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争雄时期,不仅是刘备、曹操、孙权三个人之间的较量,也更是他们三人手下军师谋士的智慧大博弈。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1)

一部《三国演义》,把这些谋士的表现描绘得栩栩如生,绝对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刘备早期的谋士,只有孙乾、简雍。到了徐州时得到了糜竺,期间陈登也给他帮过忙。伊籍是刘备到荆州时跟随的,而新野时的徐庶,算是早期刘备谋士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也正是徐庶,才让东奔西走的刘备尝到了得胜的滋味。无奈徐庶因为要尽孝,不得已离开刘备。但他的一言推荐,使得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三国中的“神人”般军师诸葛孔明出山。

赤壁之战后,刘备可安天下的另一高人凤雏先生庞统也到了他的麾下,只是庞统的命运太短。刘备入川前,又有了张松、法正等人。

法正的名气不可小视,据说属于刘备手下第一谋士,有时连诸葛亮也胜不了他。

刘备入川后,又先后收下了刘璋的谋臣董和、秦宓、蒋琬、费祎、邓芝、黄权等。可见,刘备的谋士并不比曹操少,水准也不差。

在史料介绍中看,从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汉献帝,受封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算起,曹操手下的谋士逐渐汇集。后来有了郭嘉、荀彧、司马懿、贾诩、荀攸、程昱等六大谋士。

这其中,郭嘉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 郭嘉实际上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也称得上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

荀彧是荀攸的侄子。先为袁绍谋士,后投效曹操,参与军国决策,贡献颇大。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被曹操忌恨,自尽而终。

司马懿的名字是后人都所熟知的。他是魏国的大将,熟悉兵法,智谋不在诸葛亮之下。曾多次出师与诸葛亮斗智斗勇。后期他和曹爽同受曹睿遗诏辅政,并乘曹爽出城游猎时,发动政变篡位,代为丞相,封晋王。死后被孙子司马炎追尊为晋宜帝。

谋士贾诩原为董卓部下。董卓死后,他为求自保,怂恿李傕、郭汜等人袭击长安,造成局面大乱。此后又依附段煨、张绣,屡献妙计。也是他劝张绣投降于曹操,自己成为曹操手下重要谋士。在战官渡、平马超以及立嗣等问题上,他多有建议,为曹操所器重。曹丕即位后,贾诩升任太尉。

荀攸一度为曹操的重要谋士,杰出战术家,曾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曹操评价荀攸:“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曹操的谋士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人际关系颇差,只有曹操能勉强容忍他。后来有人曾诬告他谋反,但曹操不疑,反而待他更好。.使之为曹魏大业贡献了力量。

三国中,只有东吴孙权手下的谋士不太好区别。因为无论按谋士划分,还是武将划分。孙权手下的几位能人基本都够格,都是具有雄才伟略之人。诸如陆逊,吕蒙,周瑜,鲁肃,既是谋臣也是将帅。

仅就谋士来说,还有张昭、诸葛瑾、顾雍、阚泽、虞翻等在数内。

要盘点三国的各自军师谋士谁更高明,很多人必然首推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无人可以匹敌,他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动摇的忠臣与智者的符号。

但史实早已确认,武乡侯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不假,但他也是被文学作品神化了的人物,其身上虚构的故事甚至多于历史记载。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非所向无敌,不然他何必“六出祁山”?一次不就搞定了吗!

有人评价,诸葛亮在大政上很高明,是萧何似的人才。他善于制定政策,战略,布大局,但直接领军并非所长。

前面说了,法正属于刘备手下第一谋士,连诸葛亮都十分敬佩他。他还是刘备时代唯有谥号的大臣。《三国志》中,陈寿称赞他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2)

