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制度。作为封建时代相对比较公平的人才遴选形式,广受普通百姓、寒门士子所喜爱,在早期对于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由此也使得唐朝早期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使得当时的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1)

唐朝时期,社会上行卷之风盛行。所谓行卷,就是将自己的诗词小说等作品,交给当时社会上的前辈名流,希望得到前辈名流们的赏识,进而向主持考试的主考官员推荐自己,以获得更大的中举可能。

晚唐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书生,名字叫作朱庆馀。进京应试赶考之时巧遇当时的著名诗人、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一番交流之后,颇得张籍欣赏。张籍也向同僚朋友们推荐自己十分赞赏的朱庆馀,朱庆馀也由此名声大振。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2)

其后朱庆馀应试,虽然自觉做得不错但心里依然是七上八下。考过试的应该都能明白这种期待结果的忐忑心情。于是在等待放榜的时间里,朱庆馀写了一首诗奉给张籍,想要试探一下考试的结果,也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才华横溢的张籍也作诗一首用以答复。最后朱庆馀果然一举高中进士。

一、诗词赏析

《近试上张籍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唐 朱庆馀

白话意译:

昨晚新婚卧房之内点了无数红烛,一夜未熄。等第二天天微微亮就要去大堂前拜见公公婆婆等长辈。我悉心化妆后轻轻地问了下丈夫:我画的眉颜色深浅合适吗?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3)

这首行卷诗,非常的具有巧思。古时婚礼风俗,婚后到第二天天亮,新妇就需要去大堂前拜见公公婆婆。第一次拜见长辈可是大事,于是新妇早早开始梳妆打扮,等时间一到好去行礼。虽然是精心地化了妆,但毕竟是第一次,也不知道公婆会不会喜欢自己,心里难免是十分忐忑的,只好羞涩地问了问丈夫,我化的眉颜色合适吗。

整首诗描写的就是新婚时候的闺中心思,诗人将自己比作新妇,将张籍比作丈夫,将主考的礼部官员比作公婆,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诗中的“低声问夫婿”将新妇的腼腆描绘的入景入情,更是将新娘子第一次见公婆的紧张与忐忑刻画得入木三分,一句”入时无“堪称点睛之笔,虽然不好意思,但心里实在忐忑,不妨就直问了:”这次考试,我有机会吗?“直接点名主旨,直切要害又入情入理。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4)

张籍看完不由得哈哈大笑,见朱庆馀有此才思心中十分高兴,当即作了一首《酬朱庆馀》答复。有趣的是,在诗中同样将朱庆馀与美人作比:

《酬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绍兴)人,越州多美女,镜湖则是越州的瑰丽的风景名胜。首句将朱庆馀比作越州的美女,梳妆完毕有才华完备之意,镜心更是极高的夸赞,认为美女的地方翘楚。虽然美女自己是知道自己容貌美丽的,但还是因求好之心忍不住暗自思索到底够不够好。现下即使其他人都身穿华服,但只要姑娘你一展歌喉,必然是一鸣惊人,名动天下。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5)

张籍的回复同样也是极为巧妙,毫不吝啬对朱庆馀的赞美之余,也告诉朱庆馀以他的才学,必然是能得到主考官的青睐。即安抚了的情绪,也打消了顾虑;诗作固然是颇具巧思,仍不失前辈的风度与长辈的关爱。两人问答流畅,文辞巧妙有如唱和,一时传为佳话。此后朱庆馀果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

二、科举与洞房

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一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也是很多人一生当中最为高光的时刻。洞房花烛预示家业完备人丁兴旺,又是抱得美人归之志得意满;而金榜题名则是昭示苦学有成获得了认可,即将一展抱负实现人生夙愿。若要论金榜题名之喜,有一句名句是最为恰当的。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孟郊这句诗,将放榜之后得知金榜题名的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如今高中榜首扬眉吐气,自然是志得意满心花怒放,随着春风策马奔腾,入眼皆是大好风光,可以说是鲜花着锦。此刻天高云淡正适合一飞冲天,恨不得一日之内就将长安城之内的繁花胜景赏完。这两句情韵自然,将诗人如愿以偿之后的快慰表达得酣畅淋漓,也成了不世名句,被世人所传唱。

古代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书生想试探考试结果)(7)

新的一年,在此小典也祝愿所有读者朋友们步步高升、健康富足、万事盛意,春风得意马蹄疾!感谢您的阅读,欢迎留言探讨,期待您的品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