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和我一样被静默将近3个月的,有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里扣“1”。

2022注定是不平凡的,俄乌战争、欧洲能源危机、美联储加息扰动全球经济、我国疫情形势仍然相当严峻,种种危机与压力下,各行各业的老百姓的生活都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可总有那么一些“专家”为大家的事操碎了心了,从自身的角度给出大家“中肯”的建议,可谓是“用心良苦”的“设身处地”的为我们着想。

这里我为大家选取部分“专家”经典语录,最终解释权归“专家”所有。还有哪些经典语录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留言回复。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许宪春:低收入者应该把空闲房子出租出去,私家车拉客增加收入。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2)

这里我讲一个故事,出自《晋书·惠帝纪》: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西晋时期,当时有一个皇帝叫做司马衷,这个皇帝在位期间,有一年全国发生了饥荒,导致天下大乱,百姓什么吃的都没有,只能吃一些草根、观音土饱腹,下面的人就把这件事情上报给司马衷,司马衷思考了很久,就说“何不食肉糜?”意思就是,老百姓为什么要吃草根啊?百姓可以吃肉粥嘛!

该“专家”的建议是否和这个故事何其相似。

不知道小伙伴们是不是低收入者,可以参考一些专家的谋略,适当增加收入。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3)

经济学者陈浩:谁家没有50万呢?中国人现在平均家庭资产300万,中国人没那么穷

后来这位经济学家对他的言论做出了解释,原来他说的“谁家”指的是有股票投资的家庭,并不指的是所有中国家庭。在他心目中少于50万的股票投资就像是过家家,但凡是资深股票玩家谁还没有50万呢?

后来他竟然又在公开场合声称“中国目前平均家庭资产300万”。

真是一波三折呀。我们吃瓜的速度都跟不上他改口的速度,

小伙伴们你有300万家产可以继承?你会不会是那个隐形富二代呢?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4)

携程创始人北大教授梁建章:年轻人如果暂时找不到工作,可以先去结婚生子

现在也有部分大学生没毕业就当爸当妈,抱着孩子一起拍毕业照的新闻。

但如今这样的回答大家似乎已经不买帐了。

找不到工作,那么先把另一件人生大事“结婚生子”完成,听起来好像也并无不可。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里面有深坑。

结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庭条件不好的往往耗尽父母几十年的心血,聘礼使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是要债台高筑。没有正经工作、没有财力就没有人愿意跟你,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5)

“ 找不到工作的人还想结婚生孩子?不说别的,光房和彩礼就解决不了,怎么结婚?”

“ 结婚可以,但生孩子还是算了,年轻人在没有经济能力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就盲目生孩子,只会给双方老人增加负担,夫妻之间也会因为经济问题发生争执。“

“ 结婚生子的建议很糟糕,养育一个孩子的花销实在太大了,对于女生来说,一旦刚毕业就选择结婚生子,那么将来便很难再进入职场,因为毫无工作经验。”

也有网友称“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专家源于生活,但脱离于生活”。能成为专家,能力自然没得说,只是有的建议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听了后有点不舒服。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6)

这个建议呢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关于成家立业先后的问题,如何抉择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而定。”我的生活我做主”。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7)

经济学者管清友:要把时间有效利用好,与其每天上班两个小时通勤,为什么不在公司附近租住,这样比在偏远的郊区买一个房子划算的多。管清友强调,投资自己的回报率是最高的。

此言一出,便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还有网友称“因为租不起,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发问”。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8)

对“打工人”来说,日常通勤则可能影响着睡眠时间、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我们来看看《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前面的数据那些我们就不看了,我这里只截取了最后的结果。

幸福通勤呈现不升反降的情况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9)

来自中国青年报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0)

来自中国青年报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1)

来自中国青年报

还记得以前有关河北小伙跨省到北京上班的新闻报道吗?事实上,这样的城漂一族实在太多,多不胜数,尤其是在像北京、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里,给了他们工作就业的良好机会,但是同样也造成他们根本无法承担买房乃至租房带来的经济压力,所以被迫不得不付出相当大时间精力在往返的通勤路上。

如果有选择,有可能,谁不希望住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样的地方?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2)

当年轻人尚挣扎于生存问题的时候,那么既得利益者又或者成功人士,何必急于站出来指责他们生活得不够品味、生活如此没有追求呢?因为年轻人他们的目标,只是简简单单的先生存下来罢了,生活对他们来说都还是奋斗的目标。

通勤也不就等于浪费时间。正是“专家们”鄙夷的这段时间,有的人抓紧阅读,有的人看看新资讯,有的人补充睡眠。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3)

