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神秘动物的粉丝,那一定早已迫不及待地走进电影院欣赏了最近上映的电影《神秘动物在哪里》但理性思考后,神秘动物是否真实存在呢?或许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答案由法国科普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著作、画家卡米耶·让维萨德绘图的《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悄悄地登上了国内书店的书架上书中,用科普的方式解读了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神话、宗教中的神秘动物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中国译者樊艳梅樊艳梅认为,这本书实际上可以看作对神话动物的一种科学解读,“大部分人认为神话就一定不符合事实、一定违背科学,但事实并不如此无法证明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或者不存在的,人类的认知相对于宇宙的浩瀚而言实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新发现的神秘动物?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新发现的神秘动物(戴上科学的眼镜去观察神秘动物)

新发现的神秘动物

如果您是神秘动物的粉丝,那一定早已迫不及待地走进电影院欣赏了最近上映的电影《神秘动物在哪里》。但理性思考后,神秘动物是否真实存在呢?或许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答案。由法国科普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著作、画家卡米耶·让维萨德绘图的《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悄悄地登上了国内书店的书架上。书中,用科普的方式解读了来自世界上各个地方的神话、宗教中的神秘动物。近日,北京晨报记者采访了本书的中国译者樊艳梅。樊艳梅认为,这本书实际上可以看作对神话动物的一种科学解读,“大部分人认为神话就一定不符合事实、一定违背科学,但事实并不如此。无法证明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或者不存在的,人类的认知相对于宇宙的浩瀚而言实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

来自百年博物馆的图册

《博物学家的神秘动物图鉴》由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动物标本店、欧洲仅此一家的戴罗勒之家(MAISON DEYROLLE )联合出品。据介绍,戴罗勒之家实际上是一家动物标本商店,它是世界上最奇葩、最诡异的商店之一。不过店中所收集的动物标本,堪比一座小型博物馆。从哺乳动物,到昆虫鸟类,甚至珊瑚贝壳,都被制作成了精美的标本在这里展出和贩售。据悉,戴罗勒之家始于1831年,法国几代人的童年都是看着他们出的博物学图册长大的。

图册中的文字部分由科普作家,自然科学教授,海洋生物学博士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撰写。插图部分由曾为《神话植物图册》、《龙与喷火怪兽》、《海中怪兽》等书制作插画的卡米耶·让维萨德画家制作。

书中每种动物的来历均有出处,作者钩沉史料,颇有考究,根据文献推理出它们如何繁殖、生长、捕食、筑巢,在哪个区域活动,有哪些品种,以及它们都会哪些技能,加之大幅的原创手绘动物解剖图,可以看到神秘动物的骨骼、肌肉、内脏、角爪、羽毛,甚至胡须、粪便,流连于想象与智慧之间。在译者樊艳梅看来,这两位先生都曾亲自游历世界各地,考察神秘动物的存在。他们对自然、动物、植物有过科学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方法成了他们研究神秘动物的工具。

鸡蛇

“在所有的蛇中,鸡蛇是毒性最大的。”从古代开始,博物学家就如此肯定。鸡蛇又名“蛇王”,意思是“蛇中之王”,这个名字源于它脑袋上长着王冠一般的小花纹。起初,鸡蛇长得并不特别。一些鸡蛇长约十二指(20 厘米),另一些长约六个脚掌(1.8 米),它“身体各个部位都很不灵活”。中世纪时,人们描述蛇的时候总会给它添上脚,作者不同,添加脚的数量也各不相同。人们还给它添了一只公鸡的脑袋和一对鸟(或者蝙蝠)的翅膀。 它这副样子显然是遗传自它的父母。据说,一只老公鸡下了一颗蛋,一只癞蛤蟆把蛋孵化,鸡蛇便是从这蛋里来的。但是有些人并不接受这种观点,因为公鸡没有生蛋必需的器官。在他们看来,鸡蛇更可能来自被蛇授精的母鸡产下的蛋。

用科学工具解读神秘动物

本书按照龙与蛇、四足兽、有翼兽、海兽、半人兽、混种兽分类,覆盖古今中外40多种神秘动物、100余亚种,涉及希腊、北欧、非洲、东方等诸多神话传说。但是,樊艳梅认为,这本书从文字到图鉴都具有强烈的“科学性”。作家试图对神秘动物进行一种科学的分类与解读。

