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裤的发明,有一个脑洞开过了头的说法。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

说秋裤是战斗民族“”发明的,目的是让中国人失去在寒冷地带生存的能力。

故事还有鼻子有眼。

1952年,杰出的遗传学家李森科献计克里姆林宫,让中国人穿上秋裤,永远失去在远东生存的能力。

第二年,秋裤以“援华”的名义进入中国,打出了“帮助中国人民抵御寒冷,增强体质”的旗号,很快大范围流行。

但是这个明明在冬天使用的神器,为什么被叫做秋裤呢?

原来,第一批进入中国的秋裤,产于俄罗斯城市“秋明”的一家棉纺厂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

老一辈叫它“秋明毛裤”,叫着叫着简化成“秋裤”。

秋明,就是《囧妈》里徐峥在火车顶上冻了一夜,好不容易挨到火车进站的地方。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

对“发明秋裤”这种烂梗,我们笑笑即可。《囧妈》里也没提这一茬。

但知道这个故事的人,看到徐峥在秋明被冻个半死,还是更容易笑出声来。

你都来到发明秋裤的地方了,还能被冻成这样吗?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

这是电影的留白,弦外之音。给懂的观众有了联想的空间。

不管是不是观众在加戏,但知道这些故事,观影乐趣增加了不少。

说实话,过年期间看完《囧妈》,我没有被电影里的母子故事打动。

太表面了。

无论是母子矛盾,还是母子和解,都用力太猛,用情太尬。

看完意犹未尽,总觉得被什么东西吊着。

这两天又看《囧妈》,明白了,勾起我的念想的是片中的火车

K3/4国际联运快速列车, 始发北京,过乌兰巴托,终点莫斯科, 途经中、蒙、俄三国,全程7819公里。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5)

从1960年开始,它在地球上已经整整奔腾了60年,往返里程可以绕地球1200多圈。

漫长的岁月,凛冽的北风,让这条盘踞在地球寒带的巨龙寡言少语,像一个沉默的迷。

但他身上的每一块钢板,都有故事。

《囧妈》里又导又演的徐峥,洞悉了这一点。

看完《囧妈》,才发现电影最大的成功,就是选了K3/4这个主角。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6)

我相信徐峥对这辆列车是充满感情的。

看他的运镜、特写、布景,攒了一肚子关于K3/4的故事要讲

无奈篇幅有限,要么匆匆带过,要么点到为止,明显不过瘾。

但说者无心,听着有意,

对于这辆“梗超多”的K3/4,不妨再坐一次《囧妈》,听听徐峥没来及讲完的火车故事。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7)

【1】K3/4的发车时间是不是个Bug?

K3/4在北京的准点发车时间是几点?

看这张2019年3月2日零时起实行的运营时刻表,它明确写着,每周三的7:27。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8)

几十年来,K3/4就是这样雷打不动,每周三从北京出发,星期四经过乌兰巴托,于次周一抵达莫斯科,全程运行131小时31分。

电影里的发车时间是多少呢?

一开始徐峥去火车站找囧妈时,给了一个北京站的全景。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9)

从建筑上的大钟可以看到,当时的时间是11点。

这个时间和现实中K3/4的发车时间并不相符,那他是不是一个bug呢?

熟悉K3/4的乘客可能会说,原来这趟车北京出发的时间不是11点22吗?我以前坐的就是11点多发车的。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0)

实际上,这趟火车的始发时间会随着季节的变化,在7点左右和11点左右不定期的调整。

徐峥在电影里选择了11点多的发车时间,很明显是为情节考虑

开车之前,《囧妈》里依次安排了老婆送猫、机场忘带护照、老妈家吃闭门羹、飞奔到火车站的多场戏码,7点27分显然时间不够。

那问题来了,到底电影中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在故事发生的时间你,K3/4是7点多发车,还是用11点多发车?

