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聚焦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发展的冬奥献礼剧《超越》,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迎来收官。

荧屏之内,由轮滑转短道速滑的陈冕(李庚希 饰)践冰履炭、披荆斩棘,做好了征战2022北京冬奥会的准备;现实之中,北京也已快速进入“冬奥时间”,9天之后,中国短道速滑队将在首个比赛日晚间,向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金发起冲击。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1)

在这浓郁的冰雪运动氛围中看《超越》,总有一种手心捏着把汗的感觉。既为老一代短道速滑运动员坎坷的运动生涯,也为“北冰南展”中从零开始,少人才、缺场地的青岛队,还为一到赛前就发烧差点失去上场机会的陈冕,为在两种起跑姿势间左右为难的向北(陈美伊 饰),甚至为被躁郁症围困的天才滑手方易飞(侯雯元 饰)……

《超越》就是这么一部,宏观条线清晰,中观质感真实,微观信息量极大的剧。在写史、写实与戏剧性虚构的平衡中,主创们找到了一条冬奥献礼剧的新路。

双时空:串起中国短道速滑发展小史

作为主题创作,《超越》拿到的题面是表现中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发展,但这简单一句话要化成故事,就实在是千头万绪了。

就单从宏观的发展线条来看。如今的短道速滑队伍,是中国冬奥军团中的“王者之师”,中国目前所获得的13枚冬奥金牌中,有10枚都来自于短道速滑。但放到中国40余年的冬奥征战历程上看,短道速滑并不是最先取得突破的那个。1992年和1994年,速度滑冰与花样滑冰都先于短道速滑,实现了冬奥奖牌的突破。直到1998年,李佳军在长野冬奥会上取得的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的银牌,才开启了短道速滑的崛起之路。

怎样才能把这个筚路蓝缕、后来居上的超越之旅表现出来?如何实现在其中映照时代背景、塑造鲜活人物、表现传承创新?《超越》别出心裁的“双时空”结构,从开播之初就备受赞誉。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2)

《超越》开篇便定了“花开并蒂,各表一枝”的调子。

一枝往回探,从1989年黑龙江省短道速滑队刚成立的初创期开始写起。这一时空中,洋溢着的是老一代短道速滑人的精气神。

队伍刚起步没有好苗子,教练吴庆红(马丽 饰)就去野冰场上摆“有奖竞滑”的摊,从民间选手里大海捞针;为了提心气、练体能,运动员们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单衣在松花江边跑10公里,聚人成队;作为刚起步的单项,没有奖牌、成绩的老一代短道速滑人,还得面对来自其他队伍的轻视、资源分配的不均……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3)

这一枝承担了重要的“写史”的功能。

从1991年北京第一次申奥,到1992年短道速滑正式成为冬奥项目,再到1997年香港回归……一个个重大节点事件都被巧妙地穿插进了这一时空。进口电子产品的全国俏销,改革开放吹动的南下之风,90年代初冒着热气的东北城景……《超越》在复原时代风貌上也花费了大力气。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超越》在这条线索上还努力进行了艺术探索,在历史与虚构间巧妙设置悬念,描出了不少跌宕起伏的意外之笔。

比如,郑凯新(刘奕铁 饰青年郑凯新)代表中国出征1998年重要国际赛事的情节单元,情绪铺垫非常充分。从队内预选赛中陈敬业(高至霆 饰青年陈敬业)的让滑到集体观赛的氛围烘托,几乎已让观众相信,郑凯新就是历史上那个将拿到重要男子奖牌的人。但镜头一转,赛场上郑凯新采用的冒险过弯滑法,导致了严重失误,最终止步预赛。观众的惊愕与剧中陈敬业的失望同频共振,强烈的投入和共情便油然而生。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4)

另外一枝的故事,则从2014年开始讲起,表现的是新一代短道速滑人和“北冰南展”的领头羊青岛队。因为更接近当下时间线,这一枝则需要发挥“写戏”的能动性。

比如,风风火火的陈冕身上就充满了戏剧性。

她是新一代运动员的代表,她瞒着家长勇闯青岛队招新,不顾父亲陈敬业(胡军 饰中年陈敬业)的“否定”,坚持追求自己热爱的短道速滑运动。为了争取上冰机会,她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她第一次上冰、第一次参赛后,流露出的极大喜悦,也与老一代运动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5)

在老一代运动员那里,运动生涯可能只是通往成功的一种路径。但对于新生代运动员来说,热爱才是最大的动力,享受的过程跟成功的结果同样重要。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超越》的两个时空之间,只有戏剧性的对比。相反,时时有呼应、处处见传承才是双时空结构最大的意味所在。

十五年前,老一代运动员在松花江边喊着口号跑步;十五年后,新一代运动员在山海之城青岛,还是同样震声迈步。十五年前,吴庆红(马丽 饰)教练自己掏钱买王八,给运动员补身体,还笑称“鳖精没有,王八管够”;十五年后,郑凯新(沙溢 饰中年郑凯新)教练则在经费没到位的情况下,自掏腰包加左右筹款,给全队换了新冰刀。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6)

这两个时空的映照对比,在第11集青岛队来到黑龙江省队参加合训后,巧妙地双线合一。作为两队的教练,郑凯新、陈敬业中年再聚首,一消前怨。仍然坚持在野冰场上训练娃娃的吴庆红,则给郑凯新坚定了信念。

“没有白浇的冰,只要有冰就有人滑,第一波滑冰的人走了以后,第二批的人就来了。”当郑凯新在野冰场上给青岛队的年轻队员说出这段话时,传承精神也冲上了高点。

三级跳:运动员的成长跃迁

《超越》是一部值得细看的剧。这是因为,在完成冬奥献礼的答卷之余,它还是一部精彩的体育剧。体育剧难拍,原因至少有二。一在于专业的竞技场面难拍;二是运动员的真实状态难表现。

