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正好今年端午,在项目部里值班,随便聊几句端午的话题。

(一)

在我的印象中,一年所有节气中,除了过年,小时候最喜欢过的就是端午节。

因为那时是大集体时代,物资匮乏,家境贫寒。中秋节偶尔可以吃到鸭子,但不是年年会有,养不起或不准养。而端午节不同,可以吃到粽子,年年都可以包。

到了十岁之后进入初中之前的四年中,家里包粽子所需要的粽子叶、粽子绳,大都是我去准备。

粽子叶是一种叫杆竹的叶子,宽且长。一般包一个粽子用两张叶子就可以了。包粽子需要的是当年成熟的叶子,有韧性,不易破损。

每年摘取粽子叶,都是到屋后翻过一个叫坳田的山坳,再过去一里把路的叫洞脚的山湾里摘取,那里有一大片杆竹。

粽子绳是棕树叶子。粽叶也要当年成熟略带嫩黄色的树心叶子。这种叶子既有韧性,也有柔性,容易绑扎,且不易拉断。

包粽子时,先把杆竹叶棕树叶洗干净,再把棕树叶的骨梗撕去,再把它们都放在干净的开水里煮一煮。煮过后的杆竹叶更有韧性,且叶边不会划伤手皮。而煮过后的棕树叶自然卷成线条带状,更加柔韧,更易捆扎。

同时,将先天泡发好的糯米用盆子装好。和粽子叶一起放在矮桌上,矮桌旁边,放着一把靠背木椅。一张棕树叶拿出几根捆绑在椅子上。

包粽子的事是奶奶和母亲。她们将两张粽叶放在左手中,右手将粽叶叶尖打个弯,压在左手大拇指下,粽叶便形成了一个尖角袋,再用勺子挖几勺糯米装进尖角袋里,压紧,再把多余的粽叶折压下去,折压这一面压平,再掐住折下的叶面往左或往右一转,捏紧,便将糯米全部包裹的严严实实。再伸手用椅子上的棕树叶,从粽子压平一端斜着往尖角面端挽两圈,拉紧,再打个活结,一个拥有四角分明的粽子便包扎完成,挂在了椅子上。一张棕树叶用完,便将这串粽子取下,放在桌上,再开始另一串粽子的绑扎。

端午节看龙舟的地方(话说端午龙舟节)(1)

(本图片源自网络)

我总是静静地站在一边看着母亲和奶奶包粽子,她们包粽子的速度很快,基本上每分钟可以包一个。我也跃跃欲试。奶奶便手把手教我怎么怎么包。可我笨手笨脚的,糯米压不紧,粽叶捆不紧,粽子包不出菱角,毫无形象可言。包了两个,松松垮垮。捆不紧的粽子是无法煮的,一煮就会松散开来,整个粽子就会废了。母亲便笑骂道:“别浪费粮食了,一边玩去。”然后把我包的废品解开重新包一次。我不好意思地撇着嘴,自己玩去了。

一个小时后,粽子煮熟,奶奶拿了一个粽子和一个黄豆粉碟对我说:“你摘粽叶累了,奖励你吃一个。”我高兴地接过粽子,把绑扎粽子的活结绳一拉,绳子解开了,再剥开粽叶,一个白嫩嫩香喷喷的粽子展现在眼前。裹了一点黄豆粉,吃起来真香。

我们家乡那时的粽子,不像现在这样花样多,什么花生粽子,腊肉粽子等等,那时我们最多就是纯糯米粽子和红豆粽子,因为那都是队里自己生产统一分配的。不需要钱买的。

(二)

我们家乡地处偏僻,没有大江大河,在深山老林之中,根本不知道龙舟什么的。直到长大后,走出了山村,多读了一些书,见了一些事,视野开阔了,自然也就知道了诸如端午节有龙舟赛之类的节气文化活动。

虽说我后来挤入大城市,在湘江河畔生活了20多年,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也没有观看过龙舟赛。

