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落归根》(散文)/楚阳巷

当我教学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一文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长叹:自己不正是落在树下的那片黄叶吗?仰望树冠,回忆教学生涯,心中有了一丝苍凉与悲哀。

夕阳沉落的散文(叶落归根散文)(1)

昔日的初三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面向将近百十位求知若渴的眼神,曾经讲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人骚客的宽大胸怀,也讲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的理想与抱负,还讲过“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人生哲理。如今面对的却是一张张充满智慧笑脸的八位一年级学生,他们天真好奇,纯洁率真,他们的大脑犹如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可以画出最优美的画图,可以写出最新奇的文字,可惜人数太少,不及初中一个班级的十分之一,皆是有着特殊身世的孩子。其中有两位学生,外出打工的父母,与他人擦出了爱情的火花,把孩子留给了农村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在家庭的各种负荷重压之下,哪来的闲工夫,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还有一位智弱者,教了她一节课,学写学认一个天字,没有学会,无可奈何之下,与家长联系,再三再四奉劝家长,让其进入到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并反复强调,特殊教育学校实行的是完全免费教育,并且还有较多的补助,教师们有着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较好,在普通学校学习,确实照顾不周,况且自己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更怕耽误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是磨破嘴皮子的劝说,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力气。家长以为我有意把学生拒之门外,一口回绝我的善意劝说,坚决要求在本校本班上学。这个孩子尽管智弱,可是,孩子在家长的心目中却是心肝儿,是宝贝儿,一时一刻也不能与之分开。劝说不成,只能作罢。

夕阳沉落的散文(叶落归根散文)(2)

八位学生中,还有三位,聪明程度还算可以,已经上过了学前班,如今的农村学前班,老师教授的内容不是学前教育内容,而是越俎代庖,已经提前讲授了一年级课程,教学时,不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教学,而是为了给孩子们的所谓家长——留守老人们做做样子看,所以孩子们的学习,只会念仰脸歌子,读起书来,声音宏亮,一气呵成,能够背书如流,表面观之,成绩优秀,教育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实际上,让他们指着认读拼音与汉字,有两位竟然大字不识一个。况且老师在教学时,每次授课,只要有一句话提到了学生们曾经背诵过的内容,便会引起学生们激情万丈的读书声,教师只得停止授课,紧急叫停,但是刹车不住,只得信马由缰,书背完了,学生们的嗓子哑了,一节课也快结束了,每次教学,总想循循善诱,总想把学生引导到教学的正确轨道上来,然而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此时的他们,读书劳累后,好想休息一会儿,教师此时此刻的教学方法全不管用,只得等到下一节课,规范课堂纪律,讲解一日课堂常规,常常会看到那几位所谓的聪明学生扮鬼脸。

夕阳沉落的散文(叶落归根散文)(3)

的确,越俎代庖式的提前教育,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些教学隐患,纠正起来何其之难,但是在困难中可以享受无穷无尽的乐趣。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眼睛,犹如一潭清水,给予我激励与鼓舞,提增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在自己将达退休的年纪,能够叶落归根,回归故里,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发挥余热,心情格外舒适怡然惬意,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清朝诗人袁枚的《苔》那首小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