铮铮誓言浴血河西 红色血脉世代赓续

——电影《浴血誓言》创作拍摄及首映侧记

1936年底,寒风凌冽,红军西渡黄河到达张掖,女营长方兰在红军西进的路上为保证大部队进度一路与敌斗智斗勇,并隐瞒了自己已有身孕的事情。因在一次战斗中方兰意外早产,牛大勇等战士决定重新制定计划,与奥拉等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高诚等爱国人士全身心投入到了保护革命新生命的征程中,用生命和鲜血演绎了红西路军将士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悲壮故事。

浴血誓言观后感开头(铮铮誓言浴血河西)(1)

这是电影《浴血誓言》展现的感人故事。

2019年8月,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参观时指出,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浴血誓言观后感开头(铮铮誓言浴血河西)(2)

为深入贯彻落实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由市委、市政府联合小河淌水影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森凰影业有限公司,邀请八一电影制片厂主创团队,投资1300万元共同拍摄了反映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电影《浴血誓言》。该剧由曹锐担任总编剧,曹锐、牛修全担任总制片人,宋业明担任总导演,马维干担任总监制,邀请任帅、宋禹、赵秦、王新军担任主演。于2019年12月9日开机拍摄,历时43天,于2020年1月21日杀青,全程在张掖临泽、山丹、肃南等地拍摄,完整再现了红九军坚守梨园口阵地、与敌血战到底的战斗历史,讴歌了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反映了河西地区各族群众冒死救助红军战士和后代的感人故事,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事业,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张掖的新时代篇章。

浴血誓言观后感开头(铮铮誓言浴血河西)(3)

7月9日,在省城兰州举行的首映礼上,总编剧曹锐深情告白:“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的将士们,你们了解自身的局限,正视失败的可能,但你们依然选择坚持自己的信仰,践行自己用生命换取的黎明的幻想。”

“活着就有希望。”剧中台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观众。“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在做好自己分内工作的同时,应更多更深入的了解西路军的历史,鉴古知今,学史明智,为我们党和国家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研一学生杨瑞表示。

作为历史人文资源大市,同时占据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张掖向来是影视剧组取景的宝地。电影《浴血誓言》的上映对展示张掖红色资源、宣传张掖历史文化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全市干部群众牢记教导和嘱托的生动实践,必将激励张掖人民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在传承红色基因中砥砺奋进、开拓进取。

浴血誓言观后感开头(铮铮誓言浴血河西)(4)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的重要指示精神,张掖市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联合中央和省市新闻媒体拍摄了《血染的道路》等5部电视专题片,电视剧《陇原英雄传》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日展播”名录,电影《浴血誓言》正在热映,同时筹拍《血战高台》《英雄的旗帜》《唤起工农千百万》等红色题材影视剧。组织开展红色电影电视剧展播活动,在电视和新媒体平合播出红色题材影视剧11部、378集,不断推进红色文化传播,使红色文化直抵人心、时代精神润物无声。同时,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人文景观和富集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采取“筑巢引凤”等方式,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多家影视公司到张掖拍片取景,七彩丹霞、冰沟丹霞、汉明长城、张掖湿地公园、山丹马场、平山湖大峡谷、扁都口、焉支山、康乐草原等10多个景区景点被中国电影家协会、电视艺术家协会确定为影视拍摄基地,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一个都不能少》,纪录片《扁都口》《天边的彩虹》《静静的湿地》,电影《三枪拍案惊奇》《长城》《花木兰》《爱在夏日塔拉》等50多部影视剧在全国上映,吸引了各地游客来张旅游。“十三五”时期,全市游客接待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8%和20%,绿色高质量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深入挖掘红西路军精神,张掖市把红西路军对党和人民伟大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讲述好作为时代使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作为肩负的责任,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工作的根本,红色文化正以燎原之势在张掖大地上熊熊燃烧,红色基因将在我们的努力下代代赓续。(记者 王晶晶 杨静文 赵琳)

来源:张掖日报

编辑:杨子琼

责编:张文强

审核:万福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