徐妈在火车上说过,她这趟去莫斯科唱歌,是为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而去,即2019年。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1)

从“老来乐”的宣传单上可以看到,演出时间是12月11日,即可以推断出此次囧妈出发的时间是12月初。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2)

因此,故事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19年12月初,当时K3/4的发车时间是7点27分。

较真的影迷可能会说,这是一个Bug,毕竟不够写实。

即使是,也是一个无伤大雅的Bug,可以理解为剧情需要。

但是,比较两个列车时刻表就会发现,无论几点从北京始发,中途停靠二连浩特之后,出发时间都固定在0点59分。

这又是为何?答案会在后文揭晓。

【2】悠见城东角楼,徐峥有心了

K3/4驶出北京后,我们跟着列车看一组风景。

导演有意识的给了一个地标的镜头。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3)

这是北京城东南角楼,位于北京火车站东南处。

角楼和每一趟进出北京的K3/4列车遥首相望

很多乘坐K3/4的老乘客都会记着一个场景:

经过6天的长途跋涉后,乘客终于盼到角楼映入眼帘,

这时车厢内的《北京颂歌》响起,播音员热情的播报:“亲爱的旅客同志们,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站就要到了...”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4)

和电影一模一样的角度再看一次。

角楼和火车的缘分,远在1900年末建设奉京铁路时已经开始。

当时那里是“东便门火车站”。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5)

岁月侵蚀,随着火车道越来越多,角楼已经让位于一角。

她像一个守望者,K3/4跑了多久,她就看了多久。

徐峥给这样一个镜头,也算有心了。

现在,由于和火车站离得太近,角楼已经成为“机友”们看火车、拍火车的胜地。

过了集宁之后,一路向北,风光无限。

在欢快的俄文歌曲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锡林郭勒大草原。

电影应该是在秋天拍摄的,那时的锡林郭勒草原还是疾风吹劲草。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6)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7)

导演给福利,这两个镜头可以很好的欣赏锡林郭勒草原。

如果你是在夏天乘坐K3/4,眼睛会被绿色承包,不时还能看到奔腾的马匹,彩色的房子。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8)

电影里这一段,导演配的音乐是Клава Кока的《Зая》。

歌声中,K3/4很快又来到了朱日和。

朱日和因练兵而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但它不只是战士的沙场,还是生产电能的风场。

这里的风能不仅稳定,实用性也强,一个个大型风电场拔地而起。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19)

导演又给福利。电影里,一个漂亮的转镜头,朱日和风电场尽收眼底。

【3】从“电狒狒”到“花老虎”

虽然开头有个小Bug,但《囧妈》在整体制作上还是很精良的

比如,机车问题,它就没有犯过错误。

刚开始徐峥扒火车的时候,K3/4是一辆蓝色机车头拉着绿色车身。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0)

上边城东角楼那张镜头,也能清晰看到。

蓝白车身,醒目的“和谐”二字。

等进集宁站时,这个亮相就威武而雄壮了。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1)

徐峥用这个镜头,把北京-集宁段的机车认认真真的交代了一下。

这是和谐3C型电力机车,是我国旅客列车的牵引主力担当,名副其实的“客运王”。

其总功率达到7200kW,远高于我国铁路传统直流客运牵引机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20公里/小时。

又因外形关系,被机友们亲切的称为“电狒狒”

待从集宁出站,导演又给了一个机车的镜头,这次则换成了东风 4D型柴油机车。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2)

东风 4D型柴油机车,人送外号“花老虎”

它是我国列车大提速的主力机型之一,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大量配属。

“点狒狒”和“花老虎”,一个电力机车一个柴油机车,在属于自己的时代中,都是各自领域的“王者”

两列“王者”交接,带着K3/4在北方草原上疾驰。

交换的原因,在于二连浩特之间的铁路为非电气化铁路,因此需要用柴油机车牵引。

事实上,K3/4在北京到莫斯科的行驶过程中的,这样的机车交换达13次之多。

往后的机车交换,虽然导演已不再用特写镜头交代,但基本上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拍摄。

这13次交换,一直为机车迷着迷,后文中会详细展示。

【4】车轮里的外交风云

二连浩特是中国境的最后一站。

K3/4要在这里完成一件大事,更换车厢转向架,即列车轮子。

究其原因,我国的火车轨道是1435毫米的国际标准轨,而蒙古和俄罗斯的是1520毫米的宽轨,两者间相差85毫米。

因此,K3/4必须在此“换轮”,方能顺利出境。

火车进入二连时,导演有心交代了一个轨道的镜头。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3)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些车厢将被拉进“国际换轮库”。

一节节分别解体,起重抬高,将底盘拖出,进行替换。

这个时间内,乘客可以选择坐在车上,等着跟火车一起被“抬起”,

也可以下车走走,市里逛逛,吃点烧烤,或者开个钟点房洗个澡。

去换轮库拍照观摩也是一个不错选择,这在平时是难得一景。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4)

在国内,要想在另一个“国际换轮库”看到“换轮”,只能到新疆的霍尔果斯。

事实上,二连段的铁轨原来跟蒙俄一样,也是1520毫米的,为什么后来换成1435毫米的国标轨了呢?

