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也是我国唯一一条纵贯南北的商业航道。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以北的大运河因缺少水源供给而趋于没落,逐渐出现河道萎缩、岸线退化、断水断航的现象。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

2022年4月,人民网发布了一则重磅消息:大运河将在今年实现全线通水!而广大网友更关心的则是:全线通水后,大运河能否实现全线通航?客观来看,大运河全线通航的最大难点就在黄河,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运河穿黄”究竟有多难。

大运河全线通航,最大难点为何在黄河?

黄河是大运河局部断航的直接原因。自19世纪中期黄河改道以来,大运河济宁段和聊城段被拦腰截断,古运河被分成了南北两段。上世纪60年代,梁济运河工程开挖,我国曾以此为契机尝试修建连接大运河与黄河的入黄船闸,但工程建成后却无法投入使用,原因还是在黄河上。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2)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近年来,我国在黄土高原大力推进植树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初见成效;中游及上游相继规划并建成了梯级水库群,也起到了一定的拦沙作用。由于治理得当,如今的黄河正在呈现出“变清”的趋势,泥沙含量较往年有所降低。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3)

黄河小浪底水库

据统计,黄河下游年均输沙量曾多达16亿吨,每立方米含泥沙35公斤,水沙矛盾非常明显。而根据《黄河泥沙公报》,黄河干流水文站的实测输沙量呈减少趋势:在1950~2020年,三门峡、小浪底、利津等站的实测平均输沙量多在7~9亿吨左右,而2019~2020年的输沙量则普遍下降到2~4亿吨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4)

黄河重要水文站分布

但要实现通航,目前的泥沙现状依然是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汛期,小浪底、三门峡等水库联合启动调水调沙工程,大量泥沙从库区倾泻而下,花园口最大实时流量可达4000m³/s,一个洪水期就有可能淤平引航道,导致航运瘫痪。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5)

汛期排沙

另一个难点和地势有关。大运河的地形剖面图如下所示,可以看到黄河-东平湖段的高程最高,其水位高于南北两岸的运河水位。所以要想实现通航,就必须采取措施跨越这一地势的阻碍(南水北调东线的梯级扬水工程也是受到了地势差的直接影响)。再者,即便成功把船舶送入了黄河,还需要考虑到船只吃水的问题。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6)

京杭大运河地形剖面图

黄河到了下游,水面变得宽阔,河床平坦,河滩众多,天然水深只有1米左右。而大运河内1000吨级以上的船舶,其吃水深度也在2米以上,根本无法顺利穿黄。此外,黄河下游的水位落差较大,丰水期河面一片汪洋,水沫线几乎与岸齐平;而在枯水期,岸边则露出几公里宽的台地,河底沙洲肉眼可见。因此,多变的水位也难以保证通航的稳定性。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7)

枯水期的黄河郑州段

平交穿黄和立交穿黄,哪一种方案更好?

大运河穿越黄河,常规方案有两种:一是平面相交,二是立体相交

平面相交简称平交,是指运河水和黄河水直接贯通,我国也确实曾在梁山处设置船闸,但目前已经废弃。好端端的船闸为什么会废弃呢?主要原因有二:1,黄河泥沙含量大,水位波动幅度也大,不确定因素多,通航的质量难以保证。2,通航设施建成后,通航尺度也是控制难点,必须人为定期清理淤沙,导致维护成本大大提高。因此,从经济性和稳定性两方面来考虑,平交方案并不可取。

可能有人会说了,可以在平交穿黄点的下游再修建一个拦河水坝,截流蓄水后,上游穿黄点的库容变大,在枯水期也能保证通航的最低水位。而且根据黄河的泥沙淤积特点,坝前的水流也会变慢,泥沙会加速下沉,这样就可以延长通航设施的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8)

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

但事实上,在黄河下游建坝的隐患极大,会严重威胁行洪安全和排沙调度。首先,建坝会导致下游河床进一步抬升,“悬河”的风险指数也将提高,泥沙若得不到及时疏通,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根据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规划,未来黄河下游也将实现通航(小浪底、三门峡水库未建船闸),如果再建拦河水坝,下游的天然航道也会被阻断。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9)

目前,呼声最高的方式还是立交穿黄,也就是通过工程手段避免运河、黄河直接交叉。立交穿黄方案又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向下开挖隧洞,即“黄河在上,运河在下”;第二种则是设计渡槽,即“运河在上,黄河在下”。我们分别来看。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0)

先看隧洞方案。该方案在公路、铁路以及输水管道的建设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对于通航隧洞而言,技术难度则更高,既要考虑采光、通风、控制水位等问题,还要考虑到自然灾害和人工救援的问题。为保证通航安全,隧洞的路线对黄河地下的地质、水文要求也很高,不能建在含水层和容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软基上。

在实际应用方面,我国已有成功的先例。汉江某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隧洞就曾作为暂时性的通航隧洞,实现了船只通航。在乌江构皮滩枢纽的升船机设计中,也设置有一条长达371米的通航隧洞,和渡槽、明渠搭配使用。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1)

乌江构皮滩枢纽

但总体而言,该技术在国内并不成熟,对于“运河穿黄”这样的大工程而言,相应的技术难度、工程规模、投资成本都难以预计。从技术的成熟度考量,隧洞穿黄方案也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

最后来看渡槽方案。大家对渡槽设计应该并不陌生,大运河在穿越淮河时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这也是亚洲最大的水上立交工程:淮河入海水道-大运河立交。从高空俯瞰,大运河和淮河相互交错而不相通,上可通航,下可输水,堪称中国内河航运史上的奇观。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2)

在引江济淮工程中,我国也成功落地了主跨110米变桁高拱桁的组合式桥梁方案,这又是一项世界级水桥工程。相比而言,采用渡槽跨越黄河的技术更加成熟,而且工艺简单,也便于通航管理和设施维修,这是目前可行性最高的穿黄方案。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3)

渡槽方案也有缺点,宽轨 活动船箱是否可行?

综合来看,渡槽方案很可能是实现大运河全线通航的关键,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

黄河下游两岸间距超过10km,对渡槽的长度要求很高。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渡槽是德国的马格德堡水桥,该水桥全长仅918米,其中有228米横跨在水面上,其余690米建于路基。即便如此,该水桥的钢筋工程量依然达到了2.4万吨,混凝土用量超6.8万m³,德国历经6年、耗资5亿欧元才打造完成。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4)

马格德堡水桥

而在黄河,渡槽的长度要求更高,建造难度也更大。为节省成本,有专家提出了宽轨 活动船箱的方案:将船只搭载在船箱车内,下置轮轴,借钢轨跨越黄河。这种方式和渡槽方案类似,但不同点也很明显:单轨只能允许船只单向通过,若要实现双向通行,就必须建设双轨铁路;当船体被置于船箱中后,也无法再自由航行,只能通过动力装置沿铁轨的路线行进。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5)

目前,该方案在俄罗斯已有应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的某斜面升船机就是利用这种方式过船的,通航规模达2000吨级。至于该方案和渡槽方案究竟哪一种更好,还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探讨,技术、成本、文化意义等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总结

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世界级运河,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供水、运输、航运功能。作为我国的内河干线之一,京杭大运河正在成为实质意义上的“黄金水道”,实现全线通航是华夏子孙的共同心愿。

京杭大运河是怎样穿长江和黄河的(黄河是通航的最大难点)(16)

大运河全线通航,最大难点在黄河。只有穿越了黄河,2500余年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才能得到真正恢复,南北经济循环也将更加畅通。对此,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