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健行海外医疗

1.仑伐替尼的两个版本

孟加拉仑伐替尼国内上市(盘点孟加拉上市获批的仑伐替尼)(1)

左侧为珠峰的,右侧为碧康的

2. 作用机制

孟加拉仑伐替尼国内上市(盘点孟加拉上市获批的仑伐替尼)(2)

上图所示,仑伐替尼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发挥作用[1]:1、通过抑制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FGFR1-4)解除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耐药性;2、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3)抑制肿瘤新生毛细血管生成;3、通过抑制原癌基因(RET, KIT)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控制肿瘤生长;4、通过抑制受体型蛋白酪氨酸激酶(FEFR)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b)抑制肿瘤微生态环境。

3. 治疗晚期肾癌的效果

孟加拉仑伐替尼国内上市(盘点孟加拉上市获批的仑伐替尼)(3)

表格为官方临床试验结果[2]。其中,仑伐替尼和依维莫司联用对于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达到了14.6个月,远远高于单一使用仑伐替尼或者依维莫司的数据。另外,总生存期也达到了25.5个月。仑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比索拉非尼的疗效也好很多。

4. 治疗晚期肝癌的效果

孟加拉仑伐替尼国内上市(盘点孟加拉上市获批的仑伐替尼)(4)

表格为官方临床试验结果[3]。这次临床试验做了仑伐替尼和索拉非尼头对头的比较试验,受试人数也比较多。仑伐替尼总生存期有些许优势,但是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仑伐替尼几乎是索拉非尼的两倍,尤其是对于乙肝并发肝癌患者,仑伐替尼的优势更加明显。

适应症:

1. 肝细胞癌: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患者; 2. 分化型甲状腺癌:单药用于局部复发/转移、进展的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 3. 肾细胞癌:与依维莫司联用,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疗法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

用法与用量:

1. 甲状腺癌(DTC):每日24mg,口服,每日一次; 2. 肾细胞癌(RCC):18mg仑伐替尼 5mg依维莫司,口服,每日一次; 3. 肝细胞癌(HCC):体重≥60kg,12mg,每日一次;体重<60kg,8mg,每日一次。 仑伐替尼须于每日同一时间服用。如果忘记服药并且未能在12小时内口服,应略过该次剂量并且于原定用药时间服用下一次剂量。

常见副作用: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动脉血栓栓塞、肝毒性、蛋白尿、肾衰和肾受损、出血、胃肠道穿孔和瘘管形成、QT 间期延长、低钙血症及胚胎胎儿毒性等。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73%,其中3 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44%;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概率为7%,主要表现为左或右心室功能减低,心力衰竭或肺水肿;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5%,出现3 级或更高级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概率为3%;在1 项1 108 例受试者接受乐伐替尼的临床研究中,报道3 例肝衰竭(包括致命性事件)和1 例急性肝炎;蛋白尿的发生率为34%,发生3 级蛋白尿的概率为11%;肾受损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4%,出现更高肾衰或受损的概率为3%;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为35%。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动物生殖毒性研究数据,仑伐替尼可能导致胎儿毒性。

服用仑伐替尼过程中一旦出以下现紧急情况,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联系主治医生,并立即前往急诊室。①持续高烧超过38℃(≥38℃);②心脏问题如呼吸短促等;③可能由血栓引起的症状:胸痛,手臂/背部/颈部感到疼痛,身体突然感到麻木,说胡话,突然感到强烈的头疼,突然失明或者是看不清楚;④严重的腹痛;⑤严重的头痛、癫痫、虚弱、困惑、失明或视力变化。这可能是一种罕见的综合征,称为可逆转的后脑白质病变。

服用仑伐替尼中的一些小提示:① 高血压是乐伐替尼常见副作用之一,在准备使用乐伐替尼时,一定要做好血压监测;② 每天保持充足的饮水量,每天至少1.5L(至少8杯);③ 如果感觉道恶心想吐,实在控制不了,可以找医生开允许的止吐药,或者少食多餐;④ 保持饮食营养均衡;⑤ 杜绝酒精饮料。

参考文献

1. Martin Schlumberger, Makoto Tahara, Lori J. Wirth, et al. Lenvatinib versus Placebo in Radioiodine-Refractory Thyroid Cancer[J]. N Engl J Med 2015; 372:621-630

2. Robert Motzer, Thomas Hutson, Hilary Glen, et al. Randomized phase II, three-arm trial of lenvatinib (LEN), everolimus (EVE), and LEN EVE in patients (p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mRCC)[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4506-4506

3. http://www.eisai.com/news/enews201750pdf.pdf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