直到近年,我退休之前来到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参与一项建设工程,才有幸观看了该县举办的两届龙舟赛,并被其浓烈的场面、厚重的文化气息说震撼。

在所有节气中,贵州沿河县土家人最看重两大节:元宵节和端午节。

元宵节以燃放烟花爆竹为乐,每年每个村子至少要放5万元以上的烟花,元宵夜晚,只见沿河城乡,爆竹轰鸣,悦耳动听。沿河夜空,烟花缤纷,绚烂夺目,美不胜收。

端午节以龙舟赛为主题,都在乌江之中举行,风雨无阻。

据了解,沿河端午赛龙舟也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龙舟文化,已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沿河端午节的龙舟赛都是官方搭台、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每年都非常热闹(因疫情影响,2020、2021两年没有举办)。竞赛的地点就在沿河县城区域的乌江段进行。

2018年端午这天,下着大雨,我们冒雨来到比赛地点,站在公路边上,只见乌江两岸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比赛已经开始,两岸数万观众的加油声、呐喊声与龙舟上的鼓点声交相呼应,扣人心弦。各支参赛龙舟在江面上相互角逐,在逆流中奋勇争先。让所有观众目睹了一场水上“力量较量” 的现场版。

我们想靠近人行道边上一点,但很快就有安保人员过来劝阻:不要靠近沿江栏杆,不安全。于是,我们退后了一步,上下一看,确实没有一个人靠近栏杆。原来,几里长的河岸,隔几米就有一个警察或志愿者站着,维护安全。可见举办方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安保工作做得很到位。

河中的龙舟分成几组比赛,比赛开始时,参赛船队在河中排成一排,每支龙舟36人,舵手和鼓手各一人,划手34人。每个队员手握划桨,一个姿势,做好随时冲击准备。岸上的发令员口哨一响,所有龙舟同时响起紧促激越的鼓点声,催动着龙舟如脱缰之马,逆流而上。舵手稳稳操舵,鼓手击鼓节奏严密鼓点激昂,鼓点声与划手的动作协调一致,推动着龙舟破浪向前。

由于是逆水行舟,排在河中间的船只明显要吃一些亏,因为河中间的水势要急猛得多,而靠近河岸边的水势则舒缓得多。因此,取得名次的大都是靠近河岸的赛队。不过,河中间的队伍也并没有多大意见。谁叫他们抽签时的手气太差呢。

端午节看龙舟的地方(话说端午龙舟节)(2)

西岸河边临时搭着的龙舟赛指挥台。

端午节看龙舟的地方(话说端午龙舟节)(3)

集结在乌江河边的龙舟队伍。

(三)

自端午节、龙舟节兴起以来,历朝历代都有无数文人骚客围绕端午、龙舟的主题吟诗作赋,留下了无数的不朽诗篇。

如唐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桌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且如瞬。坡上人呼霹雷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这些诗句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龙舟竞渡的壮景。新鲜地记叙了平时大门不出的妇女们,如今也争着来看龙船,银钗耀日;鼓声、红旗指挥下的龙舟飞驰而来,棹如飞剑,鼓声如雷;终点插着锦簇彩竿,作为标志。龙舟向着标飞快地驰近……

又如宋代黄裳的《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描述了一群龙舟红旗飘扬,从茂密杨柳的小洲处,别开生面飞驶而出的场面。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那激烈竞争的恢弘气势, 就像打仗一样,直破烟波,勇往直前,形成一片烟雾,再从远处折回,把观众都惊呆了。

在这端午之际,看过现代现实中的龙舟赛,吟诵了古代的相关诗词,我也情不自禁地效仿古时文人墨客,乘兴吟诗填词两首。

其一:绝句

土家看重端阳日,江中龙舟早聚结。

千桨竞发迎难上,今年翘首会谁得?

其二:词,减字木兰花·龙舟竞渡

逆流冲刺,千桨竞发争首第。

风雨无敌,彩练飘扬鼓点急。

秀眉舒逸,阿姐心同阿弟契。

若得金杯,奴定随郎携手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