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在什么时候拍的(士兵突击十周年)(1)

十年前,一部《士兵突击》红遍大江南北,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硬气的钢铁士兵,十年后,剧中演员各奔东西,再难聚首,可许三多、钢七连、老A等名字依然如信仰般印在很多人心头。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少年,因为《士兵突击》而强烈的敬仰着军营里的铮铮铁汉,十年后,当我再次打开这部尘封的佳作,看到许三多、成才、袁朗、伍六一、高城、史今在片尾时的回眸微笑,仿佛一记穿越十年的回响,这剧中人,剧中事,终归让人念念难忘。

草原五班,希望开始与结束的地方

草原五班,位于距离团部五个小时车程的草原,负责看守地下输油管道,保障部队演习时的燃油供给。五班很偏很远,是一支被“遗忘”的部队,它就像沧海中的一座孤岛,人迹罕至,寂寥无垠。班长老马与三名战士每日无所事事,只能在打扑克牌中抱团取暖又不断沉沦。这里没有繁重的训练,更不用谈急难险重任务,少人问津但又不可或缺。驻守在这里的五班,最需要面对与克服的,便是随时随地的枯燥与失去原则的堕落。而片中的两位主角,许三多,成才,却在五班完成了军旅人生的质变。

光荣与艰巨

指导员送三多到五班,饭间与班长老马交谈,他告诉老马:“你一定要好好干,坚守在这里是一个光荣又艰巨的任务!”,而老马喃喃道:“光荣个屁,艰巨个六。”,指导员一时语塞,随后拍案怒叹:“老马,你从三连曾经最模范的一位班长,堕落成现在这个样子,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你只用了一年半!”。一年半,让一位荣誉加身的老班长,失去了认同与希望,甘于平庸和堕落。此时镜头切换,站在山头的李梦看着眼前的一片荒凉,煞有介事地告诉许三多:“光荣和艰巨的任务,其实既不光荣,也不艰巨,因为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因为漫长。”,许三多似懂非懂,因为他并未体会到漫长与平淡的磨人,李梦懂却不懂,因为他的内心早已如同荒原,草枯水涸。许三多看着眼前的五班和草原没有说话,他很纯粹,从来不去想什么大道理,也不会因为身处的环境而感到焦躁不安,他只要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可许三多又似乎并不太明白什么事有意义,仅仅是凭着一份纯粹的执拗,在漫长中坚守,在平淡中磨砺。

因为班长老马的一句玩笑话:“你要觉得无聊,就去修条路吧。”,许三多将之奉为圭臬,立刻开始执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许三多的兢兢业业成为了刺痛五班的一根针,让老兵们坐立不安,他们觉得许三多很傻很天真,可许三多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的坚持,又让他们无法再冷眼旁观。老兵们甘于堕落但又深知自己的理亏,只能旁敲侧击的告诉三多:“不要修了,这没有意义。”,“这是班长下达的任务,我要去完成。”许三多告诉他们,也告诉自己。许三多并不傻,他深知陷入泥潭的可怕,他的内心其实和五班的老兵们一样不甘,只是老兵们选择了放弃,而三多选择了坚持。

这个由班长老马随口下达的任务,成为了草原五班实现蜕变的抓手。老兵们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选择走出安逸与堕落,与许三多一起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路修好了,草原五班的士兵们对着飞来的直升机欢呼、呐喊,尽情释放着积压已久的难受与重获新生的喜悦。

这一条路,为许三多迎来了从五班到钢七连的华丽转身,也成为了班长老马军旅生涯中最后的绝唱。老马离开得很坦然,不仅仅是因为他带出了一批优秀的兵,也是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底线,不贪功图利,将真相和盘托出,保护了许三多的纯粹与希望,也为自己的军旅生涯写上了光荣又正义的注脚。

钢七连,不抛弃也不放弃

“列兵许三多,抗美援朝时钢七连几乎全连阵亡被取消番号,被全连人掩护的三名列兵却九死一生地归来。他们带回一百零七名烈士的遗愿在这三个平均年龄十七岁的年轻人身上重建钢七连!从此后钢七连就永远和他们的烈士活在一起了!”

“列兵许三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活在烈士的希望与荣誉之间的!”

“列兵许三多,下面跟我们一起朗诵钢七连的连歌。最早会唱这首歌的人已经在一次阵地战中全部阵亡,我们从血与火中间只找到歌词的手抄本,但是我们希望,你能够听到四千九百五十六个兵吼出的歌声!”

