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 家庭纠纷不间断

在乡邻的热心关注、亲友的满心期待、家人的悉心呵护下,楚历文终于迎来第一个孩子出生的日子,想到柔弱的妻子持续的妊娠反应早已身心俱疲,为增加安全系数,遵从医嘱,刚到预产期,从生产队借来农用人力板车,请大嫂闵玥玥帮忙,早饭后送妻子住进医院。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1)

简陋的江滨镇医院住院部,不乏杏林高手,他们被人们尊称为白衣天使,立足于平凡的岗位,默默坚守付出,临床经验丰富,药到病除,为民造福,每一位来这里接受过特殊医疗救护的患者,都会觉得生命中遇到了不起的贵人。楚历文甘愿多一些费用,把老婆生娃的考验,交给有资质的医院、爱心医生,平安度过难关。

俗话说:来的早不如来的巧!他们刚赶到医院,碰巧遇到一位新宝妈办出院手续,腾出床铺,不然人满为患,不得不暂时安置在住院部房外的过道上等候了。

下午四点整,六妮被送进产房,天气突变,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楚历文觉得老天爷格外开恩,下场雨降降温,送来凉爽,为平凡的生活添彩。他悬着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他能想到此时的妻子定然正接受医生们的指导,为孩子的顺利出生拼尽全力;陪伴在她身边的大嫂,发挥亲情的力量,为她加油鼓劲;家里的母亲守在堂屋祖宗牌前,上香祈福。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寸步不离地坚守在门外的走廊上,静候佳音。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2)

晚上八点半,门终于打开了,值班医生把楚历文和大嫂叫到办公室,郑重其事地对他们说:“殷六妮女士一个小时前,顺产生下一名男婴。”

楚历文脸上泛起一丝微笑,心里乐开花:“如己所愿,名叫华乾,胸怀华夏,创造乾坤。”

“婴儿体检,除了右脚,三趾相连,其余正常……”医生接着说。

“并趾?”楚历文生怕听错了,吃惊地问,暗想:“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脚有问题,行走都困难,长大了怎么办,是大事啊!”。

“对,需要手术分开。”医生回答道。

“现在吗?”楚历文急切地问。

医生耐心地回答说:“最好在一岁到三岁之间。”

“我想知道并趾产生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父母遗传的、基因突变的、孕期药物引起的等等。现在找你们来,就是希望家人接受现实,不要相互埋怨,多做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事。特别温馨提醒,避免宝妈患上产后抑郁症。”

楚历文满腹疑惑,可不知道从哪里问起,妻子怀孕期间,自己没少付出时间和心血。常常勉励妻子,保持乐观心态,“不就怀个孕吗?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句话成了他在老婆面前的口头禅,次数多了显得轻描淡写,想不到打脸居然来的这么快。他环视了一下办公室,“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的锦旗闪着金光,格外引人注目,他相信医者仁心,精益求精,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生娃有喜有忧,深感美中不足,楚历文彻夜难眠。第二天楚历文早早地起床,奔走于医院、商场、自己家、亲戚家之间,感受到常常来去匆匆,次次心境各不相同。经历了昨夜的雨,街道、草木如洗,迎着朝阳,熠熠生辉,他却无心欣赏。

赶到殷家村,已是正午时分,楚历文跨进敞开的门,岳父岳母老两口正准备用餐,见了女婿,连忙添双筷子,盛碗他们正吃的魔芋炖麻根汤,自制的米糠麦麸饼当点心,岳父劝他多吃点,他刚吃几口,借故出去一下,到屋外吐了一地。

岳母解释说:“只是想节省点粮食,多给孙儿孙女留着。”

岳父说:“生活物资匮乏,平常人,就这样难,六妮怀孕更难了。”楚历文一路风尘,沿途反复琢磨的场景对话,被几口汤噎忘词了,缓过神来,有些遗憾地说:“昨晚六妮生了个儿子,右脚三脚趾并在一起,属于畸形。”

岳父说:“啊?怎么会这样!我们家亲戚六眷都没有过的!”

楚历文说:“我家世代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岳母说:“以前迷信的人认为人的命运是生辰八字派就的……”

岳父连忙说:“现在新社会讲优生优育,营养、基因、心态……无论怎么样,珍惜眼前人!”

