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妈妈

第十四篇

之北京军区大院

谨以此文献给我曾经的家园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1)

提起中南海,发小刘蔚还跟我说了一件趣事。他声称,是我妈妈亲口告诉他的。

"有一日领导让你妈去中南海取票,你妈骑着自行车就去了。不知是领导没说清楚,还是你妈没记清楚,反正你妈骑车就直奔中南海正门新华门去了。一个骑车的女人要进新华门,吓坏了门口警卫,拦着不让进,把你妈也吓得够呛。当时中南海新华门有个规定,那就是门口两个持枪警卫不管出什么事,两人都不动,只是用手按身后的电铃,让门里的人出来处理。事后,才知是你妈进错了门儿,哈哈!"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2)

爸爸经常喝酒误事,还"屡教不改"。后来老爷子肺上得了病,先是把烟给戒了;后来腿也得了病,又把酒给戒了。他自己不能喝了,但最大的爱好就是请别人喝酒。临去世前几个星期,干孙女把酒心巧克力里的酒倒出来,换上好酒塞进爸嘴里。爸爸眼睛都放光了,说,太好了,他说我这一辈子还欠70多斤巧克力!其实他哪儿是要吃巧克力呀,他是要喝酒心巧克力里面的酒!

"文革"那些年,唯一能让爸爸高兴的事就是晚上可以喝一点二锅头,就着酒给我们讲故事。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喝,怕"人民群众"知道了挨斗。有天晚上爸爸刚喝了几口酒,就听见有人敲门,爸爸连忙把酒瓶和酒杯藏在桌子底下。进来的是楼上的一个阿姨,平时跟我们家关系不错,也属于"靠边站"的那类人。她说,别藏了,别藏了,我都看见了!

妈妈去石家庄干校之前很担心,跟我说,肃儿,你大了,该懂事了,一定要管着爸爸,让他少喝酒。我就很负责地管着爸爸。可爸爸也有办法,讲《东周列国》,正讲到关键处,把酒杯一放说:"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就知道,爸爸要酒呢。这时候什么原则啦,妈妈的嘱托啦都忘到脑后,忙拿起酒瓶给爸倒酒,爸爸滋啦着酒,吃颗花生米,再有滋有味地讲下去。

几年时间,爸爸给我们讲了《三国》、《列国》、《西游记》等书。有时候爸爸高兴了,还打着鸳鸯板,小声地给我们唱一段儿山东快书《武松赶会》。还给我们讲了很多演出时候的趣事。爸爸说,有一次,爸爸跟利民阿姨(刘洪滨伯伯的夫人,我们叫她大娘,就是干娘的意思)唱山东琴书《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唱到:"伸手接过了玉蝶坠儿,慌忙仔细放进兜囊!"然后下面还有两句就结束了,可是爸爸忘词儿了,把这两句一连唱了很多遍,急得大娘汗都下来了!(图片说明:左边是利民阿姨,中间是白奉霖伯伯,右边是我爸爸)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3)

爸爸给我们讲他去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人民特别热情,凡是从中国去的人全都找4个人抬着。颠着颠着,有一位同事突然喊了起来(山东口音):"别抬咧,我的裤子都要掉咧!"可是朝鲜人民听不懂他喊什么,以为他特别高兴呢,颠得更来劲儿了。吃饭时,一人一大碗白米饭,就着泡菜。米饭管够,泡菜也管够,而且碗不能空,一空马上就被几只手抢过去填满。要命的是,爸爸他们之前被告之,只要给你盛了,必须吃光不能浪费,说这是朝鲜人民的规矩。后来爸爸他们实在撑得受不了了,就跟人家说,实在吃不下了,撑死了。人家很奇怪地问:那你们为什么不早说呢?爸爸他们说了原故,朝鲜人民哈哈大笑说,我们根本就没有这个规矩……斯咪达!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4)

爸爸还告诉我们,有一年,电影厂在一个岛上拍电影,是个战争题材的电影,拍一队国民党兵登上了岛屿。突然,一队由不少人组成的队伍打着小旗儿,来迎接这些"国民党士兵"。原来这些都是在岛上长期潜伏的国民党特务,看到"国民党的部队",以为真的反攻大陆了呢!结果,被我公安机关一网打尽。我心想,还有这么傻的特务哪?可是爸爸说的有鼻子有眼儿的,后来我想通了,老爸是搞创作的,想象力丰富。