“一声霹雳一把剑,一群猛虎钢七连,钢铁的意志钢铁汉,铁血卫国保家园。杀声吓破敌人胆,百战百胜美名传,攻必克,守必坚,踏敌尸骨唱凯旋。”

在入连仪式上,班长史今与副班长伍六一如此告诉许三多,这既是钢七连的历史与传承,也是钢七连奉为信仰的精神力量。

士兵突击在什么时候拍的(士兵突击十周年)(2)

目标与追求

一次打靶训练,白铁军带着许三多躲进坑道记靶。听着外面步战车的如雷轰隆,感受着子弹从头顶呼啸而过,许三多一次又一次起身仰望,一次又一次被白铁军按回座位。白铁军问三多:“知道为啥这叫绝情坑不?绝情就是没了想头,外面怎么样,跟你啥关系都没有,你就等着打完枪往上一报靶,这就叫绝情。”老末儿、坑主,成为许三多在钢七连的第一个称号。许三多不懂这般绝情,他只是很渴望的去看着外面的世界,在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在草原五班,许三多渴望去到真正的部队,现在他来了,却只能与钢七连一壑之隔,他想要爬出去,可实力的不足只能让他一次次滑向坑底。三多想和班里人处好关系,帮他们洗袜子刷鞋,却依然换回白眼与冷漠;他为了不拖班级后腿,每天给被子洒水,就为了能叠出一块方方正正的豆腐块;连长看他的眼神就像在看一道障碍,一道毫不费力轻松跨越的障碍,充满不屑与鄙视;演习中,三多给没吃早饭的班长留了两个热鸡蛋,却导致全连防红外伪装失效,三周努力毁于一旦,成为“全民公敌”......三多在这个新环境里很迷茫,就像刚出身社会的少年,拼尽全力又满腹委屈,不被理解也不被正视。

许三多因为藏鸡蛋导致全连被暴露后,躲在步战车里闷不吭声,此时将要复员的老马来演习场找他,让他有空回去看看,三多觉得没脸再见昔日的老班长,只能掩下帽子,哭得稀里哗啦。

成长需要时间,也伴随着苦痛。“饭得一口一口的吃,事儿得一件一件的办,只要昨天比今天好,这不就是希望吗”,史今安慰三多。

史今班长很善良很柔软,他是班里唯一愿意和许三多说话的人,他无数次耐心地教导帮助他,哪怕赌上自身的前程与命运,只为了内心的一个应许和承诺——不再让他当“龟儿子”。史今在车库教许三多拆卸步战车履带,他掌钎,让许三多抡锤,许三多拿起铁锤却犯起了怵,竟一锤抡在了史今掌钎的手上。史今痛得满地打滚,三多慌忙丢下铁锤紧紧贴着步战车不敢睁眼,表情比受伤的班长更加痛苦,史今的受伤与伍六一的愤怒将许三多仅剩的自信彻底瓦解,果然,他许三多一件事也做不好,他还是那个“龟儿子”。史今想一走了之,可他最后还是选择反回车库,用尚未受伤的左手为许三多再次掌钎,“许三多,到现在你已经没有退路了,你来这里干什么?很简单,抡锤!”,史今看着眼前懦弱羞愧的许三多,满腔的愤怒与失望。面对史今的激愤与伍六一的威胁,三多最终还是举起了手中沉若千斤的铁锤,抡锤,抡走所有的多虑与恐惧;抡锤,抡走一切的惶恐与不安;抡锤,抡走命运的枷锁与嘲弄。钢铁与钢铁发出的碰撞声响彻安静的车库,伍六一扒开史今,这个最讨厌许三多的人,也开始为他掌钎。《士兵突击》对军人纯粹与刚烈性格的刻画总能一击即中我的内心,它不浮夸也不做作,如此为观众呈现出剧中厚实的情感。

“他做的每件小事就好像抓住一颗救命稻草,到最后,你才发现,他抱住的已经是参天大树。”333个腹部绕杠,许三多不再是“龟儿子”,从身体到心灵,他终于真正站了起来。当许三多成为钢七连第四千九百五十六名士兵时,他并不明白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痛苦与磨难,连长的厌恶,战友的鄙视,都成为许三多难以逾越的险峰。而生存在这个钢铁的集体里,落后、矫情、软弱甚至木讷,都能成为被孤立的理由,而只有实力与血性,才是不被淘汰的根本。“人前的眩晕和说不出来的苦处,这就是成功的味道吧。”这份成功很沉,很重,无数次触手难及时的绝望,无数次遭遇艰难时的抉择,都为这份成长增添了无形的重量。

史今最终还是走了,他为了许三多耗尽心力,终致自身的离去。不抛弃也不放弃,用来形容史今的军旅生涯再贴切不过,他用跟命运的赌注,兑现了征兵时的承诺,他赌输了,断送了本该辉煌的军旅人生,他也赌赢了,钢七连“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许三多身上得到传承。

士兵突击在什么时候拍的(士兵突击十周年)(3)

老A,直面生死的柔情

老A,拥有最优质的兵源,使用最尖端的武器,接受最残酷的训练,执行最危险的任务,它是每一名优秀士兵的理想,也是他们的炼狱。兵者诡道也,老A就是平时藏着掖着,关键时候出奇制胜的部队。《士兵突击》里老A的队长袁朗对新加入老A的队员说:“老A什么都没有,连标志性的袖章也就新兵带带,老兵根本什么都不带。老A没有资源,没有帮助,没有尊严,甚至没有希望,我们是未来战争中站在最前排的,以寡击众。没有前方,没有后方。那是逆境中的逆境,从那里面走出来的人是我想要的人。老A的日子也就是和战友在一起的日子,战场上不是生就是死,所以要珍惜!”

