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70年代民间泥陶?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70年代民间泥陶(传承了4600多年的黑陶穿上)

70年代民间泥陶

一抔黄河土,几经锤炼,烈火焚烧......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能烧制出精美的黑陶。

时光穿越4600年,今天的黑陶又延续着怎样的传奇呢?

我们一起走进茌平黑陶的故事。

鸟鬶、扁足龙纹鼎、九龙薰......在聊城市茌平区陶元黑陶的陈列室里,一件件黑陶作品琳琅满目,秦汉遗风,古韵十足。不过,黑陶的历史,却比秦汉要久远得多。

“早在4600年前,那时候是新石器时代的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作出精美的黑陶了。”茌平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张玉春告诉记者,早期的黑陶,主要用作大型祭祀中的礼器,是权力和身份的象征。

20多年前,茌平教场铺龙山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黑陶碎片,经过专家修复,部分收藏在了当地的博物馆。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博物馆内,蛋壳黑陶杯等一件件文物,足以彰显当时人类高超的制陶工艺。

而今天,茌平黑陶一样续写着传奇。张玉春和同伴们传承黑陶技艺已经20多年,制作出实用型、观赏型等不同种类的黑陶近千种。

不仅如此,他们还给黑陶还穿上“彩衣”,一幅幅花鸟画跃然黑陶之上,更添浪漫气息。“我们用的是氧化的金属颜料,经久不褪色,让黑陶‘锦上添花’,也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张玉春说。

张玉春介绍,制作黑陶有两大讲究,一是纯天然,一是纯手工。“纯天然是指我们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是沉积了多年的黄河泥,纯手工则是指每一道工序都要亲力亲为、亲手制作。”炼泥、拉坯、雕刻、抛光、阴干……最后再经过两天两夜的烈火焚烧,一件黑陶作品才得以成型。

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技艺,茌平区不断组织非遗进校园、节假日培训班等活动,让青少年和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工匠精神的种子。“孩子们提高了他们的审美和动手能力,我们的黑陶制作技艺也能够代代传承下去!”张玉春表示。

闪电新闻记者 左新新 通讯员 王加佳 刘铖铖 周超 聊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