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新疆境内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有这样一个边陲重镇。

相传,有一位随同大唐玄奘法师去往印度取经的信徒,在故去后被埋葬在这里。

因此,此地得名“赛图拉”,而将这个维吾尔词语翻译为汉语后,就是“殉道者”的意思。

当地有不可考证的传说,关西七卫的大明将士来此驻守的时候,遇到了唐朝在此戍边兵士的后代,而清朝死士第一次来到此处时,又遇到了明朝戍卒的后代。

不过,在有据可查的历史记载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来到赛图拉时,真地经历过传说中的“跨代换防”。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

在西部边境巡逻的解放军战士

1950年3月,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军5师15团一个加强连的指战员在翻越3座雪山来到赛图拉时,他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在这千里无鸟鸣的山巅哨所中,几名衣衫褴褛、面黄肌瘦、面容苍老的年轻人一看到他们,便放声大哭,还不断地絮叨着:“终于有人换岗来了!”

指战员们顿感莫名惊诧,新疆刚刚和平解放,解放军进军南疆也没有多久,不可能有人在这里驻守,更别提什么换岗。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2)

解放军解放西藏

那么,在传说中都有历代官兵驻守的赛图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解放军战士遇到的到底又是什么人呢?

这些人的结局又将如何呢?

敢死队

说起赛图拉就不得不说一说新疆,说到新疆又必须说一下阿古柏和左宗棠。

阿古柏,绰号“中亚屠夫”,出生在中亚地区,现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附近的小村子,年龄不大的时候就父母双亡,然后被当作“变童”送给了当地浩罕汗国统治者的侍从官。

很显然,这段“变童”的经历给了阿古柏非常不愉快的回忆,在他心里埋下了扭曲和残暴的种子。

当时的塔什干地区也是“草头王”林立,阿古柏长大后通过妹妹和当地首领的联姻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逐渐成为了一方诸侯。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3)

阿古柏

1864年,新疆各地相继爆发了反清大起义,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浩罕汗国统治者也趁机派阿古柏到新疆占点便宜。

1867年5月,早已羽翼丰满的阿古拍在南疆建立了“洪福汗国”。

最可恨的是对我国新疆早就馋涎欲滴的一对冤家沙俄和英国前后脚赶快承认了这个所谓的“汗国”。千年“搅屎棍”英国非常积极地提供了大批武器援助,还让阿古柏的人从印度招募了很过工匠回当地建立了兵工厂。

英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阿古柏培养成自己控制新疆的傀儡。

在英国的扶植下,阿古柏到1871年底非法侵占了几乎新疆全境,在事实上已经将新疆从清朝疆域分裂了出去。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4)

老谋深算的阿古柏还派人跑到了“化石级”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去觐见了苏丹。

这个事把苏丹乐坏了,本来大帝国已经日薄西山,突然来了一个“抱大腿”的,苏丹抚手称善,然后大手一挥,出钱、出枪、出军事教官,而且还加封阿古柏为“埃米尔”,希望把这个新晋的“小弟”笼络好。

英国很精明,知道奥斯曼帝国也就是图个虚名,所以在知道此事后,非但不生气,还大力支持。奥斯曼帝国的武器可以先运到印度,然后英国再帮着运给阿古柏。“欧洲祖母”维多利亚女王还给阿古柏写了亲笔信,表示双方要“永结同心”。

此时的“三姓变童”阿古柏已经成为清政府再也无法忽视的重大威胁。其与现在“ISIS伊斯兰国”大同小异的残暴统治也激起了新疆广大人民的愤慨,“见到浩罕人就杀”的口号已经响彻天山南北。

“天狂有雨,人狂有祸”,阿古柏即将迎来他的美梦终结者、左宗棠。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5)

左宗棠

阿古柏在新疆为非作歹的时候,清政府还没从毁天灭地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缓过劲儿,既缺钱,又缺粮,对新疆有些鞭长莫及的感觉,因此对出兵一事一直摇摆不定。

而恰在1874年,清政府的海防又出了问题。日本人在台湾搞出了“牡丹社事件”,其并吞琉球,染指台湾、入侵华夏的图谋已经昭然若揭。

面临双线困局的清政府内部立刻陷入了要“海防”,还是要“塞防”的大辩论之中。

以李鸿章为首的一派主张为了“海防”,放弃西北,把粮饷全部向沿海地区集中。而左宗棠则力陈英国和沙俄并吞新疆的野心,主张必须注重西部地区的“塞防”。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6)

