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残障儿,本过着暗淡无光的生活,却因为一部意外走红的纪录片,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

从一个只要出门,就被人欺辱、呵斥的“下等人”,摇身一变,成为去往世界各地巡演的“上等人“,一名震惊世界的“天才指挥家”。

和刘德华、施瓦辛格同台,上中央电视台、央视新闻,指挥国家级别的演唱会……

他就是人们口中的“天才指挥家”——舟舟。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

曾经的他,做梦一般,经历了无数人想也不敢想的事,享受过万千赞誉和喝彩。

只是,当潮水退去,天才的“谎言”被戳破,现在的他如何了呢?

1

舟舟,原名胡一舟。

1978年4月1日出生的他,被父亲胡厚培称之为老天爷开的一个玩笑。

原本,父亲对这个孩子饱含期待,取名舟舟,是“希望他在人生的海洋里就像是一叶小舟,去闯荡生活的各个港湾。”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

却不料,舟舟刚满月时,胡厚培就被医生告知:你这个儿子,是个傻子。

舟舟被诊断为“先天愚型”,智商只有30,一辈子只能有三四岁小孩子的智商。

这样的他,别说无法去往各地闯荡,就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保障。

这个讽刺的现实,让舟舟的母亲痛苦万分,一度想要自杀;而胡厚培却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养大。

不为别的,只因他作为一个父亲,责无旁贷。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3)

但养一个这样的孩子,困难比想象中要多得多。

先是没有一家幼儿园肯收他,无奈之下,胡厚培只好和妻子在家教育他,光是训练系鞋带,舟舟就学了2个月。

即便不怎么出门,歧视和欺辱也无可避免。

一次舟舟和大院里的小朋友玩羽毛球,被对方母亲看见,立刻就把自己孩子拉走了。

还当着舟舟的面,大声训斥孩子:“你怎么和他玩?你知道他是什么人吗?你是谁,你是上等人!”

言外之意,舟舟是“下等人”。

大人们都这样,孩子们就更加有样学样了,都跑来欺负舟舟。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4)

在一个秋天,独自在院子里玩耍的舟舟,被一群孩子围上来扒光了身上所有的衣服,还被孤零零地扔在废弃的水箱边。

舟舟不懂这是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门房的老大爷看他实在可怜,用报纸裹着他,把他送回家。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5)

越是看到舟舟这样的处境,胡厚培就越得狠下心来锻炼舟舟的生存能力。

在家里,他会盯着舟舟做家务,如果舟舟不听,他就会提高音量大声呵斥,哪怕把舟舟骂哭,也要硬下心肠逼着做。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6)

还尝试着把舟舟“赶出”家门,让他跟着修自行车的师傅,学着给自行车打气。

他的本意是想让舟舟学点本事,日后也能有所指望,结果才干了两天,舟舟就把顾客的车胎打爆了,他只得跟着赔礼道歉,灰溜溜地把舟舟领回家。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7)

胡厚培常常感到一种由衷的绝望,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父亲,却无法给孩子安排一个合适的未来,这真是莫大的悲哀。

但这些忧愁,舟舟不懂,那时候的他,一头沉浸在自己刚发现的乐趣中。

2

当时,正逢女儿上初中,家里重新进行了一次分工。妻子专门照顾女儿,胡厚培独自照看舟舟。

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虑,胡厚培把舟舟带到自己上班的武汉交响乐团,放任他一个人在排练厅玩。

在那里,舟舟第一次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和温暖。

胡厚培的同事们都很照顾舟舟,不仅常给他送吃的,还总是逗他玩。

乐队里的小提琴手,最先发现舟舟好像对音乐有点天赋和沉迷。

对什么都反应不大的舟舟,每次听到音乐,脸上都会露出陶醉和专注的神情。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8)

一次他问舟舟:你想不想当指挥?

舟舟很高兴地回答:好!

这句无心的玩笑话,却让胡厚培记在心上,回去就用筷子给舟舟做了一根指挥棒。

有了指挥棒,舟舟就像是得到了世界上最宝贝的玩具,走到哪里,都能旁若无人的表演、指挥。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9)

这让看起来本就不太聪明的舟舟,更加显得“疯狂”,也招到更多人的非议。

舟舟的母亲觉得很丢脸,想阻止舟舟玩指挥棒。

胡厚培却说:“他本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好不容易有个爱好,他高兴就行了。”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0)

身为乐团低音提琴手的胡厚培,对于舟舟喜欢音乐这件事,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挺高兴的。

也正是因为胡厚培对舟舟的这份“纵容”,让舟舟身上的光芒得以被点亮,也有了被其他人看到的机会。

很快,舟舟就被电视台编导张以庆注意到,并因为他的一个临时决定,彻底改变了舟舟的人生。

3

那时候,湖北电视台的编导张以庆来到武汉交响乐团,准备拍摄一部有关乐团的纪录片。

但在拍摄过程中,他意外注意到了舟舟。

他发现,只要乐团开始演奏,舟舟就会独自站在一边,全神贯注地挥舞着手上的指挥棒。

哪怕那根指挥棒,仅仅只是一根铅笔,却丝毫不影响他的投入。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1)

观察舟舟一段时间后,张以庆深深被他身上的某种东西打动,虽然难以形容,但舟舟身上有种力量感,有一种天然的对生命的激动。

这让他无法回避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创作欲,于是他向武汉电视台申请,要拍摄一部关于舟舟的纪录片。

