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请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带状组团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常见的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典型的特征结构,包括土地利用形态和空间结构。其中土地利用形态呈带状或者线型分布,主要受自然和历史两个方面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带状组团城市由于自然地形的限制,多伴随河流、山谷等,形成沿河流或山谷而分布的带状组团城市。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

其空间结构多由若干城镇组团所组成,各组团具有相对独立的功能,组团内部自成系统,都有各自的商业中心,居民享受良好的生活条件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然而,带状组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现有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生活过于集中在市中心,导致城市交通紧张,客货混行、货车穿越城市中心的现象严重,给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需要选择与城市形态及空间结构布局相适应的交通模式,以适应带状组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交通需求。以研究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针对如何改善带状组团城市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若干思考。

一、福清市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空间布局

福清市中心城区东、西、南三面环山,东部濒临福清湾。中心区范围内有龙江、太城溪、虎溪、大北溪等多条河流贯穿城区,形成沿河流分布的带状城市。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2)

  1. 福清市中心城区作为带状组团城市的特点

福清市中心城区作为典型的带状组团城市,其交通干线多沿龙江、太城溪、虎溪、大北溪等河流的延伸方向布设。其土地利用形态呈分片式发展,用地随着城市交通干线的建设而发展,形成组团式模式。其范围内分布有较多的旅游资源及自然公园,具有亲近自然的先天优势,保持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3)

中心城区在1995年以前城市用地主要集中在国道G324、省道S305、X177、洪宽大道等沿线地区,主要分布于城西及城关组团。1996-2005年期间,随着沈海高速的通车,用地向西增长态势明显,其中以城西组团宏路地区增长最为突出,城中组团中龙江路、清荣大道沿线用地增长也较明显。2006年至今,城西组团及城关组团用地不足、增长放缓,城区开始向城中组团、城北组团及东部新城组团发展,北部洪宽工业园至沈海高速形成明显的用地增长带。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4)

  1. 福清市中心城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交通问题

福清中心城区早期发展受交通设施的引导及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使得城市功能布局不均衡,用地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关组团及城中组团,但随着城中、城北、城东组团的逐步开发与发展,中心城区的交通问题逐步显露出来。

  1. 交通拥堵,混行问题严重。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5)

中心城区为东西带状城市结构,中间为老城区,两侧为新城区,大量的人流集中在老城区,来往于城西组团与城关组团之间,在早、晚高峰时段,形成潮汐交通,且现状路网密度低、路幅级配不合理、断头路多,导致交通拥堵,客货混行、货车穿越城市中心的现象严重。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6)

  1. 现状路网密度低,东西向交通联系均需穿

“心”而过。随着市域范围内各大组团的形成与发展,居民出行的距离明显增加,东西向交通的联系愈加紧密,现状路网难以支撑,且均需经过老城区,而老城区建筑密集、道路窄等问题亦成为东西向之间交通联系的瓶颈所在。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7)

(3)老城区交通瓶颈多,制约其提升发展。

老城区位于城关组团,其范围内道路往往较窄且拓宽难度大,外围宽幅干路和周边集散交通直接接入极易造成交通瓶颈。如何解决老城区内部交通疏导问题,成为其提升发展的关键所在。

  1. 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8)

随着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及生活品质的提高,慢行交通逐步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交通出行方式。带状城市与自然更为接近,有利于打造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可以提高城市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现状福清中心城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缺乏慢行交通系统,导致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不仅造成交通拥堵,亦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1. 改善中心城区现状交通问题的总体思路
  1. 多方面综合引导,解决交通拥堵、混行问题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9)

根据福清市交警大队对福清中心城区的OD调查及交通量比重调查数据显示,福清市中心城区2017年机动车保有量为21.75万辆,小汽车14.01万辆,摩托车7.58万辆,与往年相比,机动车增长率为10.33%,小汽车增长率为17.07%,千人机动车(含摩托车)拥有率:158辆/千人。居民交通出行方式中步行比例最多(35.4%),二轮交通方式成中坚力量(3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自行车),私家车出行比例较高(23.3%),公交分担率低(9.3%)。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出行距离的增加,机动化出行比例日益增加,私家车普及率提高。

