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一个早熟的天才,七岁便写的一手的好文章,而且当即就名动京城。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大文豪韩愈以及侍郎皇甫湜,一个初出茅庐的孩子是怎么做到如此才情的呢?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1)

李贺,出身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一房,是沾着边的皇亲国戚。可他在历史上流芳百世却是靠的自己实打实的真才实学。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鬼",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齐名。作为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人物,也曾留下"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可就是这样的一位颇有盛名的诗人,居然在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背后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到心酸。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2)

李贺的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属于大唐宗室的远支,本不算兴盛,武则天执政时期大量杀戮高祖子孙,到了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虽然李贺对自己有李唐宗室这一血统十分的自豪,可实际上他这个"宗室王孙"应当算不上嫡脉了。

李贺的母亲郑氏生一女二子,李贺父老死,姐姐出嫁以后,家境愈来愈贫寒,李贺兄弟二人只得外出谋生。

贞元十二年李贺正值七岁,一首《高轩过》(考证应为元和四年,李贺二十岁)让他从此名扬京洛。贞元二十年,十五岁的李贺已经与大历时期的李益齐名了。到了元和五年,韩愈劝其举进士。

初冬,二十一岁的李贺参加了河南府试,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并闰月》一举得中,年底即将赴长安应进士举。可世事难料,成也因诗,落也因诗。有嫉妒他才华的人放出谣言说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犯了"嫌名"应当避讳。如同《红楼梦》里黛玉写"敏"字总要增删一两笔一样,李贺这一次是要添几分堵。尽管韩愈为其辩解,最终还是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离开了试院,从此不得再走这一条路。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3)

初写诗作的时候,他也曾写过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可被现实的打击使其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的状态,加之早熟、敏感,产生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呈现出早衰的症状和心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我当二十不如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对李贺打击甚重。李贺便开始对人生、命运、生死等问题进行思考。写鬼怪、游仙、梦幻、等各种形式抒发苦闷。渐渐形成了凄艳诡激的诗风。

元和六年,经宗人推荐,考核后,父荫得官,任奉礼郎。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4)

"漆灰骨末丹水砂,凄凄古血生铜花"(《长平箭头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他的想象出乎意料,一眼觑定事物本质特征,又加上哀伤字眼,呈现出哀感顽艳或病态美特征。

杜牧认为贺诗是"骚之苗裔","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贺集序》)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5)

李贺受自己的诗的影响,又因调遣无望,功名无成,哀愤孤激之思日深。加之妻兵卒,李贺抑郁病笃。

元和九年,他决然辞去奉礼郎之职,重回昌谷"归卧"。后来在张彻的举荐下,做了3个年头幕僚。

元和十一年,因北方藩镇跋扈,分裂势力猖獗,友人刘彻抽身回长安。李贺无路可走,只得强撑病体,回到昌谷旧居,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作者借月思乡还可以借什么思亲(34男儿何不带吴钩)(6)

被誉为"诗鬼"的"长吉鬼才"阖然辞世,他短短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晚唐诗风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但这些作品内容过于狭窄,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

虽然李贺的一生因为仕途无望变得日益苦闷、抑郁,甚至早逝。可因此创造出一种别有魅力的"长吉体",在唐代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不知是福是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