樊艳梅说,“他熟知神话故事,同时又对古往今来的动物学著作、博物学著作十分了解,所以,他对神秘生物的解读其实建立在动物学家与博物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包括探险家的见闻等。换言之,作家描写的神秘动物并不是一味遵从神话原型,而是在考察了诸多相关研究作品后对神话中动物的一种重新认识。有些动物的确符合神话描述,作家就会加以利用,有些动物并不符合神话描述,作家就会进行更正。”

对神秘动物最难的解读可能就是它没有一个权威的解读版本,不同的作品中,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别,但是书中作家经常会把不同研究作品中的描述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合理的部分,对不合理的部分则进行反思或者否定,或者持保留的态度。樊艳梅说,“他认为地理学家安德雷·戴维所画的苏卡拉特怪兽其实是负鼠,而不是真的怪兽。”

在樊艳梅看来,书中无论是作家还是插画家都本着一种客观、科学的态度去呈现或者解释神秘动物,而不是像神话那样任意阐释,他们试图确认想象的一种真实性,或者说神话与现实的联系。诚然,他们更多的是依据现有的文字资料,而不是实地科学考察,因为大部分神秘动物都无从考证,但是他们从来都没有忽视科学性、客观性与严谨性。

狼人

1613 年,皮埃尔·德·朗克尔法官审问了一个小男孩,他因为患了变狼妄想症而被判罪。在博物学家看来,人变狼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变化过程本身。直到19 世纪,人们都认为,死去的组织中可以生出更小的生物:死去的牛可以催生蜜蜂,死去的马可以催生胡蜂……这种“自身繁衍”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变狼的现象。

神秘动物学是一门科学

“其实,在博物学中,有一个门类就叫‘神秘动物学’(Cryptozoology),又称传说动物学,是一种专门研究未知或传闻中的奇异动物的动物学,为神秘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另一为神秘植物学)。”热衷西方奇幻故事、精灵学,对西方文化及各国神话传说均有研究的樊艳梅认为,实际上,这本书可以看作对神话动物的一种科学解读。

对于神秘生物的研究,在科学界是有争议的,因为研究成果往往非常有限,因此这也大大影响了它的科研资金、技术支持的审批,而神秘生物研究者也经常遭到正统科学家的嘲笑。但是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点得到几乎所有科学界的认同。为何神秘动物就不可能是人类发现的下一个生物种类呢?樊艳梅说:“大部分人认为神话就一定不符合事实、一定违背科学,但事实并不如此。无法证明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错误的、不存在的,人类的认知相对于宇宙的浩瀚而言实在还只是出于起步阶段。”

樊艳梅告诉记者,《神秘动物图鉴》作者的这种解读方式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隐动物学”(“传说动物学”、“神秘动物学”)关系密切,即把未知的动物(神话范畴)与已知的动物(科学范畴)进行对比,考察前者的某种真实性。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神秘植物学”。插画家本人也曾创造了一种“玄幻动物学”。所有这些学科都是试图以科学的方式去研究神话或者传奇的动物。许多时候,这些研究的科学实证十分稀缺,与真正的科学研究相去甚远。但是这并不妨碍某些热爱者的步伐。

喷火龙

(西方的)龙有一个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喷火,这将龙与所有其他的爬行动物区分开来,如蛇、蜥蜴或者鳄鱼——龙会喷火。首先,人们认为,高速的跑动让它能吸入周围的空气,而它呼出的热气使它成为一只不折不扣的喷火怪兽。这也凸显了龙与路西法——宗教上的光之使者和地狱之主人的相似性。与龙作战,就是与恶魔作战,所以圣者与骑士才要将它们赶尽杀绝。

