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知树堂的第240篇文章,文章长度3332字,需要阅读时间5-6分钟。

参与过澳洲研学插班学习的老师和孩子们,一定对澳洲教室内的各式各样的思维导图印象深刻:5~6个学生为一组,全班分为四个组,每个组的学生针对同一本书在做不同的阅读任务: 如Listen to Reading(听读)、Read to Self(自主阅读)、Word Work (词汇练习)、Response to Reading (阅读分析)。

很多家长可能会问,为什么一本书要读这么多次呢?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 泛泛的阅读只是兴趣阅读,而反复阅读的“精读练习“才能把书真正地读懂、读透。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

深度阅读,也就是“把书读薄”,是很多国外小学课堂开始就非常重视的能力。深度阅读可以帮助孩子系统地理解一本书中的人物、主题、场景结构和内在逻辑,这种能力对将来的数学和写作都非常有帮助。

如何实现深度阅读呢?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实现英文绘本的精读。

1. 什么是思维导图呢?

简而言之,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图案、线条、符号、文字、逻辑、色彩、维度等要素,把吸收、保持、分析、输出的步骤统一起来,把大脑左右半球都利用起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思维导图有哪些用处?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巩固知识点,最终让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化到我们的思维中的过程。

(1) 生动有趣,要点清晰。因为它打破了线性思维的正经和严肃,所以会让孩子在思考的过程中充分地结合很多其他的元素,比如绘画、符号和拼贴,这个过程会让孩子更好地想象自己的逻辑画面,让创意活起来。因为有趣,所以也会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让亲子之间的学习质量更加稳定。

比如下面这个图,便是很适合低幼孩子表达的流程图模版: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

△ 流程图:主题“上学前的准备”

(2). 逻辑缜密、加深记忆和表达。在孩子阅读和逻辑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学习倾听和表达也是很重要。比如阅读完一本绘本后,我会即兴地和孩子一起玩很多种不同的思维导图,通过不同的结构图的线索,其实可以对同一本绘本进行反复的解构,即便孩子过了几天看回这张图,也能一下子就记住之前讨论的思维路径。

比如下面这个图,便是美国小学一年级学生的作品: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3)

(3)借助思维导图,促进有效阅读,能够提升深度思考力

在读完一本绘本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将绘本里的主旨画出来,比如圆形图、气泡图、树状图等等。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4)

例如,我大儿子在三岁的时候,对车的主题绘本在孩子某些时候,对一本绘本特别感兴趣,来来回回总是要求重复讲一本。

在讲完之后,我拿一张纸和笔,和他一起将绘本里面不同的车,简单描绘出来,然后写上名称,一个一个地带着他指读这些字,通过这种方式,他很快认识了各种各样的车的涉及的词汇。

其次,词汇量、阅读速度、阅读量这三项只是孩子掌握阅读的基础,更为关键的是,对于阅读素材调性(tone)、语境(context)、类型(genre)的把握,孩子是否可以运用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进行分析。例如,面对一份阅读素材,如何分析作者背景,如何提炼材料观点,如何进行观点可信度评估,如何列举论据、如何应对这一观点。

正如SAT出题机构College Board主席David Coleman所说的,“Read like a detective, and write like a conscientious investigative reporter”(像侦探一样阅读,像调查记者一样认真写作)。

3 . 如何实现思维导图与绘本精读?

所需素材:

1. 宝宝感兴趣、能理解,并且已经熟悉内容的绘本2-3本(推荐情节简单的故事类或认知类绘本) 2. 一张大白纸,彩笔 3. 选用:打印绘本相关的剪贴画

最开始学思维导图的时候,我用大白纸比较多,后来我给宝宝准备了一块黑白板,她自己能用来画画,学思维导图时也用来做工具很方便: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5)

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一定要提前熟悉下绘本内容,打个思维导图的草稿,这样你和宝宝一起绘制导图的时候,你心里有数,也能更有条理。

用圆圈图或气泡图,理解绘本中的核心概念

圆圈图又叫定义图(concept map),主要用来学习某个核心概念,练习归类、联想,能引导小朋友学习一个定义,或者一个核心概念。比如,如果你和宝宝共读一本有关农场动物的绘本,就可以利用圆圈图学习farm animals的概念: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6)

或者,如果你们共读了一本关于企鹅的认知绘本,可以用圈图展示企鹅的特点: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7)

气泡图则更多是用形容词来集中描述一个事物的属性,关键点在于“描述”。

比如《金发姑娘(Goldilocks)》这本经典童话,里面的主人翁有small, hungry, beautiful这些特点: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8)