人大代表、小康集团董事长张兴海:现在的外卖、电商、直播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甚至有些研究生还去送外卖,工厂却出现了招工难的问题。因此,孙兴海建议社会各方共同努力,鼓励年轻人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

有一个段子也经常被主播们拍成搞笑视频,大致是这样的,当你月薪3000元,你根本不会把老板当回事;当你月薪5000元,你可能会在老板背后说坏话;当你月薪10000元,老板说你有问题,你不会当面反对;当你月薪20000元,老板说什么都是对的;当你月薪50000元,不需要下班,公司就是我的家;当你月薪10万,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着的意义。所以不要跟员工谈理想,不要给员工画饼,毕竟我们都是普通人,钱才是最高的理念。

以上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也不一定完全反映社会现实,但是它却反映出了当代一部分打工人的内心想法。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类似的搞笑视频了。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4)

在部分网友看来,工厂工资低、不自由、伤身体,待遇保障给不到位,是年轻人不选择进入工厂的主要原因。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5)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星说道,年轻人为什么不愿当技工?陈纯星表示,主要有6个原因”一是觉得不体面、不光荣,社会地位低。二是待遇偏低,薪资没有吸引力。三是乏味无趣,导致很多年轻人选择其他谋生手段,不想学技术。四是年轻人选择职业时更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喜欢从事有挑战性的工作。五是很多企业自动化水平高,工人学不到什么技术,因此人员流失成为一种常态。最后一点就是技术工人发展空间窄,提拔上升没有太多空间。

政府要予以方向性引导,不断改善制造业就业环境,同时营造更佳的舆论环境,使全社会进一步关注、支持制造业,吸引、鼓励更多人才和有志青年投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厂也得各方面提升自己的福利、待遇,提升招工吸引力。更应关注于年轻人的需求想法,双向奔赴才是最佳的选择。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6)

经济学专家李剑阁:我们不能提高劳动者的工资,低工资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把工资提得太高,投资者把产业都转移到工资很低的越南去了,这样的话,我们打工者连工作的机会都没有了!

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从最开始的靠着廉价劳动力 来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变成靠着专业化人才创造利润的发展模式。当然这里的这个利润不应该仅仅理解为企业利润,同样更应该是付出劳动的所有劳动者的共同利润。国家的目标与责任是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不让劳动者赚到更多的钱,不让老百姓富裕?国家的转型的意义又何在?

况且现在的生活成本都高,经济压力多大?如果还不提高普通劳动者的收入,老百姓的日子又该怎么过?所有东西都涨,反正什么都能涨,就是普通底层劳动工人的工资就是不能涨,这不现在猪肉的价格又涨上去了,感觉现在连吃炖肉都是奢侈。

当自己的辛苦付出只能换得微不足道的报酬时,这和资本主义的剥削有和区别,作为普通劳动者的我们,又该怎样重新思索、如何定义辛苦的劳作的意义?

一味地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得投资机会的这种心理,本身就是畸形的,就是扭曲的,不可取的。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投资学教授、博士梁蓓80后男孩子如果买不起房子,80后女孩子可以嫁给40岁的男人。80后的 男人如果有条件了,到40岁再娶20岁的女孩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的观点,绝对算得上是奇葩了!作为一名大学的教授,竟然能够提出这样的骇人听闻观点,甚至尽然还堂而皇之地将之命名为“隔代婚姻论”。当然“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在当今社会也并非新闻,笔者也并非嘲讽这种模式,如若真的是因为爱情走到一起,本无可厚非,也是会得到祝福的。但竟把这当做当做一种新的理论进行宣传鼓励,恕我的确不能认可,如果真是这样,我想90后应该已经遭受到来自70后的“无情暴击”了吧。


对年轻人的忠告语录(告诫年轻人的专家语录节选)(18)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福重:农民没有贡献,不能带来文明、开创世界”流汗是懒,劳作是傻”,农民实际 上一事无成,没有了他们的累赘,国家就会更加富裕和强大。农民不要用收割机会污染环境

俗话说:人没有贵贱之分,工作更加不分贵贱。平等更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状态。

无论是古代的平等还是现代的平等,这些都是社会的进步所在。

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追溯到秦汉时期,那个时候的农民就在社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以食为天,如果没有农民,那么粮食从哪里来?如果没有农民的“汗滴禾下土”,那么人们要吃什么呢?

做人不能忘本,我们更加不能忘记农民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还有什么经典语录,大家可以在评论区里面打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