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鳌拜这个人,也都从影视、小说之类的了解到了鳌拜此人的最后时光。估计在所有人的印象中鳌拜就是一个反派人物,在这里我并没有要为他洗白,而是浅谈一下鳌拜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怎样从一个忠臣变为权臣、奸臣的。

鳌拜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满洲镶黄旗人。鳌拜成长于将门之家,从小喜爱习武,武艺高强,特别是骑马、射箭都是一流高手。臂力特别大,一般人均不是对手。鳌拜初期是皇太极的近卫军官,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鳌拜打仗非常勇猛,身先士卒、抢关夺隘、攻城掠地,骁勇善战,为大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为此,鳌拜成为议政大臣,二等公世袭。后又当上了侍卫内大臣,加少傅,并且兼太子太傅。非常明确的就是鳌拜在康熙登基之前是非常忠诚于大清皇帝的。

鳌拜崇洋媚外(浅谈鳌拜的忠诚变化)(1)

鳌拜

为什么说是忠诚于皇帝,因为在顺治初期,有七年的时间是多尔衮在掌权。我们可以从清史稿中的一段“鳌拜顺治元年,随大兵定燕京。世祖考诸臣功绩,以鳌拜忠勤戮力,进一等。二年,从英亲王阿济格征湖广,至安陆,破流贼李自成。进征四川,斩张献忠於阵。下遵义、夔州、茂州诸郡县。五年,坐事,夺世职。又以贝子屯齐讦告谋立肃亲王,私结盟誓,论死,诏宥之,罚鍰自赎。是年,率兵驻防大同,击叛镇姜襄,迭败之,克孝义。七年,复坐事,降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了解到鳌拜在顺治五年到七年遭到两次排挤,这个时间段内只能是多尔衮的排挤。再看一下排挤的罪名,是因为谋立肃亲王。肃亲王是谁,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多尔衮死后两个月顺治皇帝在掘墓的同时就位他的大哥豪格平反,同时为鳌拜加官进爵。从这里不难看出,鳌拜对两位皇帝是非常忠诚的,可以说是死忠。

鳌拜崇洋媚外(浅谈鳌拜的忠诚变化)(2)

征战

顺治死后,康熙登基,鳌拜被列入四大辅政大臣,此时鳌拜在所有人的心中依旧是忠贞不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鳌拜开始结党营私、编制朋党,继而飞扬跋扈、权倾朝野。这一段我们不谈其具体过程,来看一看他此段时间内的心理过程。大家都知道康熙八岁登基,而鳌拜又是经历过战争的两朝元老,自然是不会把小皇帝放在眼中。不过鉴于他对前两位皇帝的死忠,我们可以认为此时的鳌拜还是忠诚的,他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不过一味谋利就会得到正直人的反对,这时利欲熏心的鳌拜就又做出了下一个违背正义的事情——结党。结党为的是对抗反对他的人,为的是清除对自己有威胁的人,结着结着他发现停不了手了。为什么呢,因为现在不是他自己的利益了,而是一个团体的利益,在团体的驱动下,他不但停不了手,而且越做越大,因为只有团体头目利益得到的多,下面的人才会更好地获得好处。所以在团体的欢颜巧语及恭维下,鳌拜越来越得寸进尺。

鳌拜崇洋媚外(浅谈鳌拜的忠诚变化)(3)

鳌拜

此时,鳌拜的忠诚度已经基本没有,只想更好的、更便捷的去谋取利益。天下不缺正直的人,而且在谋利的过程中会损害很多人的权利,这两类人就构成了鳌拜及其团体的敌人。但这些人都是好人,康熙虽然小,但还是明辨是非的,所以就会对鳌拜加以约束。鳌拜此时就步入了赌博思维,本来就没把你小皇帝放在眼里,你还要约束我,那我就把你认为的好人清除掉,你能奈我何。这是就到了清除异己阶段,而此时才可算得上是忠诚的转折点,因为清除的大部分是对国家有用的人,而所做的这些对朝廷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异己清除后,鳌拜自然就会权倾朝野,康熙此时还真是奈何不了他。这样时间久了,鳌拜就飘了起来,认为自己就是大清国最厉害的人物,做起事情来也就更加肆无忌惮了。此时鳌拜的所作所为已经算是对皇帝的不忠了,现在的他已经是和皇帝争权了。长时间的得意忘形无疑会对统治者造成很大的不满,我们知道,因为康熙的弱小才会导致鳌拜坚挺那么多年。但膨胀的鳌拜没有余力去关注康熙的壮大,所以最终才导致了牢狱之灾,最后病死狱中。

鳌拜崇洋媚外(浅谈鳌拜的忠诚变化)(4)

智擒鳌拜

最后我们再谈一下鳌拜到底有没有叛逆的问题。我个人认为鳌拜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谋朝篡位,虽然在后期他做过很多不为人臣的事情,但都是为了自己及小团体的利益而为,再加上心理的膨胀,做出了许多犯上的事情。从后期对他的处置上来看,他是没有做出谋朝篡位的事情的。康熙后期,念其功劳之大,康熙还追赠其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一等男,清爵位),并允许世袭。到雍正时还恢复了其一等公的爵位,允许世袭,还加了超武的封号。可见对于鳌拜前期的功劳清廷还是非常认可的,如果他真的做过谋朝篡位的事情,后期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封赏了。

纵观鳌拜一生,前期功不可没,后期飞扬跋扈。这种变化很多时候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很多开国皇帝弑杀功臣一样,就是为了预防这种事情的发生。人的本性就是这样,我和你的父亲征战天下,为你打下这一大片的江山,你父亲在时他是我的大哥,我得听他的。现在你父亲不在了,你是皇帝,但你还是你父亲的儿子,是我的侄子,没有我,你哪里来的皇位。所以,最好还是顺着我的意思来,有不如我意的事情,我就要反抗,你个黄毛小子还撑不住这个局面。开国的功臣大部分都会是这种思维,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是从战火当中打出来的,也和皇帝亲近惯了,对下一代的忠心会有,但总会在气势上压一头,武将尤为严重。这是人的本性,现在也是这样。

就像在职场中,立过大功劳的人都会和领导走的很近,渐渐的就会开始不遵守公司的制度,慢慢的也会如鳌拜一样结党营私,总会推荐自己的人,如果换了领导人也会与领导对着干,也会美名其曰一切都是为了公司好。当然职场不是古代封建朝廷,只是人的心理是不变的,古代人是这种心理,放到现在还会是这种心理。这只是惯性,也不是所有人都会这样。

最后,鳌拜的失败在与居功自傲,我们生活在现代也会有这样的心理变化,自傲没错,但不能太过。希望看到此篇文章的朋友在自傲的同时要把握分寸,把最好的自己展示出来。

鳌拜崇洋媚外(浅谈鳌拜的忠诚变化)(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