。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5)

熟地黄、枸杞子则是来滋补肾阴的。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善补阳者,必须于阴中求阳”。所以,熟地黄、枸杞子还有助阳的作用。

上热下寒 方子(一个解除上热下寒的方子)(6)

引热下行就是牛膝啦;泽泻、黄柏用来泻热坚阴。

由此一来,虚浮到头面部的火就可以得到抑制了,阳虚的根本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身体出现的那些口干舌燥、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症状也就会消失啦,上热下寒的毛病也就不见了。

但是这个方法只能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上热下寒,不是肾阳不足导致的是不能够使用的。

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辩证。好了,今天刘医生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不知道今天大家学到了多少知识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