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

就西方现如今的电影创作而言,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将他们的目光转移到了人文主义情怀的表达上。

随着20世纪亚历杭德罗凭借影片《死亡论文》在业内声名鹊起,亚历杭德罗便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关注。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2)

学者傅郁辰在《新世纪的西班牙电影研究》一文中称其为“西班牙90年代新生的领军人物”。换言之,亚历杭德罗在西班牙电影业内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可以说,西班牙电影在21世纪的逐步崛起与亚历杭德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3)

不论是戈雅奖还是奥斯卡金像奖,亚历杭德罗都能将其收入囊中,这些奖项不仅给亚历杭德罗带来了无数的影迷,同时也促进了西班牙电影制作的水准。

究其根本,亚历杭德罗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级奖项中获奖,与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这不仅提高了西班牙电影的地位,同时也拓展了存在主义电影的影响力。

提高西班牙电影国际地位

作家比列加斯·洛佩斯曾经这样概括七十年代的西班牙电影:“西班牙电影是一颗行星,它脱离本国和世界的一切实际,而且与之格格不入。”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4)

可以说,在这个年代,西班牙电影在国际上的声望可谓是岌岌可危。尽管在六十年代西班牙出现了名为“西班牙新电影”的电影运动,但在弗朗哥的独裁统治下也不过是昙花一现。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面临着高成本、大制作的美国好莱坞影片的冲击,西班牙电影迎来了更加窘迫的处境。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5)

在这个处境下,大部分的西班牙导演力求突破现状,这些导演将他们的侧重点放到了商业片和类型片上,他们希望通过给予观者高度的感官刺激以换取高额的国内、外票房。

虽然这些导演借鉴了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制作模式以及叙事方式,但相较于美国好莱坞电影而言,这些导演的电影作品却稍显逊色,最后取得的票房也差强人意。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6)

然而,亚历杭德罗却从这逆境中脱颖而出。就电影的主题而言,亚历杭德罗在他所制作的电影作品中,他坚守初心,力求将自己对现实、人生的看法融入影像之中,并借此来连接与观者的情感。

此外,亚历杭德罗影片主题大多是探讨人类的自由与存在,这也更容易引起观影者的共鸣,进而可以吸引西班牙内外的一大批粉丝;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7)

就电影的制作水准而言,亚历杭德罗集导演、编剧、配音于一身,基于这种“声”、“画”、“情”三位一体的制作方式将影片的银幕呈现效果发挥到最大;就影片的发行而言,亚历杭德罗拓展了西班牙电影国家化发行的思路。

在他的电影作品中,亚历杭德罗选择用多语言制作,以求减少国际观众的语言障碍和文化障碍。毫无疑问,这些举措都提高了西班牙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地位。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8)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1997年上映的《睁开你的眼》。

该片一经问世便广泛的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与肯定,一举获得了包含柏林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和西班牙戈雅奖在内的12个奖项。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9)

这是一部看完之后不得不回头再看的电影,因为到结尾的时候影片所讲述的故事不是昭然若揭,而是几乎全部被推翻,或者被置于另一套‘编码’之中,这套编码所依赖的逻辑已经不是现实世界的线形因果律。

该片集中了多种抢眼的电影类型元素:浪漫的剧情片、惊悚的恐怖片、二元对立的道德劝谕片、细节镶嵌的心理/侦破片、玄妙莫测的科幻片。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0)

最终导演想要达到的目的不是上述任何一种类型所能企及的范畴——探索存在与意识、真实与梦幻之间无法勘定的边界。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人文情怀和艺术造诣都是极高的。此外,这部影片还吸引了著名电影制作人保拉·瓦格纳的目光。自保拉·瓦格纳看过这部影片之后,他便被亚历杭德罗在电影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手段和思想主题所折服。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1)

保拉·瓦格纳将影片发给了演员汤姆·克鲁斯,二人看过这部影片后都表示非常欣赏。

于是他们便合资买下了《睁开你的眼》原剧本的英文版权,并邀请导演卡梅伦·克罗指导重新翻拍了影片《睁开你的眼》,并于2001年推出了电影《芳草的天空》,该片也被批评家戴锦华收入到了《电影批评》一书中,成为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电影案例。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2)

