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是当下考生填报平行志愿的基本原则。但是向哪冲?如何稳?保什么?不少考生朋友心中并不是那么清楚。为什么不清楚?因为没有完全了解平行志愿的录取流程。

考生填报志愿要做到冲有方向,稳如所愿,保不落榜,唯有真正了解平行志愿“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这个录取原则的落实执行过程才行。

假如说今年本科招生有8所大学A、B、C、D、E、F、G、H,每所大学招生10人,那么今年本科招生共计是80人,一般情况下按照总计划数的1.2倍划定志愿填报人数,也就80×1.2=96人。

高考成绩出来后,把所有考生的成绩按照总分从高到低依次排列,第96名的考生成绩,就是今年的本科分数线。上线的考生就有填报本科志愿的资格了。

每个考生的平行志愿假设可填6个,每个专业可选6个。如何填?也不是随意的,虽都是平行志愿,但填的时候却也是有先后顺序的。山东的叫法是“平行志愿高校1”,“平行志愿高校2”……依次到“平行志愿高校6”;每个高校志愿的六个专业,分别是“专业1”到“专业6”。

志愿填报之最全技巧(如何才能做到冲有可能)(1)

考生志愿填报完成后,开始录取。流程序如下:

先把这96名考生从高分到低分(亦或说按位次)进行排序。按这个顺序依次进行录取,这就是所谓的“分数优先”,也就是说,谁得分高谁有优先“选择权”。

比如第一名考生,高校志愿1,选择了C大学,那么他就被会C大学录取,专业当然也是专业1;录取是先看你的“志愿1”,其他志愿便不再起作用了,这就是所谓的“遵循志愿”原则的含义,也就是说,从你的志愿1开始录取。

第二名考生,高校志愿1是A大学,那么他会被A大学录取,专业当然也是专业1;

依次类推,假如前8名同学志愿1的学校都各不相同,那么名列前8的考生,都是志愿1和专业1起作用。

第9名、10名考生,也会如其所愿,被高校志愿1学校录取,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专业则不一定是你所选的专业1了。因为,如果你选的大学专业1,只招1个人,而你前面的考生和你选择的是同样专业,你的专业1就不起作用了,就会执行你专业2志愿,如果专业2也满额了,就会执行专业3,依次类推,如果专业6专业仍然满额,如果你选择了专业可调,就会被调剂到你未报的专业;这时,如果你选择了专业不可调,则就会被学校退档,而这个退档时间,是在这个批次录取完成后,因为,学校只有在这个批次全部录取完成后,才会看到你的档案(详情可参见填报志愿,如何使大学和专业二者兼得?)。

而等到第11名考生,其所填的高校志愿1就不一定能如愿了。因为,假如第11名考生选择B大学,而他前面的10名考生中,也全部选得都是B大学,也就是说B大学的10个名额已满,则他的高校志愿1就不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他的志愿2开始起作用,这就是“遵循志愿”的第二层含义,当你未被你所报志愿大学录取的时候,就会按照你所报志愿的顺序,依次向后录取(专业也是这样)。

等到这8所大学名额全部录满,也就是80人,这一个批次录取便宣告结束。

志愿填报之最全技巧(如何才能做到冲有可能)(2)

那有的考生可能会想,如此说来,“我只要排在前80名,就一定能被录取了!”那可不一定,因为,你只有6个志愿,而在你选的6个志愿学校中,如果排在第61位,你就落选了。

也就是说,这96名考生中,96名不一定落榜,而排在第61名的考生却可能落榜。因为,你报的志愿没有梯度,排列不科学,不合理,没有拉开档次。

档次、梯度是什么意思?毋庸讳言,每所大学办学质量是不一样的,也是有排名先后的。现在我们假设8所大学名气就按ABCDEF排列,那么,这些大学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排位越靠前,分数线越高,排位越靠后,分数线越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排名前10的同学都会报A大学。那是因为,现实中,每所大学方向不一,专业不同;每个考生兴趣各异,志向不一,因此,不要说排名前10的同学不一定都报A大学,就是第一名,也不一定就报A大学。所以,志愿的填报是有变数的,这就是我们前面讲过的“七分靠实力,三分靠运气”。

了解了平行志愿的录取流程和志愿填报的随机性,我们就知道了,你若是高考状元,所有大学、专业就任你选。而若是你的分数(位次)在A大学、专业的计划数外,则你的志愿1、专业1就不一定如您所愿了。这就有了我们平行志愿填报的“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原则。

“冲一冲”,冲什么?冲得是学校。考生当明白,所谓“冲”,就是根据往年录取情况和自己的分数(位次),不像状元那样对所报学校有完全把握,就是赌其他考生有可能不报这所大学,不报这个专业。但是,最后的录取结果,却是要凭自己的运气。比如排名21位的同学,如果报A大学,学校准不准都在两可,更不要再强调专业是不是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了!但是,那还为什么要冲?就像北京大学和山东大学一样,如果冲进北大去,光这个牌子就够了,还在乎专业吗!比如排在第21位的同学,“冲击”A大学就较有可能,因为,前20名的考生,不一定都中意A大学,更何况还有对专业有要求的考生,人家非自己心仪专业不上,因此,觉得专业不保险,就不报A大学。这样就会给21名同学提供了被录取的机会。

再说“稳一稳”,“稳”什么?每个上线同学,按照统计规律,其实力——也就是分数(位次)都是和大学排名相对应的,填报与你实力对应的大学、专业,就叫“稳“。比如,你的位次在前30,选B大学就较有把握,选C大学,不但学校有绝对把握,专业会心如所愿。稳的含义就是报一所有绝对把握录取自己的大学或专业。

所谓“保一保”,“保”什么?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大数据数再大,专家推测再准,但我们总不可能钻到人家脑子看看人家填得志愿,别个考生如何填志愿我们是无法左右和提前知晓的,因此,每所大学、每个专业到底报了多少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如前所言,从第11名考生开始,无论学校还是专业,都可能会存有风险,出现意外。因此,你的志愿中一定有一个保底的。什么是保底的?比如你位列40,那么,你的志愿中填上一个E或F大学,有这个保底,你在这个批次中至少不会落榜!比如,第96名同学,志愿6如果报上H大学,再选择了学校和专业都可调,一般情况下,落榜的概率就比较小了!

当然,在这个批次中,如果不幸万一落榜和被退档的考生,也不要恢心,还可以参加下一个批次的志愿填报和录取!

志愿填报之最全技巧(如何才能做到冲有可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