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上午,为纪念第10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 第十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线上活动据了解,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在中国大陆地区尚存12位,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今天是第九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第10个世界慰安妇)

今天是第九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

8月14日上午,为纪念第10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举办了主题为:不能忘却的纪念 | 第十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线上活动。据了解,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登记在册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在中国大陆地区尚存12位。

活动中,研究中心的志愿者介绍了全国12位“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的近况,其中湖南的彭竹英老人与山西的何如梅老人讲述出自己曾经的遭遇,并表示希望等来一个公道,一句道歉。

彭竹英老人访谈现场。受访者供图

两位幸存老人讲述曾经遭遇,呼吁讨还公道

活动中,来自湖南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彭竹英老人讲述了日军侵略下她的苦难经历。彭竹英出生于1929年,现年93岁。她记得,日军侵占岳阳后,当时日军丢了一颗炸弹,爆炸之后,她开始发烧,而后就双目失明了。1944年,彭竹英不幸被日军抓住,被强迫为“慰安妇”。在被关押期间,她遭受了日军残忍的虐待,日军从岳阳撤退后,把她丢弃在一个废弃的民房里面,民房的主人回来找东西时,救下了奄奄一息的彭竹英。现如今,彭竹英主要由侄子彭梓芳一家照顾。

彭竹英老人说,她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在新闻里听见日本政府没有向受害者赔礼道歉,而且也不肯反省,她发出呼吁,希望各国的受害者能够联合起来,向日本政府讨还公道。

另外一位来自山西省沁县的“慰安妇”制度受害幸存者何如梅老人在两位儿媳陪伴下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她依稀记得被日军侵犯的情景——有日军把守的帐篷、大槐树、一同被关押的其他女孩……当时年仅12岁的何如梅在那里挨过了人生中最悲惨的三五天,“我只知道哭,很害怕。”后来她被家人赎回后,却因为曾被日军抓去过的遭遇受到同村人甚至亲人的白眼,很长时间内不敢见人,父母也担心这段“不光彩”的经历影响女儿日后出嫁,不仅改小了她的岁数,还只让她待在家中,照顾弟弟妹妹。

她表示,自己“可受了日本人的罪”,“日本人要向我道歉”,希望大家知道她的这个心愿。

何如梅老人(中)与二儿媳葛树平女士(左前)、三儿媳刘巧英女士(左后),以及两位山西志愿者何慧芳女士(右前)和张进廷先生(右后)。受访者供图

苏智良:建立“慰安妇”纪念日是一种国际共识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刘萍研究员长期参与日军“慰安妇”问题的研究,她结合最近的研究成果作了题为《性别维度下的“慰安妇”问题研究及其限界》的发言。她指出,近年来,性别维度作为分析框架被广泛运用到日军“慰安妇”问题及战争性暴力研究中,由此带动研究范式的转移,并促进研究领域的拓展及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但也出现对性别维度的过度依赖或盲目迷信,如以性别史代替政治史,提出超越国家/民族立场,以及由此导致的模糊,甚至否认“慰安妇”制度实质等非历史主义倾向。她强调“慰安妇”问题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它既是性别史的研究对象,更是政治史研究的范畴,使用性别维度时需要厘清其研究的限界,并保持应有的警惕。

活动最后,研究中心的苏智良教授介绍,1991年,时年67岁的韩国金学顺老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证,公开揭发日本推行性奴隶制度的事实。此后,为纪念这位勇敢的老人,各受害国的民间团体决定将8月14日设立为世界“慰安妇”纪念日,以此纪念全球范围内因日军“慰安妇”制度而遭受苦难的女性。

苏智良表示,建立“慰安妇”纪念日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共识。近二十年来,亚洲各国众多国际组织纷纷做出决议,确认日本政府在二战时期实施了性奴隶制度。亚洲各国也举行了很多活动为惨遭日军性迫害的受害者们讨还公道。如今,随着时间的流逝,幸存者越来越少,但是这段历史因为大家的挖掘被留存下来。

新京报记者 薄其雨

编辑 刘倩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