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山东聊城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重卡运营模式,就是下面这张图。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1)

大车拉着小车,背车模式

这种“大车拉小车”的背车模式我还是第一次见,运营起来效果怎么样?我找到了相关负责人了解了一下情况。这种运营模式叫子母车,目前子母车在山东省市场保有量大约有2000对。

首先,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子母车是如何运营的?为什么会出现子母车?

子母车适合资源型运输专线、单边货物充足 单边货物不足的情况,例如空去重回的煤炭运输。

子母车是一组 2 台车同行,去程空载背车,返程各自拉货,同路线、同时间返回;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2)

豪沃子母车

去程两个司机在母车,回程单人单台车,满载装货运输;

子车借助上车台或专用爬梯实现装卸;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3)

爬车台

半挂车主车常用 13 米高地板、子车 9.5 米,牵引车主车高顶、子车平顶,挂车挖轮胎凹槽,确保整车高度不超 4 米。

我们现在知道了子母车是如何运营的,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子母车的运营模式有什么优势,有什么劣势?

优势:1、去程能节省一辆车的高速过路过桥费和燃油费;

2、可节省车辆的磨损、维修费用等;

3、减少轮胎磨损,延长轮胎寿命,节省费用;

3、两台车单独运营需要4个司机倒班,子母车能节省1个司机;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4)

母车上固定子车的“坑”

劣势:1、回程两台车需同时、同线路运营,回程单人驾驶,中途需休息;

2、子车二手车消化困难,不好卖;

3、子车上下车剐蹭风险较大;

4、子车重心较高,急转弯时,容易侧翻,不安全。

现在我们测算一下“子母车”的运营成本(以当下的聊城煤炭运输市场为例):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5)

子母车运营成本测算

这样算下来,子母车的运营模式还真能节省不少钱。那为什么市面上这么少见呢?我们需要再分析下国家法规,看是否允许这种模式运行?

举例1:内蒙高速口严查整车超4米,超高不让上高速,超高下高速扣车。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6)

内蒙古下发通知

举例2:杭州高速超高劝返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7)

杭州高速

我特地查了下法规,发现法规对于挂车外廓尺寸是有明确规定的:

半挂车长度最大限制13750mm,宽度2550mm,高度4000mm。

最高不得超过4米,那不符合法规怎么办?运输公司是这么做的:

通过维修站将子车进行车顶切割,达到2.8米,确保整车不超4米;查高严重地域,直接安排人应急砸车顶。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8)

子母车

重卡平台是怎么划分的(重卡运营新模式)(9)

一汽解放的子母车

此外,经过分析我发现,子母车在未来是有很大机会的:

1、目前山东聊城的“子母车”模式开始向周边蔓延,例如:东阿县从事鲁西煤炭运输车辆,夏津、滨州部分煤炭运输客户也开始效仿茌平模式;

2、市场在不断影响扩大,现阶段已经有悍V、乘龙H5、豪沃NX开发了标准的2.8米子车车型,其他厂家也在尽快设计开发,准备推出合规车型,抢占市场。

各位卡友,你们有见过这种运营模式吗?如果有,你们愿意尝试吗?

有什么疑问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共同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