这和政治大气候有关。

上世纪60年代,中和苏关系出现裂缝。

为防止有人开着火车穿过蒙古直落北京,我国将集宁到二连浩特的轨距改为1435毫米,换轮地点选在二连。

从此,“换轮”成为了二连独特的风景线。

可能与剧情无关联 ,《囧妈》对此着墨不多,仅在K3/4换轮之后,给了一个离开二连的镜头。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5)

不过,这一进一出,懂的人自然懂。

还记得我们在开头提出的问题吗?为什么列车从无论几点出从北京出发,几点到达二连浩特,但离开二连的时间都会固定在0点59分?

答案是,K3/4马上要驶进蒙古,太早太晚,都不礼貌。

【5】这些粗壮的大家伙

前边提到的机车交换,现在要来一次盘点大赏。

铁路机车,是用来提供列车动力的铁路车辆,就是我们常说的火车头。

按动力来源划分,铁路机车一般会分为三种:蒸汽机车、柴油机车、电力机车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6)

现在的高铁、动车已包含自力推进、又能载重的车组了,所以说不叫铁路机车,而是叫动力 机车一体的“动车组”。

但在火车出现的200多年历史中,“火车头”占了绝大部分时间。

K3/4在集宁换了“花老虎”后,又在二连浩特换上蒙铁的CKD4B型柴油机车。

CKD4B是“花老虎”的小弟,是中国以东风4D型机车为基础开发出口蒙古的。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7)

进入蒙古之后,就是柴油机车的天下了。

蒙古火车受苏影响至深,全部皆为柴油机车动力,而且多为苏式体系。

从中蒙边境扎门乌德,到蒙俄边境苏赫巴托尔,K3/4用了2M62MM型柴油、2TE116型柴油两种机车。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8)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29)

看后一张,草原范儿还是很足的。

进入俄罗斯,K3/4一共用了TEM2型柴油、2TE10M柴油、EP1P型电力、EP1型电力、EP2K型电力、ChS4T型电力、ChS7型电力七种机车。

总的说来,以乌兰乌德为界,前边两种是柴油机车。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0)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1)

后边五种则都是电力机车。

EP1P型电力和EP1型电力,除了颜色之外大差不大。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2)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3)

EP2K型电力、ChS4T型电力、ChS7型电力则形态各异,最后一种堪称风骚。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4)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5)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6)

俄国铁路电气化的力度是非常大的。

早在1909年,俄国人已经将铁路从莫斯科修到了海参崴。100年后,多数路段已经电气化了。

至于火车采用柴油还是电力,全都是成本&性价比的考量。

关键在于国家想不想玩。

【6】三个餐车,哪个最壕?

K3/4的餐车,最让乘客们津津乐道。

《囧妈》里好几场重头戏也在餐车里发生。

毕竟火车的场景也就是那么几个过道、卧铺、厕所,能好好讲故事的也就是餐车了。

徐峥应该感到兴奋,因为K3/4给他准备了三辆风格迥异的餐车。

K3/4一路狂奔,换一个国家就拉上一个国家的餐车。

第一辆是从北京出发时带着的,这是中国风格的餐车。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7)

注意看窗边的两朵假花和调料瓶,这是万年不变的摆设。

你现在去坐K3/4,还能看到这些东西。

徐峥和妈妈吃得并不愉快,一怒而去“放水”。

这个镜头,餐车大致的全景一览无遗。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8)

可以看到,风格无甚特别之处,并无明显中国风的痕迹。

也许是因为免费就餐的缘故。

在K3/4发车之后,列车员会给乘客发放午餐、晚餐两张免费餐券。

和中国餐车相比,蒙古段的餐车则可以用“豪包”来形容。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39)

木雕、弓箭、马头琴,各种蒙古元素尽显其中。

这是餐车的另一边。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0)

值得一提的是,和秀色可餐的餐车相比,更赞的是餐车提供的蒙古牛肉。

可惜,导演并没有拍摄蒙古餐车的故事,毕竟不能老跟妈妈在餐车吵架。

也可能是因为,还有一场大爆发要在俄罗斯的餐车发生。

徐峥先是安排了一个火车驶向晚霞的美丽场景。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1)

然后,镜头摇向车身,进入车窗,一个镜头从“火车外”拍到“火车内”。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2)

这是颇为炫技的一个特效。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3)

然后,俄罗斯餐车惊艳登场。

窗帘、桌布、小壁灯,吧台、酒柜、伏特加,还有大妈餐车员,无一不散发着浓郁的俄罗斯气质。

我们的山争哥哥和娜塔莎,两个感情失意者在餐车里喝着闷酒。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4)

喝的就是窗台边的伏特加。

不知道是俄罗斯的酒、俄罗斯的姑娘还是浓郁的俄罗斯氛围,给了徐峥勇气?

