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家骏

日本早在公元四世纪(东晋时代)就接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了。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日本汉文,是公元478年雄略天皇给刘宋明帝的上表文。那时,皇室、贵族、官吏写得一笔好汉文的大有人在。日本古代文章大都以汉字汉文书写。隋唐以降,大量典籍文学流入日本,日本的汉诗文也就更加繁荣起来。日本人写汉诗大约是从近江朝天至天皇时开始的。现存最古汉诗集《怀风藻》,收有64人的120篇。像长武王(天武天皇孙)等人的诗,是深受王勃等唐代诗人影响的。如以《秋日于长王宅宴新罗客》为题的诗,刀利宣令写的是:“玉烛调秋序,金风扇月纬。新知未几日,送别何依依;山际愁云断,人前乐绪稀。相顾鹿鸣爵,相送使人归。”安倍广庭写的是:“山牗临幽谷,松林对晚流。宴庭召远使,离席开文游;蝉息凉风藻,雁飞明月秋。倾斯浮菊酒,顾慰转篷忧。”都有清新旷远、秀婉留恋的诗风。

日本战国武士诗(日本古代的汉诗)(1)

日本人写汉诗的,除了皇亲贵戚,连和尚、妇女也不乏其人。

写汉诗的僧人首推空海(即弘法大师)。空海于公元804年参加第16批遣唐使,他精通汉学与佛学,是日本史上第一个会梵文的人。传说唐朝宫殿墙壁上王羲之的墨迹残缺,皇上命空海补写,空海两手两足各握一笔,还口衔一笔,一气呵成,补完五行,与王字维肖,被封为“五笔和尚”。空海的《入山关》一诗是颇有唐风的。诗曰:“问师何意入深寒,深岳崎岖不太安,下也苦,上时难,山神木魅是为瘅。君不见,君不见,京城御苑桃李红,灼灼纷纷颜色同,一开雨,一散风,飘上飘下落园中。春女群来一手折,春莺翔集喙飞空。”写得平易流畅、清丽优美。

能写汉诗的日本女诗人也不少。像公主中的大伴氏、惟氏、尼和氏均会赋诗。皇女有智子写有《渔歌子》:“春水洋洋沧浪清,渔翁于此独濯缨,何处乡里何名姓,潭里闲歌送太平。”这同张志和的《渔歌子》是异曲同工的。

(刊于1981年8月18日《西安晚报》)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