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1)

1950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沐英墓,现收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为国宝级文物,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中国瓷器三绝之一。

2013年8月19日,国家文物局将其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2)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高44.1厘米,底部直径为13厘米,腹径28.4厘米,口径仅为5.5厘米。

无盖,小口,口沿平厚,颈短而细,平肩,肩以下收敛,胫部瘦长,近底部外撇,平底;腹部绘制“萧何月下追韩信”历史故事;画面之外配有五组纹饰带,整个梅瓶装饰繁缛,纹饰带布局疏密有致。

烧造于景德镇…在材料上,选用的是从西城进口的苏麻离青,苏麻离青出自西亚地区(确切产地并没有没有探明),是一种低锰高铁的钴蓝料,含量为10%~19.05%,故其青花成色十分浓艳。

这种青料烧成的最大特征就是釉聚处会出现黑褐色结晶斑。在绘画技法上,此瓶采用了点荣技法,所有图案、花纹都是一笔点画完成,流畅有力,这点和传统青花的分染技法有很大区别。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3)

当时的制瓷工匠就以典型的戏曲故事为题材创造青花绘画,以表现圣主贤臣的政治意义。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为小口丰肩,斜腹平底,造型优美,线条圆润,雍容华贵,给人以凝重的美感。白釉洁净莹润,青料浓艳幽雅,二者相互映衬。加之遒劲的拓抹绘瓷笔法,使画面有丹青之妙。

这件梅瓶的妙处在于瓶身腹部绘有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故事: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弃项羽奔刘邦。在与韩信的多次交谈中,刘邦重臣萧何十分赏识韩信。但一直不受重用的韩信渐生不满,在刘邦至南郑途中离去。萧何发现后连夜策马追赶,终于劝得韩信回心转意。随后萧何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遂拜韩信为大将。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从上到下描绘了6层疏密有致的青花纹饰,所饰的西番莲、杂宝覆莲纹、变形莲瓣纹、垂珠纹等都很好地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个主体纹饰服务,从而使得整个器物浑然一体,主题鲜明突出。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4)

以古代历史为装饰题材,在元代青花瓷中经常使用,反映出当时戏曲故事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瓶上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栩栩如生。

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且空白处衬以苍松、梅竹、山石,显得错落有致。

据史料考察其特征,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烧属内销瓷。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介绍(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