中国龙

在中国,龙、麒麟虎、凤凰、龟一起被认为是创造世界的四种神兽。龙是好几百种有鳞目动物的始源,包括鱼类与爬行动物。中国最古老的龙出现在公元前6 世纪。据传,它有“鹿的犄角、驼的头颅、魔鬼的眼睛、蛇的脖颈、蜃(指牡蛎或者一种海怪)的肚子、鱼的鳞片、虎的脚掌、鹰的爪子、牛的耳朵”。此外,我们还可以添上鲶鱼的胡须和锦鸡羽毛的颜色。在中国,用“龙”这个词指长角的龙,用“虬”这个词指无角的龙,此外还有黑龙、白龙、黄龙、红龙、飞龙与海龙等。中国龙很难分类,因为它们经常变形。它们可以将身体变成蚕一般大小,也可以盘成好多圈覆盖整个世界。到了冬天,它蛰伏在地下,变成一条小小的蛇。

神话和科学并不是对立的

用科学解释神秘动物,乍听起来似乎视角新奇,很有意思,但是仔细想来,这有点讽刺。科学是用真实存在的证据进行符合逻辑的推论,神话则是天马行空而并不会顾及自然法则的。在科学大爆炸的年代,西方的科学家们就是用严谨的逻辑和确实的证据打败了宗教神学,但今天为何科学家们又开始研究起了这些神话的产物?

但是在樊艳梅看来,《神秘动物图鉴》在用某种方式将神话(艺术)与科学联结了起来,“从人类固有的思维体系来看,神话(艺术)与科学似乎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存在。属于神话的东西就绝对不可能进入科学体系,同样,科学也不适合运用于神话。这种对立大概接近于我们日常所说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但是,《神秘动物图鉴》这本书不是纯粹的文学读物,也不是纯粹的科普读物,而恰恰是神话与科学的结合。”

樊艳梅认为,作者和绘者以神话动物为素材,而科学正是分析和解读这些素材的工具,“准确来说,在作家的眼中,神话(传说、见闻、故事等)与科学(动物学家专著、博物学家专著、探险记录等)都是他写作的素材,他把不同视角、不同领域对神秘动物的描写集合在一起,参照动物学的分类、分析方法,对这些动物进行系统的研究,即用某种科学的方法去检验神话,取其合理处,对其不合理处则持保留态度。”

神秘生物和现实存在隐秘关系

“我们习惯把艺术作品与生活截然区分开,把神话与科学对立,却忽视了它们之间可能的联系。”樊艳梅认为神秘生物的研究价值就在于它和人类是息息相关的。

樊艳梅说,很多时候,神秘动物总是被认为是不真实的存在,但是,作为人类想象的产物,它必然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阅读过神秘动物图鉴后,我们会发现,原先看似混乱无序、神秘莫测的怪物们其实或多或少都与现实世界中的动物具有一种隐秘的关系。换言之,神秘动物图鉴拓展了现实世界的维度,向我们揭示了日常所见背后隐藏的丰富性与可能性。

来自西方的科幻世界总能轻松地俘获无数的粉丝。和天马行空的想象相比,科学幻想刺激了人们对未来科学探索、发展的思考,“神秘动物的科普解读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世界,它在保存人类丰富想象力的同时也会激发人类不断去拓展自己的认知。想象是创造的源泉。与其把神话看做对现实的反应,不如看做对现实的预言。”

樊艳梅还谈到,从另一个角度说,神话是人类想象的产物,而任何的想象大概都离不开人类的日常经验。如果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神话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逃不开真实生活的观照。神话动物不是现实中的动物,但是阅读后,我们会发现,它们或多或少地都与已知的动物有关系。也就是说无论想象多丰富,它始终遵循着某种科学合理性。这大概就是为何作者的解读方式可以呈现出这样一部有趣的作品吧。

北京晨报记者 解辰巽

河童

几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民们都很熟悉一种叫作河童的人形动物。它身材如孩子一般高,碧绿的鳞皮,乌龟嘴,背上还有一个壳。它的手和脚是蹼一样的,就像青蛙。它的头顶没有头发,稍稍凹下去,形成了一个总是湿漉漉的水洼。当它在陆地上冒险时,这小小的水洼对它而言十分重要,因为它通常生活在湖泊与河流中。河童被看作一种狡猾而无耻的动物,有时甚至是阴险可怕的,它会攻击人类,将受害者拖至水底然后吃掉。它力气很大,甚至可以溺死过河的马与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