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善于写文章攻讦政敌揭露时弊,说理性极强,时人称其为“文章巨公”“百代文宗”。他认为道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主张“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重视作者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以文章与诗歌著称于世,最有名的作品有散文《原毁》《进学解》《马说》《师说》,诗歌《汴州乱》《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后世人评价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受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曾经因为写了《谏迎佛骨表》来进言皇帝迎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刺史,在当地留传下来很多故事。由于韩愈任潮州刺史期间关心百姓疾苦,干了很多实事,政绩斐然。他调离以后,老百姓为纪念他,把一条叫恶溪的河流改名为韩江,把潮州城外的一座山命名为韩山。在潮州有“韩愈祭鳄鱼”“韩愈设水布”的故事。在任职袁州期间还培养了当地的第一个状元。

六:云儿第七次穿越来到大唐都城长安。只见长安城战火连天,安禄山的十几万叛军攻破城墙,城根底下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城墙上的云梯横七竖八,远处还隐隐约约看到叛军的营垒。长安城内,叛军正在烧杀抢劫,奸淫掳掠,到处有哭声,到处在冒烟……这时候,长安城郊的一家农舍里隐藏着一位官员,正在喝闷酒,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诗人杜甫。他那敏锐的目光正在观察着这个纷乱的世界。他从河南洛阳随着逃难的百姓来到了长安,没想到长安也被叛军占领了,象一只丧家之犬,忧伤痛苦到了极点。唐玄宗带着杨玉环和文武大臣在逃往四川的路上,不久发生了马嵬坡事件。杨贵妃被缢死,玄宗逃亡到成都。杜甫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知道何去何从,又怕被叛军掳去,东躲西藏,整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过了一个月,杜甫从一位客商那里打听到唐玄宗第三子李享在甘肃灵武登基,庙号:肃宗。他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喜出望外,立即动身赶往灵武,见了唐肃宗拜伏于地嚎啕大哭。肃宗看见他穿着破衣烂衫,脚蹬草鞋,形容枯槁,产生了怜悯之心,立即任命为左拾遗。后来,在战乱中,杜甫又拖家带口逃到四川成都,在那里过了几年比较安稳的日子,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名篇。杜甫的后半生在颠沛流离中渡过,写下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百姓受苦的诗篇,《三吏》《三别》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

秦淼穿越大唐(赵振清穿越盛唐)(1)

作者简介:

秦淼穿越大唐(赵振清穿越盛唐)(2)

赵振清,男,1962.3.8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府谷县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府谷县诗词学会会员,府谷县诗钟楹联学会理事。有作品发表于《府州文苑》《府谷诗刊》等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