此外,到了2004年的时候,蛰伏了三年的亚历杭德罗又为他的影迷们带来了他迄今为止最为经典的影视作品——《深海长眠》。

这部由真实故事改编探讨“安乐死”的电影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便获得了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在内的三十项知名电影节奖项。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3)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还在欧洲掀起了一场关于“安乐死”合理性探讨的热潮。从这一刻开始,亚历杭德罗便彻底的走进了电影制作人的顶峰,他也成为了西班牙电影乃至国际电影业界内不可或缺的精英之一。

他影片中精良的制作、深刻的存在主义自由观、集声画情三位一体的制作特点也都促进了其他西班牙其他电影的制作水准。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4)

他也凭借着自身的影片为二十一世纪西班牙电影地位的提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拓展存在主义电影影响

亚历杭德罗的电影作品除了提高了西班牙电影的国际地位之外,他的影片还拓展了存在主义电影的影响。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5)

就拓展了存在主义电影的影响而言,亚历杭德罗他在影片中采用“存在主义” “精神分析”的叙事策略,这种叙事策略影响了之后一批具有存在主义意识倾向的电影作品。

诸如:《当尼采哭泣》、《生命之树》等。其中,由美国青年导演贾米·埃曼执导的《当尼采哭泣》极大的受到了这种“存在主义” “精神分析”的叙事策略的影响。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6)

这部改编于美国心理学大师欧文·D·亚隆的同名小说的电影讲述了哲学家尼采与心理学家兼医生的布莱尔相互拯救、相互救赎的故事。

片中尼采饱受偏头痛的折磨并因失恋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而医生布莱尔则面临着他与病人之间情感的纠葛以至无法自拔。在布莱尔的学生弗洛伊德的建议下,尼采和布莱尔相互展露自己的心声。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7)

尼采用他存在主义的思想拯救了布莱尔,而布莱尔则用他的心理学拯救了尼采。就这一点而言,亚历杭德罗电影中“存在主义” “精神分析”的叙事策略对其后的存在主义电影起到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导演将他们的关注点放在了人文主义情怀上。

很显然,这种影响将会一直持续,存在主义电影也将会被更多的影迷所关注、了解。总的来说,在物质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如今,几乎所有的西班牙电影导演都要面对票房与好莱坞大制作的电影的双重压力。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8)

难能可贵的是,导演亚历杭德罗可以顶住西班牙电影目前所面临的压力,能够做到二十年如一日的在他影片中展现存在主义的自由观。在他所制作的电影中,观者很少能看到商业片的影子。

从1996年的《死亡论文》到2019年的《战争未了》,随着年份的增加,亚历杭德罗的电影作品的叙事手法和影片质量都得以日益增进。从他的影片中,观者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导演亚历杭德罗所要传递给观者存在主义精神。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19)

截至目前,亚历杭德罗在其电影作品中始终贯彻着他存在主义倾向的艺术思想。在他的电影作品中,观者可以体验到他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和叙事指向。

早在2019年的《战争未了》中,亚历杭德罗便已经在他的影片中将他的存在主义意识与战争题材相结合。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20)

面对“天灾”与“人祸”的双重压力,人类的生命以及自由将会成为日后世界电影导演们所探讨的一个重要的议题。这种对生命以及自由的向往也将打破国界,成为世界人民所共同追求的共同目标。这也会影响日后主义电影导演们的创作。

“精神探究” “社会批判”的叙事指向也会被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人所了解和关注,这也将是存在主义电影的一场新的革命。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21)

随着时间的推进,亚历杭德罗距上一部作品《战争未了》的问世已有三年。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亚历杭德罗依旧会秉持初心,继续为他的影迷们带来一场新的精神奇旅。

可以说,亚历杭德罗的影片不仅使存在主义电影得到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还让存在主义电影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影迷。就世界影坛而言,亚历杭德罗将自己的存在主义精神映射到电影之中。

法国电影左岸派的代表人物(亚历杭德罗的电影)(22)

他每一部电影都是这个时代的歌者,时光不歇,生命不止,亚历杭德罗的电影也将会生生不息。

关注我,为您带来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