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岩洞中的这些河流,是中国西南部喀斯特地貌区域赖以生存的水源。在贵州省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陡峭的峡谷中,有一处野生动物聚居地。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

黑叶猴是亚洲特有的灵长类动物,它们拥有独树一帜的面孔和独特的生存环境。它们是一群岩栖者,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丛林茂密的喀斯特石山中,将险峻的山势当作天然的庇护所,练就高超的攀爬技能,在陡峭山石间闪转腾挪。

成年的黑叶猴体型纤细,长长的尾巴非常显眼。通体黑色,只有两颊有两道白毛,好似两撇胡须,最有特点的是它们头顶高高竖起的毛冠,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刚出生的小黑叶猴是金黄色的,有个俗名叫“黄仔”,三周大的幼崽体色从尾巴开始渐渐变黑,到一岁大时就拥有了成体的颜色。

同很多灵长类一样,黑叶猴是群居动物。群体以家庭为单位,通常包含几个到十几个个体,群体里只有一只成年雄性,群体中的所有成年雌性都是它的“后宫佳丽”,科学家们也把这种群体组成形式叫作“后宫型”。黑叶猴群体是母系社会,在猴群迁移时,雌性承担着领导者的角色。群体中的幼崽会得到整个大家庭的呵护,雌性幼崽成年后仍然留在群体中,因此群体中的所有雌性之间都有密切的血缘关系。这也奠定了黑叶猴群体内部的基调——友好合作多于威胁冲突。

但雄性幼崽则会被视为成年雄性潜在的威胁,在性成熟之前就会被驱逐。离开群体的雄性或者单独流浪,或者加入由雄性组成的群体。这些“散兵游勇”常常在家族猴群周围游荡,寻找留下自己后代的机会,这往往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一种是伺机向猴群中的雄性发起挑战,打败它就能取而代之,获得与群体中所有雌性的交配权。这种易位往往会给群体中的幼崽带来杀身之祸,这种“杀婴”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关于为什么会有这种行为,最流行的解释是,雄性之间的繁殖竞争非常激烈,每个雄性在繁殖群中的任期可能非常短,因此雄性总是希望能尽快与群中的雌性交配。但哺乳期的雌性是不会发情的,只有幼崽死亡时,才会再次开始发情交配。

因此杀死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幼崽,是有利于新任雄性的繁殖的。繁殖群外的雄猴另一种延续自己基因的方式,就是背着群内的雄性与雌性偷欢。而母猴们也绝非“贞节烈女”,它们也有自己的算盘。猴王轮流坐,但“孩子”都是它们自己的,多与外来的雄性“联姻”,多少能降低自己的幼崽被杀的概率。正是这些行为的存在,保证了黑叶猴后代的基因多样性。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1)

黑叶猴两颊有两道白毛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2)

一只雌性黑叶猴带着幼崽,小黑叶猴毛色金黄,俗名“黄仔”。

黑叶猴名字里的“叶”字,表明了它们的食性,黑叶猴是食叶专家。植物是它们主要的食物,叶、茎、花、果实种子甚至树皮都在它们的食谱中。万物生长的雨季,黑叶猴非常容易获得鲜嫩的茎叶和花,不大的活动范围就能满足其需求;到了旱季,果实成为其主要的食物来源,它们需要扩大搜寻范围才行。这些天生的攀岩高手,能在最险峻的山岩间攀爬觅食。有经验的成年猴子知道,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到足够的食物。为了适应植食生活,黑叶猴进化出了特化的胃,它们的胃里有分隔,功能类似牛等偶蹄目动物的复胃,有的胃室中有能够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帮助消化吃进去的植物。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3)

黑叶猴是食叶专家,植物是它们主要的食物

猴群在白天觅食和活动,晚上,为了躲避天敌,它们爬到其他动物难以进入的洞穴中过夜。冬天,它们会进入洞穴中更深的地方,那里的温度要相对高一些。每天清晨出洞和夜晚归洞时,雄猴首领都会在最前面探查,确定没有危险,整个猴群再跟随前进。黑叶猴在与天敌的长期相处中,形成了这种警惕的习性。曾经,豹、蟒蛇和老虎时常出没在黑叶猴栖息的森林中,不过现在,几乎没有什么猛兽能够威胁到黑叶猴了。

上午和下午是黑叶猴觅食的时间,在树枝间穿梭觅食的猴群很少下树,幼猴会攀在母猴身上。猴群常轮流到附近的河流喝水,有些地方的猴群还有舔舐岩石的习惯,通常的猜测是,这是为了获取其中的矿物质。中午是猴群的“午休”时间,幼猴依在母猴身上休息,亚成体的小猴互相嬉戏打斗。互相梳理毛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猴子们也会自己梳毛,但互相梳毛时,会更集中在自己梳理不到的头、后背和肛周。这种互相梳毛的行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中普遍存在,这既是出于卫生的需要,也是群体生活中的黏合剂。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4)

黑叶猴的拇指退化成一个疣状,这是黑叶猴所在的疣猴亚科的共同特征

野生黑叶猴主要分布在中国和越南,数量非常稀少,不超过两千只。在中国,黑叶猴分布在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等省,贵州的麻阳河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约五百只黑叶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叶猴群体。中国历史上,黑叶猴曾被认为具有药用功效,而遭到大量捕杀制成“乌猿酒”,随着动物保护观念的普及,这种情况已经少见。

黑叶猴虽然比它的近亲白头叶猴分布广泛得多,但两者都因为人类活动和森林的消失,而被分割在一块块孤立的栖息地中。这种情况被称作生境破碎化,这也是黑叶猴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原本相连的大片栖息地被农田开垦和人工建筑等割裂,这阻断了黑叶猴在食物不足时的迁移,也大大降低了不同群体黑叶猴之间基因交流的可能。破碎的栖息地,有更多与人类活动区域相接的边缘,既带来了更多的人类干扰,也增加了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尽管过度开发、栖息地环境破坏、人猴冲突等问题仍尚待解决,但保护野生黑叶猴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黑叶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有二十多个保护区中有黑叶猴栖息,这些黑叶猴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梧州黑叶猴珍稀动物繁殖中心已有三百多只人工繁殖的黑叶猴个体,其中有些是来自不同栖息地黑叶猴的杂交后代。2017年底,一个由5只黑叶猴组成的家庭群体,在广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被放归野外,它们在野外的生存状况也会被持续跟踪。这个备受瞩目的家庭,承载着黑叶猴保护的新希望。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5)

黑叶猴是群居动物,群体成员之间有丰富的社交行为

世界上最珍稀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黑叶猴,天生一顶莫西干发型(6)

黑叶猴是典型的树栖灵长类动物,在树枝间灵活地攀爬跳跃,长长的尾巴能帮助其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