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记忆—汾阳虾豆腐

文/文峰

2022年4月6日戏写于高护居家隔离中

汾阳现在最好吃的老豆腐 文峰骨子里的记忆(1)

  汾阳虾酱炒豆腐,起源于何时,发源于何地,的确难以考证。但汾阳人都认为这是道汾阳名菜,也是汾阳考验厨师水准的首选菜品。于我而言更是舌尖上的最爱,我奶奶做的虾豆腐更是刻进骨子里的记忆。

  奶奶做虾豆腐与饭店厨师不同,自成一派,独具特色。首先是豆腐必去太和桥打,老派汾阳人从不说买豆腐,都说打豆腐或割豆腐,以冀村和三泉的豆腐最佳,虾酱则派我去府学街西口的六门市或鼓楼北的糖酒副食商店去买,一般是拿个罐头瓶瓶,专买柜台下面黑瓷瓮瓮里装的散装虾酱,里面还有不少虾兵虾将的残骸。

汾阳现在最好吃的老豆腐 文峰骨子里的记忆(2)

  这种虾酱闻着臭吃着香,味道最正宗。我奶奶做虾酱豆腐是葱切丝蒜切片不放姜,豆腐焯水时间长。比麻将块略小的豆腐,越炖越嫩,最好的状态是白白净净,颤颤巍巍,浑身是沙眼,开水锅里捞出来后直接放进凉水碗中,这样豆腐才紧致不会散,然后把虾酱用热水化开打散,锅中热油炒香葱蒜,趁热倒入虾酱,油锅中虾酱嘶啦作响,翻滚冒泡,再把控了水的豆腐倒进去,大火翻炒三二分钟,最后勾点薄芡,一道眨眼冒泡,烧人烫火,让人垂涎欲滴的汾阳虾豆腐便大功告成,这是我至今最美的舌尖记忆。奶奶过世后,得了奶奶真传的老母亲,更是把虾豆腐的做法发挥到了极致。家人平日小聚春节团圆,老妈的虾酱炒豆腐肯定是压轴大菜。

  我八十年代在县政府办参加工作后,朋友同学聚会吃饭,单位同事加班用餐,虾豆腐肯定是我的必点之菜。记得最常去的就是太和桥南口的秀玲饭店和耀生饭店,还有朱老九开的天龙饭店。那时每月只有五十多元的工资,也没有公款吃喝一说,每次聚餐块儿八毛钱的虾豆腐总要炒上三五盘。进的门来对饭店老板吆喝一声"动个海味",老板马上就心领神会。

汾阳现在最好吃的老豆腐 文峰骨子里的记忆(3)

  曾经还岀了个笑话,汾阳城里刚刚时兴上吃王八时,有一次我请大伙吃饭,进门就对老板说动个海味,老板故意使坏,对我说那就来个王八?我只好问他"真的有咧?"他说"有咧!"我急中生智说"那就炖个八斤重的王八",他说"这个真没有"。我连忙说那就还是虾酱炒豆腐吧,大伙笑作一团。至今老伙计们吃饭时这件事还是谈资笑料。以后吃饭,只要有我在座,虾豆腐肯定是必点之菜。

​  90年代以后到外地出差旅游,不少饭店都有虾豆腐这道菜,而且还与时俱进,衍生出了虾酱豆角、虾酱莴笋等等,但我怎么也吃不出汾阳虾豆腐的味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却竟在虾酱豆腐中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你想那白白嫩嫩的豆腐,开水里煮,凉水里漂,热油中翻滚,虾酱中浸润,方成美味,让人赞羡,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成就一方美食。有人说一道虾酱豆腐暗合着汾阳人的诸多性格,外表平和内心炽热,既爱面子更有里子,简洁不简单,内秀不张扬,我深以为然。特别是年近花甲等待退休的我,每天中午老婆家炒个汾阳虾豆腐,切个三泉凸凸肉,调个绿豆旋粉,拌个粉丝豆芽,抿上二两老白汾,咥上碗三色面抿尖儿,一日足矣,夫复何求!

汾阳现在最好吃的老豆腐 文峰骨子里的记忆(4)

来源:无界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