就竞技场面而言,短道速滑运动因为速度快、激烈程度高且具有相当的危险性,拍摄上更是难上加难。但最难的,不是拍出快和真,而是让观众能在刀尖冰面的交锋、争抢超越的身位中,看出门道、咂摸出戏味。《超越》在重点竞技场面的表现上拿捏适度,做到了既专业又有戏。

比如,在一次重大国际比赛中,郑凯新的失误是因为过弯的时候,冒险多加了两刀。这种滑法此前就有铺垫,是他参加国家队选拔赛时琢磨出来的。当时,队长陈敬业就认为风险太大,后来还间接造成了队友江宏(朱嘉琦 饰青年江宏)的受伤、退役。如此,他在赛场上的失误便偶然之中有了必然。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7)

同样,在表现青岛队训练接力的时候,《超越》也通过多次训练和战术布置,向观众交代了短道速滑接力的门道。每一棒都需要运动员有什么样的素质,每一次配合需要怎样的默契,每一个运动员滑多少需要多么精准的安排……如此,后续表演赛中,陈冕因为配合问题与罗竹君(陈雨贤 饰)产生的分歧,以及罗竹君逐渐在接力赛训练中培养出的团队意识,才那么顺理成章。

对于运动员的真实状态的表现,难点在于完整和层次。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8)

相较于普通的年轻人,运动员的生活具有很强的独特性。他们从小离家,和教练、队友相处的时间要比和家人相处的时间长;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封闭,生活和训练、朋友和队友往往是合二为一的;他们的成长历程以赛季来划分,四年一轮的残酷选拔决定着人生走向;他们还从小就面对着竞技场的高压,如何消化赛场的压力、消化和队友之间不可避免的竞争、消化赛场不确定性和风险……这些都是真实表现运动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超越》在塑造两代运动员群像时,一方面很难得地表现了运动员三级选拔的完整跃迁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从生活状态、训练状态、竞技状态立体展现了运动员的真实情态。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9)

在看《超越》之前,我从来没有细想过一个普通的孩子如何能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也没有思量过那些在奥运赛场上争金夺银的运动员们,都是如何选拔、培养出来的。《超越》则给我补上了这一课,这部剧完整展现了从基层教练选苗,到省队选拔,再到国家队选拔和队内流动机制。

这样一个完整成长链路的呈现,对一部冰雪剧非常重要。

当我们看到白发苍苍的吴庆红教练,还在野冰上带着小学生练滑冰时,我们就知道基层选苗,需要教练员付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当练轮滑的陈冕凭借毅力进入专业队后,却不得不面对自己年龄偏大的困境时,我们就知道普及冰雪运动的重要性;当我们看到进入国家队的陈敬业,先是被分配到女队当领滑,后又被派去参加示范性质的国内比赛,才知道顶尖队伍的运转,需要多少优秀运动员的牺牲和付出。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10)

在塑造两代运动员群像时,《超越》则通过对个人、家庭、集体和国族之间关系的精准拿捏,写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

四重奏:我、家庭、集体和国族

在老一代运动员那里,国族和集体的意义远大于个人与家庭。超越不仅是运动员在赛场上的技术动作,更象征着一个国家在强国之路上的决心与信心。

因此,在表现郑凯新、陈敬业、江宏这三人组时,运动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表现得较少,但集体生活的戏却写得有滋味有味。

教练如父母,可以一早起来推着一车茶缸给运动员冲奶粉。运动员犯了错,教练也宁愿自己“下放”以换取从轻处罚,以免耽误一个赛季。运动员之间更是有难同当,为了阻止郑凯新退出队伍,队长可以拖着伤腿去他家里敲门;为了帮江宏家里解决经济困难,三人组更是想出了“有奖竞滑”的凑钱绝招。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11)

运动员的个人价值则与国族荣誉之间,划了等号。

在那一代运动员眼中,职业生涯的一切追求,便是在国际赛事上拿奖牌,让五星红旗在世界观众面前飘扬。这种荣誉感和奉献精神,自然是可贵的且符合时代需求的。但那些没能拿到冠军的运动员,因为机遇不佳和伤病退役的运动员,难道个人价值就归零了?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12)

在《超越》中,带着不同遗憾离开冰场的郑凯新、陈敬业、江宏(张国强 饰中年江宏),一直在思考着着这个问题。他们的人生经历证明,即便几次下定决心挥别,但命运的轨迹始终还是会被这111.12米的冰场拉回来。

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在新一代运动员身上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热爱。

从成长的大环境看,新一代运动员与年轻时的他们面对着不一样的时代旋律。

从现实层面来说,如今中国的强国之路已经走上了快车道,从经济总量的超越到大国制造和智造的崛起,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已经深深刻在了在每一个国人的基因里。

冰雪之名更新多少集(但超越却是冰雪剧里信息量最大的)(13)

在这样的氛围下,运动员就有权利把对国家荣誉的争取,和对个人热爱和全面发展的追求,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毕竟,在老百姓的心中,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自信已经不需要金牌来证明。观众更愿意看到的是,自己国家的运动健儿在赛场上发扬体育精神,为实现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超越极限。

今天距离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还有8天。在已经公布的中国冬奥参赛阵容中,我们看到成批的00后小将领阵作战。从18岁的“天才少女”谷爱凌,到17岁的“单板小将”苏翊鸣,再到19岁接棒成为国家冰壶队女队队长的韩雨……她们就是现实中的陈冕、罗竹君和向北们。

而让超越精神回归体育,让热爱成为前行驱力,这也是文化自信和强国背景下,新一代运动员才能拥有的幸福。

【文/铁皮小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