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大家都在缅怀逝者,致敬重生,但是对于在地震中的幸存者和亲历者来说,这一天又意味着什么?

在航拍下的汶川,还有着当年留下的废墟,满目疮痍,就像对于幸存者来说,留下来的伤痛,是不可磨灭的。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1)

离开的人变成了星星,

活着的人呢?

他们会不断懊悔,

如果当时妈妈没有睡觉多好,

如果当时我拉着弟弟跑快一点多好,

如果当时爸爸不是把我推出门外……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2)

在一个报道中提到,解放军战士去一所小学救援。去之前想着都是孩子,就准备了很多糖和巧克力,最后一颗都没有发出去。

他们在学校的废墟中挖出来的是摆得整整齐齐的,孩子们的小书包,小鞋子。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3)

有进入汶川,开救援车的司机,回来后抑郁了很久。他对同伴说,他看到了一个倒塌的小学,听说一个孩子都没有跑出来,操场上堆满了挖出的尸体,全都是7,8岁的孩子,他用手比划了一下,好小,好小啊,边说边哭。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4)

有一个男生自从地震后,再也没有交过女朋友。他说,当时他和女朋友被埋住了,救援队赶到的时候,女朋友让他先出去,出去后他手机收到短信,是女朋友发的,她说,我撑不住了,要是还活着回来,你娶我好不好?

直到今天,他还在等那个女孩回家,做他的新娘。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5)

那段日子,在新闻里,所有电台只有抗震救灾,我们所有人几乎流光了一辈子的眼泪,打开电视全是惨不忍睹的画面,全是撕心裂肺的温情的故事,默默无言,回头发现,大家都泪流满面。

政府为当地人修建的新房,可这座城镇,已经和之前不一样了。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6)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7)

经历过512的人,

能搬走的,都走了,还有部分人还在坚守着。

一座城,有光,有影,有人声,却像漂浮在空中的灰尘。

他们有太多的故事,可他们什么也不说,他们逃避,他们假装所有人都还在……

不管多久,10年,20年甚至数百年之后,我们都会铭记那一时刻,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9月11日,14.6万名部队官兵,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出动。

满目疮痍,治愈悲伤的,是另一些勇敢的故事。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

19岁的战士荆利杰,全然不顾摇摇欲坠的钢筋和楼板,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没有想到去包扎,脚底被钢筋刺破了,也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余震再次袭来,他听到有个男孩在呼救,转身就要奔向废墟,几个战友和群众将他死死拉住,拖到安全地带。可情急之下荆利杰双腿一软,跪了下去,大声哭喊,“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8)

这样震撼的事迹还有很多,当身体经历灾难,精神见证的一切却永远不能平息。

对于幸存者来说,精神余震也许不像现实中的余震走得那么快。如今,家园已经重建,心中的创伤呢?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9)

2008年5月15日,北川县城,一名医护人员站在废墟顶上望着县城,背对着镜头的他已经泪流满面。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10)

一位头部受伤,满脸血迹的救灾人员,在四川德阳地区的绵竹市救灾现场望着这一切。

5.12大地震,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伤痛,也给我们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于是重大事件后的心理干预工作,也得到了高层领导的重视。

我们平时讨论死亡,和灾难现场亲身经历的死亡威胁,那种真切的震撼和恐惧感,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11)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12)

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一位亲身经历汶川地震被埋的作家,李西闽自杀未遂;北川县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失去亲人,自己依然投身救援,最终却在家中自缢身亡,让人心痛又震惊。

据四川512大地震后,公开报道的自杀个案,已经有11例。这仅是公开报道的数据,实际上大灾难过后,人们的心理创伤程度,超乎常人想象。

根据当年在灾区的初步调查。灾难后大约有10%的人可能会患创伤后应激障碍,患病率虽然可能会低于国际一般比例,但仍然会有228万人左右。

这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让我们认识到对于这部分人群必须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和创伤应激障碍防治,这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

应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包括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或者亲属死伤惨重的人群,尤其是那些痛失孩子的中青年父母。

还有在地震中致残的人群,他们从健全的人到残疾人必定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活问题和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失重感很重。

第三个关注对象是灾区救援者,包括进入灾区参与救援工作的各类工作人员,解放军,消防官兵,医疗卫生人员,心理救援人员等的心理健康建设。

汶川地震作为重大事件,对幸存者的创伤后成长也有显著影响,经历创伤之后的成长强调了在危机中个体自我恢复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年轻人能比老年人更好地从中恢复,并使这种经历成为成长的契机,人际关系,生活目标,感觉幸运都能够促进成长。

在参与救援人员中,执行地震救援后,也有不同程度的,自我感觉到的积极变化。显著表现在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更积极,人际关系更紧密,体验到自我力量的成长。综合而言,社会的支持都能促进创伤后成长。

汶川大地震512催人泪下的(汶川大地震14周年)(13)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14年了,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于类似事件的相关预案,建立长期有序的心理干预和心理卫生服务机制,给需要帮助的人更多的关怀,致敬不一样的“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