如果你们阅读了一本关于南瓜的绘本,则可以用气泡图来学习南瓜的属性: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9)

关于圆圈图和气泡图的区别,我觉得启蒙阶段不需要太纠结这个,在小朋友眼里它们的结构其实很类似。功能比形式重要,怎么顺手怎么用就好。

作为入门,我用圆圈图结合绘本大师Eric Carle的作品,来教她学习颜色的归类。首先我准备了一些Eric Carle绘本里的人物磁铁,也可以用打印出来的剪贴画代替: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0)

在白板上画出不同颜色的圆圈图,然后和孩子一起从这些各种色彩的动物中,按颜色把不同类型的找出来,放在相应的圆圈里: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1)

用流程图(Flow Chart),理解绘本故事结构和内在逻辑

流程图的概念很简单,这是基本框架: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2)

流程图主要是用来展示一件事的先后顺序的,但它也是用途最广的思维导图之一,不仅可以用来做深度阅读启蒙,小朋友以后的自然科学课上也会用到,比如用流程图表达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3)

或者学习苹果树从种子长成大树,再到结出果实的过程: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4)

在阅读中,流程图可以用于训练宝宝对绘本故事结构的认识,理解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我选用了孩子们很喜欢,故事结构也很清晰的绘本:咕噜牛(The Gruffalo),结合流程图来做深度阅读启蒙: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5)

咕噜牛这本绘本讲的是一只小老鼠想去森林的另一边找吃的,路上先后遇到了狐狸、蛇和猫头鹰。三种动物都想吃掉老鼠,但被它编造出来的“咕噜牛”这个怪物吓跑了,没想到老鼠最后真的遇上了”咕噜牛“,只好再一次凭借勇气和智慧,吓跑了咕噜牛,顺利到达了森林另外一边。

准备工作时,我准备好了各个不同场景的剪切画,然后画了这样的草图: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6)

和孩子共读这本绘本的时候,讲完一个场景,就让孩子把相应的剪切画找出来,按顺序贴在白板上,我负责补充上箭头,流程图就完成了: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7)

也可以这样: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8)

流程图还可以用来引导宝宝理解绘本中故事的内在逻辑,比如《好饿的毛毛虫(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这本书,大家都已经很熟悉,讲的是一只小毛毛虫吃掉了很多食物后,变成了胖毛毛虫,它结了一个茧,最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这是好饿的毛毛虫流程图的草图: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19)

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让孩子自己把图片贴到白板上,最后一起来补充好箭头。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0)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1)

大家在教宝宝用流程图练习深度阅读时,可以开始引入表达时间先后顺序逻辑的词汇,鼓励宝宝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联结词。稍大一些的孩子(3、4岁后),完成这一步后,还可以鼓励他根据自己贴好的流程图,把故事复述出来。

用双气泡图横向比较两本绘本

掌握了上面两种思维导图后,大家就可以试着带宝宝把深度阅读进行到下一个阶段,引入双气泡图。双气泡图的作用是对比两个有关联又有区别的事物,它能很好地引导小朋友认识对比和归类的概念。学会对比和总结不同绘本里的要点,对入学后,写作查资料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双气泡图长这样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2)

左右两边分别是两种事物,中间的紫色气泡代表共同点。

小朋友可以用它,学习昆虫这个概念和蜘蛛之间的异同: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3)

我选了两本有一定关联的绘本,分别是前文提到过的《咕噜牛》和它的姐妹篇《咕噜牛宝宝(The Gruffalo's Child)》: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4)

《咕噜牛宝宝》这本绘本,讲的是咕噜牛的孩子想去森林里探险,寻找爸爸说的”坏老鼠“的故事,她也分别遇上了狐狸、蛇和猫头鹰,这些人物,都是和另一本咕噜牛绘本里有重合的,不同的是咕噜牛的故事是夏天或秋天、发生在白天,而牛宝宝这本书里面的场景是冬天,故事发生在晚上。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双气泡图(下图是我画的草稿):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5)

和孩子一起用贴纸,展现出来是这样的,右下角缺了一个贴纸,我直接用这本书的封面来代替了:

如何快速做出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如何借助思维导图)(26)

凡是同系列的绘本,里面有重合的人物或场景(比如Little Critter小怪物系列,Llama Llama羊驼拉玛系列,粉红猪系列等等),都可以用到双气泡图来做深度阅读的练习。

深度阅读、逻辑训练、批判性思维这些听起来很深奥的词,好像和幼儿园的小娃不沾边,但其实只要用对方法,再花一些时间,完全可以让孩子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最好的启蒙在家庭。虽然小朋友刚开始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但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小朋友联想,总结,分析的能力,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