岳母关心地问:“六妮,母子目前在哪里?”

楚历文回答说:“在江滨镇医院,大嫂和妹妹照顾着。”

岳母说:“事不宜迟,我得立刻去看看。”

岳父说:“历文还没吃饱呢?”

楚历文说:“不用了,早上吃的晚,我不饿,带两个饼子就够了。”

岳母取了平时积累的鸡蛋,留存的面粉、面条,满满一篮筐,向老爷子交代一下家务,叮嘱捎个口信给其他亲人,急匆匆随楚历文去了。

孩子刚满月,楚历文、殷六妮被通知去公社参加优生优育学习班。提起这个名称,以前没有听说过有的乡亲们在一旁冷笑:“生过娃的,谁不会呀,看我们孩子不也长大了吗?”公社主任在开班仪式上,不点名通报了走访中了解到各学员的不足情况,突出学习的重要性。触动殷六妮的敏感神经,脸红一阵白一阵,认识到孩子出生前、出生后,自己许多做法存在不足。回到家,倔强的她,不是想着如何改正错误,提升水平,迁怒于当初的媒人,去张嬷嬷家门前破口大骂:“人好吃做媒,猪好吃拱泥,你这个糟老婆子坏的很,当初说楚家人、楚历文如何如何好,害得我如今处境难堪。”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3)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4)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5)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6)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7)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8)

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小说江滨古树新居第九回初生畸儿病夭折)(9)

老爷子赶了出来,开导六妮:“有话好说,帮你牵线搭桥,哪能包办幸福。老师也只能做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当初介绍对象时,把稻草吹成金条,害得我上当受骗。呜呜——”说着说着,殷六妮伤心地哭了起来。

“感情的事勉强不得,能协调就凑合着过,现在说严重一点,离婚一刀两断,也不是没有的事。”老爷子竭力稳定六妮情绪。

“回去,给我回去,少在外面丢人现眼……”背后传来一个男声粗重的呵斥,楚历文闻讯急匆匆赶来了。

殷六妮刚想就地打滚撒泼,楚历文跨步向前,抓住她的胳膊,一把拉起来,嘴里狠狠地说:“给我滚回去。”

论力气,殷六妮哪是楚历文的对手,不过折腾几下,跟着走了,抽噎着说:“别拉,我自己走”。楚历文说:“自己生个娃就生不好,怪不了别人!”回家撸起袖子一看,胳膊就红紫了,疼痛了好几天,恨死了楚历文,夫妻冷战好几天,那是后话。张嬷嬷家附近的乡邻们,七嘴八舌地凑过来讨论着事情的原委,望着他们夫妇远去的身影。原来,殷六妮曾多次放话大闹张嬷嬷家,楚历文暗地里告诉张嬷嬷保持克制,不要理会,故而选择避而不见。

只着急不生,不着急不长,婴幼儿的成长规律是按月算的:三个月娃儿会翻,六个月会坐,九个月会爬,十二个月咿呀呀。随着岁月流逝,楚历文又添新忧愁。眼见华乾都六七个月了,居然还不大会翻,孩子发育迟缓,持续不断的四处求医。医生诊断孩子骨质软化,患上佝偻病。他们怕耽搁孩子一时成长,延误孩子一生健康。医院的药方、民间的偏方,觉得只要有益于孩子病情好转的,骨头粉、高钙片都拿来尝试过,相信只要药用对了方,发挥关键作用的就那么一口汤。饱尝入不敷出、求助无门的痛苦,常常陷入莫名的忧伤,夫妻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

楚历文不由得怀疑人生,这个娃儿来这个家怎么说都不是当快乐天使的,更像是前世讨债的。而作为视孩子如掌上明珠的自己,孩子是家庭未来和希望,怎能不着急呢?

一晃清明节到了,村里举行纪念吴姓、楚姓英烈活动,楚历文寄希望祖先开开眼,保佑孩子身体健康病情好转,自己父亲名列其中,焉有不参加的道理?