原则与感性

进入老A的人,将直面生死的考验。因为需要面对极度的危险,所以老A的选拔与训练很残酷,一批新来的精英,只要军事素质不合格,一律拎包走人,这是老A对自己原则的坚守。而又恰恰是因为需要共同经历生死抉择,老A的人,又都极重兄弟情义,毕竟在陷入绝境时,最后能帮自己的,只有身边的战友。队长袁朗便是老A这个集体最完美的化身,他军事素质超群,又并不死板,他重视训练成绩,却更看重一个人的内心,他比成才更精明,但又有许三多那样的柔软,他狡猾奸诈,又善遁人心,他既有“杀人不眨眼”的恶,又有坚守正义的善,他是一个“恶”的善人。

如果说钢七连对许三多的影响是提高和帮助,那么老A对许三多便是彻底的毁灭然后重塑,至此,许三多才算是由内至外成为了一名真正优秀的士兵,当然,对成才也是同样。

许三多凭着过硬的军事素质和纯粹坚韧的内心,顺利通过了老A的重重考验,但在一次边境缉毒任务中,因失手击毙一名毒贩,而陷入自责的泥潭无法自拔。许三多太善良,以至于他并未想过杀人,哪怕对方是敌人,他从草原五班到钢七连,再到老A,一直以来是战友间的情义在支撑着他前进,他始终活在别人的期许中,活在证明自己的循环里,未曾思考过参军入伍的真正目的,所以当他杀死敌人之后,人生的价值观顷刻崩塌,一切意义推倒重来。许三多无法接受杀戮,他想退伍,袁朗给他放了假,让他自己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当他离开部队,发现自己早已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自由的味道,很硬”,许三多兜兜转转,去了702团,得知伍六一坚持复员的消息,见到了高城,看到他脸上的伤疤,去了草原五班,见到了五班的改变,见到了成才。

成才第一次参加老A选拔时,在实战模拟阶段被袁朗淘汰。“你经历的每个地方,每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你付出时间和生命,可你从来没付出感情,你总是冷冰冰的把他们扔掉,那你的努力就是为了一个结果虚耗人生。七连只是你路过的地方,如果你有更好的去处,这里也只是你路过的地方,我们不敢跟这样的战友一起上战场。”成才的封闭与自私,让袁朗倍感失望。这次失败,让成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重新寻找人生的意义。“我走了,回去找我的枝枝蔓蔓了”,成才对许三多留下这句话,回到五班,从此开始艰苦孤独的自我寻找。

许三多躲在车里,看着成才在五班的蜕变,想起老马,想起伍六一,想起曾经,终于明白了那句他时时刻刻念叨的话:“有意义就是好好的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他所认识的人,他的枝枝蔓蔓,都在好好活着,他们每个人都在人生中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不抛弃别人,也不放弃自己,他们坚持原则,直面困境,他们勇敢而热情,纯粹又炽烈。最终,许三多走出了心魔,回到老A,继续在军营履行自己的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影片的结尾,历经磨难后,袁朗最终还是向成才伸出了橄榄枝:“你们知道我年轻的时候最像你们三个中的谁吗?是你,成才。比吴哲更专心,比你成才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要走的路还很长,比许三多要长得多,同时你的迷茫要比他多得多,如果这是你的路,你愿意来老A吗?”,成才委屈得说不出话,只能在涕泗滂沱中拼命点头。

朝阳升起,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两名士官,在一艘皮划艇上缓缓摇曳,踽踽前行。至此,影片结束。

士兵突击在什么时候拍的(士兵突击十周年)(4)

《士兵突击》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也给我们讲了一条路,这个故事关乎光荣与艰巨、目标与追求、原则与感性,而这条路,则通向人性的光辉与沉重。走一条正确的路,需要充满正义与勇敢,也需要背负沧桑与迷茫,需要苦苦坚持和守望,也需要舍弃自私与焦虑。

“必生者可杀,必死者可虏。杀死强悍不畏死之人,俘虏贪生怕死之人。真正可怕,或者说真正可贵的人,是那些热爱生命而又勇往直前的人。”——袁朗

也许《士兵突击》会在时间的流逝中被慢慢遗忘,但其表达的内涵和意义,一直值得我们去体味和推敲。在此,我祝愿所有的人们,在生命中所遇的每一个人都满怀热爱和希望,经历的每一次选择,都不乏勇敢与正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