最后,清政府弄了一个“海塞兼顾”的“和稀泥”谕旨,左宗棠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左宗棠认为只有击败阿古柏,才能有效遏制英国和沙俄对新疆的野心。因此,他为了收复新疆作了万全的准备,采用“先北后南”、“缓行急攻”的战略方针。

第一步将收复阿古柏势力较弱、而且土地肥沃的北疆地区,在建立完善的根据地后,再南下一举歼灭阿古柏的主力。

同时,新疆地广人稀,后勤补给困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要做好充足的战前准备,然后再通过雷霆一击,完胜敌人。

而且,左宗棠为了稳住贪图便宜的英、俄,还用了一个妙招。他力促清政府从英国贷款,然后用贷款从沙俄买了粮食。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7)

事后证明,左宗棠的一套战略方针完全正确。

而此时的阿古柏的残暴统治已经危如积卵,除了他核心统治圈子的浩罕人外,基本没有死心塌地跟着混的部下了。

1876年4月7日,7万清军在左宗棠的率领下开始了收复新疆之战。战至年底,清军收复北疆。1877年4月,清军挥师南下,“纸老虎”阿古柏在5月暴病而亡,年底,清军收复南疆。新疆全域在被异族蹂躏了12年之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8)

为了有效保卫新疆的领土,在各关键要冲建立防御马上被提上日程。

绵延800多公里喀喇昆仑山脉是新疆领土最西端的关键防线。赛图拉位于山巅之上,地势平坦,可以作为整条山脉防线的大本营,其两侧就是印度和南疆,易守难攻,战略位置极为关键。

英国当初对此地就已觊觎已久,妄图窃取此地作为据点,然后背靠印度来不断蚕食南疆地区。

但此地海拔超过3800米,高原缺氧,紫外线辐射异常强烈。从新疆内陆到此要翻越3座常年积雪的大山,道路曲折且沿途都是悬崖峭壁,补给非常困难,一旦食品紧缺,连打个“野味”的机会都不好找。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9)

在遏制住沙俄势力在北疆的扩张后,在西部严防英国势力的渗透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左宗棠在平定南疆的同时,就命令100多名湘军勇士组成敢死队不惜一切代价前往赛图拉,建立清朝在新疆西部边境的第一个哨所。

这100多人骑着骆驼、牵着马、带着补给辎重,翻山越岭、经历九死一生,长途跋涉了1个多月后,只剩不到一半的人抵达赛图拉。

幸存的勇士则在附近山民的帮助下,收集土石作为建筑材料,搭建起来最初的营房和哨所,而这些设施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0)

哨所遗址

就这样,一批又一批华夏男儿从此终年在严寒中,顶着狂风、冒着烈日,克服了水土不服、缺衣少食、患病无法医治等的重重困难,顽强地在这个清朝国土内最高的哨所中,恪尽职守,保卫着华夏的西部边陲。

不过此时,留给清政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那这个千辛万苦建立起的边防重镇会被废弃吗?

老祖宗的地方

一转眼,1911年清朝灭亡,原来驻守赛图拉的勇士也慢慢凋零。而中华大地烽烟四起,开始了军阀混战,已经没有人再关心这个边陲重镇。

万幸的是,对我国新疆威胁最大的沙俄和英国在清朝灭亡后的几年,正忙于准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精力再打新疆的主意。

而一战后,沙俄覆亡,新生的苏联正在忙于内战和抵抗外部干涉,英国也已经被第一次世界大战折磨得奄奄一息。

所以在清朝灭亡后的10几年间,新疆的外部威胁反而小了很多。

此时的新疆处于最后一任清朝都督杨增新的统治之下,属于割据状态,外部势力和北洋政府都无力染指。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1)

杨增新

1928年,杨增新宣布归顺南京国民政府,但他在当年遇刺身亡,金树仁上台当了新疆主席。

国内的形势消停了,赛图拉这个战略要地终于又被想起来了。1928年,金树仁在赛图拉设立了治局,成立了边防哨卡队,派了100多人的部队前去驻守,后来增加到200多人,并以赛图拉作为大本营开始修筑其他的堡垒。

