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深耕其本以致妙境(万物有意思赖鎔榕)(1)

好久没有看书了,就想着得给自己补充点精神食粮。巧了,一眼被一本书的封面吸引,是我喜欢的宋代人物画,工笔勾勒的仕女图。书名也有趣,叫《万物有意思》,不由捧起此书,翻开一看,便心生欢喜。

此书共四册,分中国篇上下,世界篇上下,先看了中国篇的上下两册,越看越有意思。有意思在哪里,来听我说。

《筷子:高妙绝伦的杠杆》一文,写了筷子。作为我们中国人用餐的重要物件,筷子原名“箸”,最早考证于春秋战国以前。《韩非子·喻老》中有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意思是商纣王用象牙做筷子,他的叔叔箕子就很担心,说象牙筷子和土陶器是不相配的,只有犀角和玉杯才相称,而用象牙和玉杯,当然就不能吃普通的饭菜了,这样穷奢极欲下去,是亡国的征兆啊!不得不说,箕子从一双象牙筷子可以看到日后商的国运,真是高见!

以前的筷子称为“箸”,后来怎么改成筷子呢?原来与我们江南的船民有关,船家行舟最忌讳“住”,如果一天到晚停那里,就意味着没生意。因为“箸”和“住”谐音,所以船家和渔民反其道而行之,将箸改成快儿或快子,就这样江南苏杭发起的改名运动,被文人所知,文人加上竹字头,成了日后的筷子。

中国有句古语“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我一直以为,古人很推崇喝酒,因为李白就是:“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曹操的短歌行中也写道“: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看了《禁酒:都是贪杯惹的祸》一文,让我对酒有了新认识。《战国策》记载:娥皇、女英将仪狄酿的酒进献给大禹,大禹品尝后觉得很好喝,但是他说了句“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手谕,令仪狄不要再酿酒了。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禁酒令吧。

后来周王又出台了历史上第一个禁酒成文法《酒诰》,主要内容有:只有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饮酒之时需要用道德约束自己不要喝醉,要减少酿酒,爱护粮食。商鞅也曾以另一种方式禁酒,就是对酒水加收十倍成本的赋税,使得酒水成了奢侈品。汉武帝为了解决军需开支,宣布变相的禁酒令“榷酒”,即酒水政府专卖,禁止民间酿酒和卖酒。中国古代的禁酒令基本在禁酒、榷酒和税酒三个制度间徘徊。

不管对古人还是今人而言,有句话总是对的,美酒虽好,可不能贪杯呀!最后来说说《拨动之间有乾坤》这一篇吧。我猜大家想到的是乐器,其实是珠算。

文中写了明代音乐家朱载堉曾经用一把 81 档的大算盘,对 25 位数相乘和相除,进行十二音律的复杂计算,令人叹为观止。算盘除了数字计算,还有算盘灯谜,最令人叫绝的还是与算盘相关的民俗。算盘与很多谚语有关,我们经常会说“三下五去二”“一退六二五”,其实都是珠算口诀。

古人有“大年初一打算盘”的说法,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早起练算盘,即使襁褓中的婴儿,大人也会手把手地让他的小手指去拨弄几个算盘珠,寓示今年财路亨通、神机妙算。如今,珠算的噼啪声虽然已经淹没在电子产品中,但是陪伴了中国人千百年的珠算则已融入国人的文化血脉中。

合上此书,你会发现,历史是真的有趣。细细观察我们身边的平常事物,也都有很多有意思的典故在其中,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格物致知,想来便是如此吧。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