每天长天大日头的没事儿干,爸爸就研究厨艺。爸爸经常悄悄地下馆子,之所以"悄悄的",是怕革命群众发现了批他是"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不敢在大院里的小饭铺里,因为"眼线"太多,就到城里下馆子。饭馆里点几个小菜儿,要二两小酒儿,然后虚心向厨师请教:肉怎么才能炒得特别嫩呢?那时候厨师也很清闲,就告诉他,肉要顺着肉丝切,过油前要用淀粉抓一下,淀粉里要放味精,盐少许。油不能太热,肉放进锅里不能出"哗"的特别响的那种声儿,要"噗出噗出"的声儿,爸爸回来就实践,给我们做着吃。

爸爸在做饭上称得上是:认真钻研,不耻下问,弃而不舍,呕心沥血。有一次,乐队里一个叔叔的岳父来了(这个绕嘴!)。我记得他们家住在政治部幼儿园附近。老爷子退休前在哈尔滨一家西餐馆里当大厨,爸爸知道了高兴得不得了,不顾老爷子的女婿跟自己是对立面儿(当时陆、海、空三军以人数的多少分为"大三军"和"小三军",老爷子的女婿是"大三军"的,爸爸是"小三军"的)马上跟老爷子打得火热,学习怎么做西餐,今天烤蛋糕,明天做沙啦子,后天做红菜汤还跑遍北京城去买那些食材,把我和妹妹喂的肥头大耳的,尤其是我。

爸爸还发挥他数来宝的特长,为做西餐创造了一套口诀:"外国菜儿,外国饭儿,离不开咸盐胡椒面儿!"(注意一定要打着节拍说)。那时候爸爸最高兴的事儿就是看着我和妹妹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满嘴流油地说这个菜好吃,那个菜不好吃。虽然是偷偷摸摸的交往,但还是被人家"造反派"的女婿发现了,怕惹麻烦,赶紧把老爷子送回了哈尔滨。爸爸就是这样,无论政治环境多么恶劣,仍然把革命的浪漫主义和美食的现实主义相结合。爸爸甚至还把礼服大盖帽里的钢圈拆下来,弄直了,当烤羊肉串的钎子,他老人家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吃啊!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5)

后来,凡是爸爸做的菜都被冠以"刘记"二字。如"刘记白菜","刘记红烧肉","刘记排骨""刘记拌菜","刘记青椒酱","刘记涮羊肉","刘记手抓饭",甚至"刘记咸菜"。老爸还特别的教条。如拌沙拉子,得先搅沙拉酱。那时候没有现成的沙拉酱卖,只能自己做。过程是这样的,先把蛋清和蛋黄分开,然后一边往蛋黄里滴油一边用筷子搅蛋黄。而且爸爸坚持,有几个人吃就得拿几双筷子搅,这活儿很累手腕子。

其实爸爸和妈妈都是爱吃之人,但有很大的区别。妈妈也很会做饭,只不过没有爸爸做饭那么多讲究。妈妈注重营养,爸爸注重味道。妈妈是只要这东西有营养,甭管好吃难吃都往嘴里搁,还逼着我们吃;爸爸则是这东西再有营养,搁到嘴里不是味儿,也绝对不吃!妹妹继承了妈妈的基因:不管好不好吃,只要有营养就吃。我则继承了爸爸的饮食习惯,只吃好吃的,不吃不好吃的。现在爸爸妈妈在天上,妹妹在人间陪着我,天天追着我让我吃各种有营养但味道可能稍差的食物。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6)

我的三个大伯伯

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大师高元钧(伯伯)、与他的徒弟刘洪滨(伯伯)以及家父刘学智,被曲艺界并称为"一高二刘"。高伯伯和刘伯伯都是看着我和妹妹长大、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长辈。如今爸爸妈妈已经离开了我们,高伯伯也仙逝了二十多年,刘伯伯比爸爸早一年驾鹤。在我的心目中还有一位令我尊重爱戴的长辈,他就是爸的挚友白奉霖,我和妹妹也叫他大伯伯。(图片说明:第一排左边:刘洪滨;第一排中间:白凤鸣;第一排右边:高元钧;第二排左边:我爸爸刘学智;第二排右边:白奉霖)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7)