而胡厚培看着这样的舟舟,也有种说不出的欣慰,他想让舟舟看起来更像一名真正的指挥家。

为此专门跑到服装店给舟舟定制了一套燕尾服,还买了一双皮鞋。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2)

后来,每次正式演出时,胡厚培都安排舟舟站在舞台侧边,让他尽情模仿指挥的动作的同时,也不影响观众的观看。

每每演出结束,掌声响起时,舟舟都会兴奋地拍手,他以为那些掌声也是给自己的。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3)

纪录片一拍就是10个月,张以庆毫无保留地记录下舟舟最真实的生活。

共拍下2100分钟的素材,经剪辑成为一部53分钟的纪录片——《舟舟的世界》。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4)

播出之前,张以庆很忐忑,害怕人们看完,只觉得是一个傻子的故事。

结果,影片在正式播出后,却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大爆,许许多多的人,都被舟舟的故事所打动。

影片不仅在湖北电视台播出,还被中央电视台看中,在国际频道播出。

一时间,《舟舟的世界》火遍世界。

舟舟也因此成为闻名世界的“天才指挥家”。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5)

1999年,舟舟在残联新春晚会上,同中央芭蕾舞交响乐团一起,压轴演出。

在这样重要的场合表演,舟舟却丝毫不觉得紧张,反而天真地问道:会有人给我献花吗?

2000年,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中国世纪行”的募捐晚会中,舟舟和施瓦辛格手牵手走进人民大会堂,并指挥了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义演。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6)

当晚,刘德华还搂着他,演唱了一曲《你是我的一片希望》。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7)

晚会结束后,40多个国家的外交人员排着队等舟舟签名。

同年9月,舟舟跟中残联艺术团一起出访美国,成为第一位在卡耐基音乐厅演奏的中国指挥家。

那几年里,随着舟舟走红的势头一片大好,人们渐渐忘记他是残障儿这个事实,“天才指挥家”的赞誉声愈演愈烈。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8)

不管舟舟去到哪里,都是上来要签名、要合影的人。

演出行程也排得满满当当,最多的时候,舟舟一年要演出168场;演出费更是不菲,一场高达3万元。

而舟舟被人们捧得越高,胡厚培就越感到担忧。

他害怕舟舟习惯掌声的日子,终有一日难以回到过去的平凡;他深知人们的好奇极其有限,等厌倦了这个浪潮,舟舟恐怕会摔得更惨。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19)

他不止一次对着媒体解释:

“舟舟根本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人,他连最基本的乐理都不懂,谈何指挥?

我搞了大半辈子音乐,我深知要成为一个指挥家需要怎样的底蕴、气质和积累,而这些,舟舟都不具备,舆论把他捧得太高了。”

可处处人声鼎沸,哪里有人肯听。

无奈之下,他只好一遍遍感谢大家:“谢谢你们陪舟舟玩游戏‬。”

如他所料,几年之后,舟舟迅速过气了。

4

2006年,舟舟的演出越来越少,母亲也因为癌症去世。

同年,有人专门成立了“舟舟交响乐团”,给舟舟开出4.8万的月薪。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0)

加入后没多久,胡厚培发现这个乐团完全是门拿舟舟当招牌的生意,不仅随意削减乐队人数,还到处走穴捞钱。

胡厚培不愿如此,为了和投资人解约,花光身上所有的积蓄,亲自接下乐团,只为保证乐团演出的质量。

但不善经营的他,很快让乐队变得入不敷出,勉强支撑到2013年,乐团还是解散了。

那时候,为了生计,舟舟还参加过一些商演,这些商演就更没底线了。

现场不仅没有乐团,有时只是随便放首歌,就让舟舟上台表演,甚至让舟舟跟着跳《小苹果》。

每一次商演,主持人都要拿舟舟悲惨的身世来做文章,“舟舟母亲癌症去世“的话题讲了无数次,但每次都能把舟舟说哭。

主持人等的就是这个效果,一看到他哭了,就逼他唱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以此赚取观众的同情和眼泪。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1)

不过,随着舟舟名气的消失,慢慢地,这种演出也接不到了。

如今的舟舟,已经43岁,胡厚培也80岁了。

他们几经辗转,加入了深圳一家民营的残疾人艺术团,包吃包住,每月拿600元的低保。

生活回归清贫,舟舟依然无知无觉、迅速习惯;胡厚培则是十足的淡然,他早已预料到今天。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2)

对舟舟生存能力的训练,仍在继续,胡厚培对舟舟一如既往的严厉,刷牙吃饭的顺序、睡觉起床的习惯,还是一遍遍的教。

对于自身的糖尿病,胡厚培并不怎么担心,他觉得自己怎么都能安排好自己。

只有舟舟让他无法放心,时刻担忧着,他走了之后,舟舟该怎么办?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3)

这个为残障儿子奉献半生的父亲,每每谈到舟舟的过去,都是满满的感激。

在他看来,人的一生,就好像《舟舟的世界》里的一句旁白:“人一辈子不能无人喝彩。”

指挥家舟舟为什么在上海(一场长达24年的谎言)(24)

他的儿子身为一名唐氏综合征患者,却仍走上过巅峰,让生命具有尊严,光芒得以被看见。

这一切,已是十足的运气。

不幸的部分,又何必放大和计较呢?

余下的人生,他只愿儿子活得不那么难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