据说,当时国民党的驻防士兵抵达赛图拉的时候,原来的清朝戍卒都已经垂垂老矣,当得知他们来驻防的时候,还问他们怎么不留辫子了。

国民党士兵告诉这些老戍卒清朝已经亡了17年时,老戍卒虽然顿感失落,但还是嘱咐他们“别管是谁的天下,一定要看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地盘”。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2)

当时,国民党政府财力有限,根本无力对前往赛图拉等一线哨卡的道路进行整修,因此民国时期的赛图拉哨所的生活条件和清朝时期比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常年驻守在这的士兵大概有30至40人的一个排。

年景好的时候,能从新疆内地把补给定时送上上来,即使没有山珍海味,但是吃饱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但是,雪山的自然环境多变,赶上大雪封山的时候,很容易就断粮,驻守官兵只能靠喝玉米面粥勉强扛过去,喝几个月以后,所有的官兵基本全是面黄肌瘦。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3)

而且哨所是没有电的,也没法运煤上来,平时取暖只能靠烧牛粪,实在太冷了,就只能几个人抱在一起熬过寒夜。照明也只有煤油灯,煤油用完了,天一黑就只能睡觉。

几十个大老爷们,能说的话全都说完了,能聊的天全都聊完了,天天只能大眼瞪小眼,除了看雪山以外,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很容易使人患上抑郁、焦躁等精神疾病。

每年按期巡逻的时候,在南北800多公里的喀喇昆仑雪山走一趟就得要3个月到半年的时间。而且在山脊雪线上行走,最难受的就是缺氧,时间久了,对肺部的伤害十分大。本身就吃得不好,再加上耗费体力的巡逻,有的士兵没坚持到结束就会死在半路,伙伴只能用雪把尸体就地掩埋,建国后,解放军战士还发现过国民党士兵被冰封的木乃伊。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4)

即使在哨所驻守,营养不良加上恶劣的天气也会导致驻守官兵死亡,所以在赛图拉哨所周围遍布了几十座从清朝到民国时期的死亡官兵坟墓。

不过,好在换防的周期是1年,最起还有个盼头。可当蒋介石发动内战后,这个盼头可就有些渺茫了。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已经被打得焦头烂额,干脆把赛图拉驻守的官兵给忘了。

被遗忘的人

最后一批国民党驻守官兵是1946年上山的,好不容易熬到了1年结束,但是换防的人却怎么也等不来。

他们一直等了四年,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解放军战士们惊诧地看着眼前这几位痛哭流涕、衣衫褴褛的国民党士兵,忍不住安慰道:“好了,你们的任务结束了,现在由我们换防了。”

国民党士兵们用已经黑得发亮的袖口擦了擦眼泪,一名年纪稍长的士兵这才发现解放军战士的胸标,同样感到了惊诧。

“你们是……解放军?是哪个衙门的?”

“国民党政府已经倒台了,国家现在人民当家作主了,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民自己的部队,不是哪个衙门的。”解放军战士微笑着答道。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5)

解放军战士

“啊……倒台了,人民的政府。”年纪大的士兵似乎明白了,长期的与世隔绝让他的思维有些迟钝。

“是呀,现在我们来了,你们可以下山休息了,辛苦你们了。”解放军战士说着说着,握住了这名国民党老兵如同枯树一般的糙手。

随后,国民党士兵邀请解放军战士进了石头垒成的哨所,点燃了一些牛粪取暖,开始询问这几年国内的变化。

解放军战士耐心地给他们说明了情况,也把我军的优待政策交代了一下。同时,连长决定在休息2天后,派几名战士带他们原路返回部队的驻地。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6)

就在几名国民党兵离开的那天早晨,解放军战士列队站好,全体向这些即将回家的“前朝”戍边勇士庄重地敬了军礼,无论如何,这些国民党士兵在这里坚守了四年,也是为了保卫这个伟大的国家,他们的坚韧顽强和忠于职守同样值得尊敬。

后来,这些国民党士兵被我军热情地接待,在进行了体检和休养后,师部给他们开具了证明信,并提供了回家的路费。

而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则在赛拉图古老的堡垒中继续履行着平凡而又伟大的戍边职责。

戍边战士是被枪打死的吗(被遗忘的哨兵忍饥挨饿4年)(17)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从汉代至今,无数的华夏男儿无怨无悔地守护着华夏大地的西域边陲,他们虽然早已经与广袤的沙海融为了一体,永远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但他们那在刀光剑影中无所畏惧的热血豪情所铸就的巍峨军魂,却将永远忠诚守护着辽阔的炎黄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