从历史介绍看,没有法正,刘备可能拿不下川蜀。

法正善于用奇谋,深受刘备赏识和敬重。后来他死后,刘备哭了数日,追谥他为翼侯。

也是由于法正死了,刘备才有了夷陵之败。诸葛亮得知刘备夷陵大败,曾说若是法正在,就可阻止刘备冒然东征孙吴。

可无论怎么说“三国”历史,人们还是最推崇诸葛亮的智慧的。

在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塑造成完美无缺的神人。他隐居襄阳隆中时,年方27岁。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同时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当时,刘备屯兵于新野,一天司马徽与他会面时说:“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卧龙、凤雏。”

这时,诸葛亮也受到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其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给历史留下了一段“三顾茅庐”的典故。

与诸葛亮相见,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大计。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刘备力邀诸葛亮相助,于是诸葛亮正式出山入幕。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3)

一开始,诸葛亮还不被关羽张飞所看好,待他谋划火烧博望坡取胜后,关张才对诸葛亮的智谋心悦诚服。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军退走江夏,临走时诸葛亮设下伏兵水淹、火烧曹操军。而后又作为使者,去往江东舌战群儒,并说服孙权与刘备联盟共同对抗曹操。

诸葛亮与周瑜斗智斗勇,巧借东风、草船借箭,又将周瑜活活气死,致使周瑜说出“既生瑜何生亮”。都是《三国》小说作者演绎的故事,不可当成历史事实来看待。

刘备入川时折了军师庞统,驻守荆州的诸葛亮叮嘱关羽“东联孙吴,北抗曹操”,带张飞、赵云等将入川支援,顺势拿下成都,而后参与了汉中争夺战,与群臣劝刘备称王。

在谋略方面,历史上对诸葛亮没有什么出彩记载。“诸葛一生唯谨慎”,一生“谨慎”的统帅,自然不会有很惊世的谋略。

诸葛最强的是内政和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强在治军,因此,蜀国的军队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军旅。

陈寿在《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曾提到,诸葛亮“治戎为长”。诸葛亮也曾在《论荐刘巴》一文中亲言:“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可见,诸葛亮治军有方。

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了五次征战。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百余日。秋,诸葛亮逝世于五丈原,蜀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

曹操手下众多谋士的故事,都能独立成篇。司马懿、荀彧、郭嘉、程昱、贾诩个个了得,不妨仅说几句贾诩。 

贾诩的特点和西汉时期张良有些相似。所不同的,张良是主动选择明主,而贾诩是被动改投曹操的。但他的计谋往往能改变大局,比如促使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使得汉朝最后的期望彻底破灭。这也是他身背“乱国”绰号的原由。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4)

贾诩是凉州姑臧、即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他的才能后来在实践中都得以很好印证。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当时曹军军粮用尽,曹操进退犹豫不决,便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赤壁之战前,贾诩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但这次曹操没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

建安十六年,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骑虎难下时,贾诩给曹操献出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助力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后期,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人们都十分推崇贾诩。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贾诩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据记载,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哪知曹丕也不听,结果劳师征吴无功而返。

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东吴的周瑜名气冲天,暂且不论。说说也是全能人才的陆逊。

吴主孙权,对陆逊颇为中意,还将自己的侄女许配于陆逊为妻,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5)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说:“当今英雄各据一方,相持争雄,豺狼般的敌人,都在窥测时机。要战胜敌人,平定战乱,没有大量的人马不能成事,而山寇与我们怀有旧怨,依山据险。我们的内乱尚未平定,就难以图谋远方敌人,应当扩充军队,挑选精锐兵卒。”

孙权采纳其建议,任命他为帐下右部督,统领亲卫部队,授给陆逊棨戟,让他都督会稽、鄱阳、丹阳三郡。

同年,费栈被曹操派人策反,在丹阳煽动山越起事,充当曹军内应。孙权立即命陆逊率兵前往征伐。

当时,费栈人多势大,陆逊带去的兵马较少,敌我悬殊。但陆逊采用多插旌旗牙幢、分布鼓角、夜里派人潜入山谷吹号击鼓等疑兵之计,很快击破费栈武装。勒令各山区越族居民迁徙到平原地区,编入户籍,种田纳赋,还从中挑选强壮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使东吴统治得以加强和巩固。