高元钧伯伯

高伯伯家有七个孩子,三男四女。其中第六个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孩儿,叫小六;刘伯伯家有三个孩子,一男二女,儿子是老大,叫蔚蔚。小六、我、蔚蔚我们三个同岁。小六比我小十天,蔚蔚比我大十天,听着有点儿绕。想像一下,当年三个妈妈都挺着大肚子,是多么有意思的画面。

高伯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他老人家儿时家境贫寒,童年流落街头乞讨卖唱,四处行艺。解放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解放军总政文工团和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当演员和艺术指导。

我和妹妹是看着高伯伯的演出长大的。曾记得高伯伯表演的山东快书,一段一段的,看了一遍又一遍,耳熟能详,就是看不够,绝对是一种享受。现在一闭上眼睛,还能感受到高伯伯那极富感染力的表演。

他说"红旗飘飘",那列列红旗呼拉拉地就在你眼前飘!

他说"军号响",那嘹亮的军号声就在你耳边吹响!

他说"万马奔腾",你马上就能感受到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

他说"一个十七、八岁漂亮的大闺女",一个美丽的姑娘就袅袅亭亭地向你走来。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8)

爸曾经说过,你高伯伯的表演不是形似,而是神似。高伯伯这种能达到神似的演员太少太少了。在文艺界有这么一种说法,戏曲的表演和曲艺的表演有所不同,戏曲的表演是演员全部进入角色,比如说演一个老太太,演员从始至终就是这个老太太;而曲艺的表演则是"半进半出",一会儿是老太太,一会儿是演员本人。有时候你觉得这个演员的表演特别别扭,又说不清楚哪儿别扭,要么就是演过了,要么就是欠火候,这个"度"不好把握。高伯伯表演的《一车高梁米》、《侦察兵》、《智斩栾平》人物转换之间的那种神似,让人叹为观止。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每一络头发,每一根眉毛都在戏里。

曾记得高伯伯表演的山东快书《金妈妈看家》,"日出东海照渔家,屋檐儿垂钩把网挂,屋檐儿下有把小竹凳,竹凳上坐着金妈妈。这位老太太,看年纪足有六十岁,红脸膛,花白头发,背不驼,腰不哈,耳不聋来眼不花,那么大的岁数还没掉一颗牙呢……"伴随着鸳鸯板那清脆明快的节奏,高伯伯独具特色的唱词,一字一句的送到观众的耳朵里,一个慈眉善目、精神抖擞的老太太呼之欲出!

爸特别爱跟我们说这一段: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观看高伯伯的演出《武松打虎》,还看了某著名京剧演员演出的《武松打虎》,之后这位中央领导说:高元钧的老虎打"死"了,那位谁谁谁的老虎没打"死"。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9)

在我记忆里,他是一个特别和善亲切的老爷子。爸妈曾经告诉我,有一次高伯伯从外地演出回北京,给妈妈带回一鞋盒子的松花蛋!要知道那是上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几乎所有人都吃不饱,所有的人都营养不良,妈妈的身体尤其孱弱。这一盒松花蛋无疑是雪中送炭!爸爸妈妈永远记得高伯伯的善良,跟我们说了一次又一次。80年代末,高伯伯年事已高,已经不大上台演出了。可他怀揣着一付鸳鸯板儿,在军区大院里哪怕是看见一个小战士,都随身掏出板儿来,说:"来,我给你说一段儿!"他永远忘不了他是为了普通大众服务的,他来人间的使命就是给所有的人送去欢乐。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达到了极致!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10)

高伯伯的夫人,我们叫她魏大娘。从爸妈的信里可以知道,魏大娘曾经是西外大街幼儿园的园长,也就是妹妹刘燕所在幼儿园的园长。

下面的这两封信里爸爸就提到了魏大娘。

感恩爸爸妈妈的作文260字(肃儿好文我的爸爸妈妈)(11)

收信人地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工会转

全总工人歌舞团

张 淑 屏 收

寄信人地址:北京:平安里1号刘学智

屏,亲爱的:

