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日,电商平台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防疫神器”,打着“高科技”的旗号,动辄销量就能达到10万+。

宣称有效灭杀细菌的消毒卡、能够灭杀新冠病毒的口罩等等。

如此受人追捧的产品真能起到“防疫”效果吗?

层出不穷,消费者如何防止交“智商税”?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市民对于自我防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近期,电商平台涌现出的各种“防疫神器”逐渐走红,有号称随身携带的防疫除菌卡、新冠消毒卡,还有带蓝光的手持消毒机。在商家极力宣传和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市民赵先生就购买了一款新冠消毒卡,他说:

赵先生:我在朋友圈看有人推荐这个消毒卡,就去网上查了查,反正说得挺神奇,说能分解周围空气里的病毒和细菌,我就买了一些。还买了带蓝光的手持消毒机,主要是图个心理安慰吧,实际上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

便携式除菌消毒卡(手持消毒机防疫除菌卡)(1)

某平台售卖的消毒卡/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消毒卡,显示相关产品超过700件,同时大多都宣称消毒卡内的有效成分亚氯酸钠能与空气作用,持续散发出低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使消费者不受病毒和细菌侵害。某产品广告说到:

广告语:非常黑科技的商品,它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特别是对冠状病毒的灭杀率可以达到99.99%以上的效果。

便携式除菌消毒卡(手持消毒机防疫除菌卡)(2)

某电商平台消毒卡产品数量超过700件/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赵卫提醒,虽然二氧化氯消毒剂是防治新冠病毒常用氧化剂,但需要加水配置成适宜浓度的液体使用。在使用二氧化氯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高浓度的消毒剂接触皮肤或吸入呼吸道。

赵卫:消毒本身这个过程它就是有要求的,如果它能够持续产生杀灭微生物的作用,那这种消毒剂一般来说对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病毒它和人体一样,也是一些颗粒蛋白质和核酸所组成的,这种消毒剂基本的方法就是破坏蛋白质和核酸,这样的话,如果它不达到一定浓度,肯定是起不到杀灭微生物的效果,而浓度太高肯定对我们的人体会造成伤害。

同样在电商平台走红的,还有号称能主动灭杀新冠病毒的口罩,某产品广告宣传说:

广告语:我们是灭活病毒新材料,创造出低成本杀菌口罩,能够迅速灭活新冠病毒的口罩。

便携式除菌消毒卡(手持消毒机防疫除菌卡)(3)

新冠病毒防护口罩/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有的纳米银抗菌口罩在界面上标明,可以预防冠状病毒,并且能连续使用7天,氧化铜离子灭活口罩甚至可以重复利用60次。赵卫表示:

赵卫:口罩最主要是起到隔离和过滤的作用,它本身不是主要起到杀菌的作用。对一般我们老百姓来讲,没有必要为了追求防护的效果,去购置这些新型的防护口罩。现在大家获取口罩比较方便,价格也比较低廉,不建议大家重复使用这样的新型口罩,因为在卫生上很难得到保证。

便携式除菌消毒卡(手持消毒机防疫除菌卡)(4)

广告宣称可灭活新冠病毒/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

“有效灭杀99.99%的细菌”、“能主动灭杀新冠病毒的口罩”,各种“防疫神器”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让消费者交了“智商税”。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芦云表示,依据现行法规,对于宣传中的数据,如果没有标注出处,则可能构成虚假广告。

芦云:如果说在一些广告中,它并没有将数据的来源出处引出来,也没有充分证据去证明的话,那么这种广告,实际上它有可能会对公众造成一些误解。这样的一些欺骗性的广告,有可能就在《广告法》上会构成虚假广告。

芦云建议,消费者如果发现产品与宣传描述不符,可以主动向相关部门投诉,同时各部门也应加强产品监管。

芦云:对于这些虚假广告,首先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广告法》的规定,对于这些广告的内容、广告的宣传去进行甄别。我们作为消费者来讲,如果说确实看到有一些广告没有标明出处,甚至是有些构成欺骗的话,那么也应当向相应的主管部门去进行投诉。另外,我们相关的宣传部门或者是监管部门,也应当进行主动的抽查抽检,主动发现这些违法广告的宣传行为,避免让一些违法的虚假宣传广告致使消费者陷入了盲端。

面对五花八门的“防疫神器”,不少消费者都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选择购买尝试。芦云提醒,消费者应避免盲目消费,加强科学防疫意识。

芦云:有一些所谓的用什么黑科技、纳米分子技术的这种东西,它如果在技术上不过关的话,不仅起不到作用,甚至还有可能造成一些反面的作用和负面的效果。消费者首先应当按照国家所宣传的正确防疫方法去进行防护;第二个是面对这种用一些高科技的词汇或者用一些噱头去进行宣传的,还是应当保有一种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再有就是对于这样的一些产品,消费者要避免在朋友圈中或者是一些非正常的渠道进行流转,不要轻易去相信和购买,甚至去进行传播。

科学防疫别盲从

转发

提醒身边的朋友吧

记者:张赛男

来源: 北京交通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