结合福清市组团式发展模式,提倡“职住平衡”,即在各组团区域范围内,从规划上调整新、旧组团内的用地功能及结构配置,特别是老城区,需考虑部分功能外迁,使得组团内的职工的数量与住户的数量大体保持平衡状态,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车或者其他的非机动车方式。即使是使用机动车,出行距离和时间也比较短,限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机动车,尤其是小汽车的使用,从而减少交通拥堵。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0)

通过借鉴苏州市交通规划的成功案例,结合对福清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空间结构规划及路网结构规划等的研究,建议福清市中心城区作为带状组团城市,首先根据其特征从规划层面优化路网结构,采用“各组团用地自成体系+‘井字加环’城市快速系统+东西向贯通性道路成网+交通不能穿‘心’”的交通模式,即在中心城区外围形成外环快速路,各组团之间的远距离交通联系及货运交通通过外环快速路实现,减少直接穿越老城区车辆数量,同时完善城市东西向的主干路网,增加东西向交通的贯通性。

  1. 合理解决老城区交通瓶颈问题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1)

根据上述分析,中心城区现状路网呈现中心放射形态,所有交通都需经过老城区,1.2km范围内有4条主干道(凤凰路、清盛大道、清荣大道)汇入清昌大道,其中3条在清昌大道断头,路网瓶颈问题突出。随着城市空间向东拓展,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东西向交通,现状路网难以支撑,需完善城市东西向的主干路网,增加东西向交通的贯通性。

现状中心城区东西向主干路网自北向南主要为:清繁大道、清荣大道、清昌大道、清盛大道,其中清繁大道、清荣大道东西向已基本贯通,清昌大道及清盛大道在老城区段形成瓶颈,未能贯通。考虑老城区建筑密集、道路窄,拆迁难度大,故建议采用分期实施的思路,改善老城区段东西向交通的贯通问题。近期通过局部拓宽现有道路,临时采用交通分流或利用支路组织单行交通以解决东西向交通联系。远期考虑清昌大道的重要性,结合片区改造,清昌大道可根据周边规划用地的功能采用“下穿通道+地面辅道”的交通形式。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2)

  1. 发挥带状组团城市优点,打造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

慢行交通作为城市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特点。城市活动的主体是人,慢行交通的主体也是人,这就使得无论何时,慢行交通都是居民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出行方式,慢行交通的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居住环境水平和生活舒适度。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3)

根据上述交通数据分析,福清市中心城区慢行交通在出行方式上占很大比例,在出行时间上,易形成“潮汐式”交通。同时慢行交通出行高峰量大,易发生与机动车抢道现象,使机动车行驶困难,导致城市交通的堵塞。现状福清中心城区仅在部分主干路上设置有独立的非机动车道,且无法与周边的环境形成系统性的慢行交通系统,现状慢行交通与机动车混行的情况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4)

因此,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对提升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福清市自身的特点,可从两大方面着手完善慢行交通系统。

  1. 打通断头路,完善中心城区五大组团慢行交通规划。根据五大组团各自的功能定位,优化组团内空间结构,建筑用地与道路用地之间预留充足的建筑退距,作为绿化空间或者慢行交通空间。同时优化城市范围内主、次干路的路幅级配,结合湿地公园等,共同形成城市内的慢行交通系统。

福清市东部新区最新规划(以福清市中心城区为例)(15)

第二,打造与都市生活圈相协调的休闲综合体。福清市中心城区作为带状组团城市,其范围内分布有多条自然水系,多座风景优美的自然山体,与自然更为接近,这也是其能够打造舒适的慢行交通环境的一个优势所在。中心城区五大组团可与周边自然山体、水系结合,打造与都市生活圈相协调的休闲综合体。

带状组团城市拥有典型的特征结构,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的交通问题。带状组团城市在开发与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其现有的交通问题,在不同的时期,从规划着手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交通模式,以适应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交通需求,进一步提高交通通行能力,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