前几天我往牡丹江寄了一信,也不知你多昝能收到,本来想给你寄往双鸭山,可是你们在那里只呆两天(1315)我怕你收不到,所以让信在你前面等着。今天接到了你从佳木斯寄的信,是十二日写的,知你在十日到达那里,后边还写着,时间要延长10天左右,这就使我难以琢磨了,是在佳木斯一地多住十天呢?还是整个的日程延长了十天?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具体的日程又是怎样变动的呢?我这封信应该往哪寄呢?你既然没能具体写,我也不敢乱寄,只好把它寄往牡丹江了。

九号从河南回来以后,工作一直很忙,从搬过来以后,还未睡过整宿的觉,近一、两天才较为松闲。我一直在等着你回来,可是你们又有可能延长,而我们约在十月中旬下部队,我是否跟去,还是留京创作尚未最后确定。我的情绪还好,身体也没发生问题,可是这也难以减轻你的担心,也正像我常担心你那样,你的身体我想是会比在家时好些,可是你的情绪却使我忧虑不安,你精神上的不快也会反转来影响你的身体。所以我想你只要能够学会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愉快的生活,经常保持乐观旺盛的情绪,就会使我心地安然。

你所担心的事,也正像你自己所说的那样是没用的,而你却非要那样去想,这就是个修养问题了,实在的说,娘虽然不在这里了,而对孩子们的影响并不大,当然娘回到乡下,生活是要苦一些,但是这并不是我们一家的事,而是乡村里较普遍的问题,我们是否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眼光更宽一些,考虑的更多些。

燕儿的情况依然如故,由胖大娘主要负责,照顾的还很周到,尤其是老魏(作者注:即魏大娘)对燕儿更为关心,我一到小七条去开会就去看看燕儿,还是那样黑胖,经常吃着手在玩,最爱笑。只是奶不够吃,前些天我到河南去送娘,据老魏讲,常从别的孩子那匀点,有时也煮些饭水喂她,本想买奶粉,但是买不到好的,奶粉质计太粗,奶嘴吸不出来,老魏的意见再给她订半磅,我让她看着办吧。

回来以后,太忙,上星期无空接肃儿,是老魏给接到小七条那边的,星期日白天我领着肃儿到街上买了一双鞋一顶帽子这是托儿所要的。又领她到新家来看了看,她很高兴,说新家好,可是在小七条那边,她却冲着才搬到咱原来房子的任付队长说:你为什么住俺的家,我可不喜欢你了。明天又是星期六,我就要把她接到新家里来了。

娘的户口也转走了。关于河南的情况,我回去看了看,也还好,粮食定量每人一天十三两(老样),最近又减了一两,按劳力分配,最强的,每天十八两,次之十六两(一斤),再次的十四两,不干活的十二两,爹的定最是十四两,奶奶是十二两,娘才回去还未定。伙食管理上有些问题,现在县里正派一个水利局长帮助改进。有些情况已见效果,我回去这几天,高梁糊涂就比前些天浓了一些,第二天是吃的油馍,油馍里兑了50%的窝瓜,这样的改善据说是每月一次,现在的吃粮主要是高梁,除晚上光喝汤外,早、午都有高梁馍,馍里兑些瓜菜,作(做)的比较浓,据说叫「跃进馍」,一斤面能作(做)三、四斤。

现在地瓜就快要收了,等收了地瓜生活可能还会好些。社里的工作,不能不说没问题,但是是会逐步解决的。爹对这样的环境早就有些厌烦,村里有几个青年跑到东北去了,据说在鸡西煤矿工作,爹也想到东北去,不过矿上不要这样大年纪的,如果东北农村条件好些的话,也可考虑一下,因东北地广人稀,国家虽没有明确的动员移民,可是去了的人也不加追究,到东北后没户口,当地就给上户口,你也可以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

淑莲(作者注:我的六姨)已回鲁山,在师范教学每月薪26元,因她要制买些东西在今年,还不能得到她的资助,据爹讲明年会多少给花池她们贴补些,同时明年还可能提薪。对于她们的婚事,爹也有考虑,不太希望她们"就地取材",当然这种思想不一定正确,爹想叫你给帮忙考虑。

经过和爹商讨,鉴于莲池(作者注:我的七姨)已有工作,每月可寄25至30元,本月寄去了25元,上海家寄了20元,薪金发完一分了之。今后只有精打细算,刻苦一点,我想这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同时也并不会永远如此。

很想你,现在已过十二点,不多写了,盼你早日归来。祝你晚安!

你的学智

196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