会稽太守淳于式曾上表告陆逊违法征用民众,所辖区域的百姓受其扰乱而愁苦不堪。陆逊后回都拜见孙权,言谈之间,竟然提到淳于式是个好官。

孙权问他:“淳于式控告你,而你却推举他,是什么原因?”陆逊说:“淳于式的心意是想休养百姓,所以控告我。如果我再诋毁他以混淆圣听,此类风气不可长。”孙权说:“这确实是长者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是不能做到的啊。”对其风范甚为佩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攻合肥,曹魏诸州皆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关羽趁着襄樊的兵力空虚之际,发动襄樊之战。驻军陆口的东吴虎威将军吕蒙与孙权商议,定下夺南郡,擒关羽计划。

秋八月,襄樊一带发生了“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的自然灾害,关羽趁机率领水军进攻,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

冬十月,吕蒙为隐蔽企图,称病返回建业。途经芜湖,陆逊前去拜见。陆逊对吕蒙说:“关羽自恃他的骁悍之气,欺凌别人。刚刚开始有大功,就意气骄横志向狂肆了。他忙于北进,未存戒心于我。他若听到您病重,必然更加不为防备。如今,出其不意进攻,自然可以擒获他。您见到至尊,应好好计划。”

吕蒙为防止计划泄露,便敷衍道:“关羽勇猛,难以和他为敌,并又据有荆州,施加恩信,再加上他刚刚开始立功,胆势更盛,不是可以图谋的对象。”

吕蒙回京,孙权问谁可以替他在陆口指挥,吕蒙却回答说:“陆逊思虑深远,才能足以担负重任。从他的谋虑来看,将来定可已大用。而现在他还不太出名,不是关羽所畏忌的人,要找接替我的将领,没有比他更恰当的了。

吕蒙建议,如果要任用陆逊,应当让他对于外界隐蔽起来,“不出头露面,而在暗中观察形势,寻找机会,然后定可以成功。”于是,孙权即拜三十六岁的陆逊为将,代替吕蒙指挥军队。

陆逊至陆口,即写信给关羽,他利用关羽骄傲自大的弱点,在书中以卑下的言辞写信吹捧关羽,赞赏他的功德,表示自己对他的仰慕,并且表示绝不与关羽为敌,用来迷惑他。

关羽看信后,甚为得意,更加轻视陆逊,完全丧失对东吴的警惕。还把留守后方、用于提防东吴的军队调至前线,全力对付曹操。

这时,关羽虽然在前线取得节节胜利,但他的后方却危机四伏。关羽不善团结部下,引起部下的不满。留守江陵、公安的将领麋芳、士仁因军资供应不及时,关羽声言要惩治他们,麋芳、士仁不堪忍受,顿生异心。这些情报,陆逊都了如指掌 。

陆逊见破关羽时机已经成熟,立即上报孙权,孙权于是下令征讨关羽。命吕蒙与陆逊为前部同时分道攻取荆州。

三国时期魏蜀吴都有哪些名将(三国蜀魏吴的谋士谁最出色)(6)

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占领了秭归枝江、夷道,守住了峡口,堵住了关羽退回益州的大门。当关羽得到消息,匆匆忙忙从樊城撤军的时候,公安、江陵已经被麋芳、士仁献给了吴军。

关羽军进退维谷,走投无路,军心动摇,只得领兵退守麦城。十二月,关羽率少数骑兵从麦城突围逃窜,被吴将潘璋等人擒获并斩首。

陆逊前后斩获招纳关羽军数万人,孙权拜陆逊为右护军、镇西将军,进封娄侯,镇抚荆州。

后来,陆逊在夷陵战役中仅用了一招计谋,便就击败了刘备,消灭了刘备的10万复仇大军。最终打的刘备慌忙而逃,气死在白帝城。

刘关张三人,两个死于陆逊之手,足可证明他的厉害。

从史料记载看,陆逊和周瑜一样,是都可以出将入相的人才。既是聪明的战术家,也是勇敢的指挥员。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