一大早楚历文和乡亲们一起出门,可到了傍晚,吴耀祖的侄儿吴新辉才扶着醉醺醺回家。

见到六妮,恳求地说:“多尔,帮我烧杯热水。”

六妮不禁一怔:“看着眼前人,想着梦中人。酒醉心明白,在他心里面,居然还只有忘不掉的旧爱王多尔。”立刻意识到忍忍忍,一忍再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愤愤地说:“你找你的王多尔去吧,我叫六妮。”

楚历文说:“别人家的女人,看到心爱的人回来,心疼的不得了。”

六妮较真地说:“别人家的女人好,你把她娶回来,我让贤。总是说:酒醉英雄汉,饭胀死草包。怎么英雄要草包照顾。”

吴新辉本来还想替楚历文解释这一天的活动有多么重要,见六妮话中带刺,只好知趣地离开了。

楚历文说:“嫌过不下去,你自己走吧!”

殷六妮说:“当初你怎么把我接过来,如今要同样场面,把我送回去。”

楚历文借酒发威说:“还要敲锣打鼓的,你不配。”

殷六妮气匆匆地去找婆婆论理:“今天又把自己灌醉,一言不合就叫我走,刚才又要发酒疯 ,今晚我去堂姐家借一宿,明早再回来。”

“带娃去吗?”婆婆问。

殷六妮把孩子交给婆婆,回答说:“夜深了,不方便,我一个人去的好。帮我带一晚,明早回来。姐姐家在不远的田垄村。”

那一夜,这个家,难得的清静,朦胧中,骤然之间,楚历文见着孩子长大了,骑在他的脖子上,小手顽皮地蒙着爸爸的双眼,咯咯地笑,他腾出一只手去掰……

可是他掰开的是老母亲林英妹的手,孩子在她独居的小屋子哭闹了一夜,当他给孩子喂米糊,不幸噎着喉咙昏了过去。慌忙过来,叫醒梦中的楚历文。当他赶到摇篮边,发现孩子已经不省人事,懊悔不已。料想不到自己偶尔放纵一下,铸就大错。

第二天,殷六妮得知孩子夭折的消息,觉得这个家已经了无牵挂,不顾婆婆、嫂嫂和领里乡亲的好心劝阻,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回了娘家。

一个月后,在憔悴的母亲一再催促下,哥哥、嫂嫂陪同楚历文来到殷六妮家。林英妹想到自己嫁到楚家的时候,也曾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懵懂大姑娘,经历生活、战争的洗礼,当初的媳妇儿熬成老婆婆,她始终认为殷六妮是个好女人。

岳父邀同族的一位长辈和殷六妮的两个哥哥接待了楚历文他们,二哥性子急,想着以前纯朴善良的妹妹,变成常常以泪洗面的怨妇。几次准备出手揍楚历文解气,都被大哥和父亲拦住。

岳父说:“打,解决不了问题,老二就怕你坏事。”

殷长辈说:“对,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是看着你们长大的,保持克制,切莫意气用事。”

大哥说:“要不是二弟作梗,早把妹妹送回去了。”

楚历文大嫂说:“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所谓床头吵架床尾和,关键时候靠的是对待孩子和家庭的责任心。世界上并不是每个爱情都会贴上海誓山盟的标签,柴米夫妻酒肉朋友,孩子出生前好好的,可是自从不正常的孩子出生后,全家乱了方寸。”

岳母拉六妮和大家当面共同见证一下夫妻的态度,可六妮死活不肯出来,大嫂跟着过去,询问六妮作何打算,六妮说:“还能怎样?跟你们回去就是了。”殷家邻村有一位退休老中医,选择回乡后,开家诊所免费为乡亲们作义诊,继续发挥光和热。六妮回来,曾和母亲一起去就诊,医生高兴地告诉她们母女,六妮怀孕了,一切正常。为母则刚,哪个母亲忍心接受孩子一生下来单亲无父,缺失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一直想着历文和楚家的好,可二哥不同意,觉得应该好好教训楚历文一下。听到这些,楚历文感动不已,一位母亲那么傻,爱孩子如此地步,我复何求?!

殷长辈德高望重,说话有理有据,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谈古论今,旁征博引,非常到位:古圣贤的《增广贤文》、《寒窑赋》里的金句揭示人生无常的真谛;红歌《团结就是力量》突出珍惜眼前人,孩子是父母最多的共同关注点,应该扩大共识,摒弃前嫌,继往开来……

楚历文成功接回老婆,重归于好,不禁放了串长鞭炮,不知情的乡亲跑过来索要喜糖,还认为又娶了新媳妇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