总之,山争哥哥在这里进入了“战斗模式”,和妈妈的矛盾彻底激化。

【7】谁不喜欢在西伯利亚吃水饺呢?

《囧妈》里的列车员贾冰,基本上每次都是带着笑点出现。

但有一次,他实打实的还原了K3/4上的一个独特景观——包饺子。

这个场景中,贾冰在列车员房间包饺子——擀皮,剁馅,就像在家里那样包饺子,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5)

下一个场景,贾冰就端着热腾腾的水饺给乘客们送去了。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6)

包饺子,是K3/4列车员的看家手艺,也是多年沉淀下来的传统。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传统?还得从遥远的锅炉时代说起。

K3/4开通后,常年奔走在严寒的高纬度地带,但取暖方式一直堪称“古董级”——锅炉烧煤取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50多年。

当列车在冬天进入西伯利亚,列车员平均每2到3分钟就要向锅炉里添一次煤,而一趟K3/4往返,每节车厢用煤量达到6吨。

在靠煤续命的同时,列车员怎么吃饭也成了问题。

由于出国境之后换了餐车,蒙俄餐车又不给列车员免费供餐,在祖国国力尚未腾飞的年代,列车员去外国餐厅吃饭往往要掉几斤肉。

慢慢的,列车员开始在烧煤的小锅炉上搭个灶台,出车一趟准备半个月的食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很快,包饺子开始流行起来了。

在大雪纷飞的西伯利亚里,吃顿水饺那叫一个美。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7)

燃煤的历史持续了半个世纪,2012年,K3/4技术升级。

升级后的K3/4采用柴油供电采暖系统,即使最极端的-60℃低温运营环境也能满足。

与此同时,烧煤的老本领也没有丢。当偶遇供电故障或极端低温天气时,车上的燃煤仍能投入锅炉,保证旅客暖洋洋的穿越西伯利亚。

虽然烧煤成了历史,列车员也不再是伙夫,但包饺子的“祖传”手艺还在。

到现在,仍然有列车员喜欢在车上擀皮、剁肉、上馅儿……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8)

毕竟,谁不喜欢在西伯利亚吃饺子的感觉呢?

【8】这个星球上最长的铁龙

徐峥和娜塔莎离开餐车,来到了一节奇怪的车厢——货车厢。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49)

在中国,载人的火车上很少有货车厢,但这在俄国境内的K3/4上却是标配。

货车厢,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乘客的各种大件物品。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50)

对中国而言,K3/4国际专列最初是一条外交线,80年代之后是一条倒货线,千禧年之后是一条旅游线。

但K3/4所奔腾的铁轨,一直是西伯利亚上的运输生命线。

这要从铁路中的传奇——西伯利亚大铁路说起。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51)

1916年建成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89公里,横跨9个时区,连接着位于东欧的莫斯科和位于南亚的海参崴,走完全程需时八天。

它是这个星球上最长的铁龙。

K3/4离开蒙古,进入俄罗斯境内的多卓儿内后,即驶上西伯利亚大铁路,在这条铁路上奔跑四个白昼。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52)

自建成之日起,西伯利亚大铁路一方面将移民源源不断的从欧洲运往东部,又源源不断将自然资源从东部输入欧洲。

直至今天,西伯利亚大铁路仍然是俄罗斯内部最重要的交通连接,俄罗斯30%的出口货运途经于此。

尤其是进入冬季以后,随着路运、空运和河运相继停止,西伯利亚大铁路是唯一的生命通道。

在漫长的运输历史中,“带货”已经成为西伯利亚人的习惯,久而久之,运送旅客的火车也挂运了一节货车厢,供旅人更方便的携带货物。

《囧妈》中,娜塔莎带着徐峥通过货车厢,来到了车尾。

虽然是用特效做出来的,但能从这个视角看一次西伯利亚大铁路,也算是了却心愿了。

徐峥囧妈火车开往哪(打动我的却是这列火车)(53)

感谢《囧妈》,让更多的人认识了K3/4。

电影水平高低,或褒或贬,留给影迷争议。

K3/4,六十载奔腾不息,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