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军经历

教员在离开家乡,前往省会长沙时,改写了前人的一首诗,表达他告别家乡、志向远大的决心。诗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从此以后,教员回到自己家乡的次数,就屈指可数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

话说在 1911 年春天,教员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来到了长沙,踏入了驻省湘乡中学。在这个中学,教员带头剪掉了清政府的长辫子,表示与封建王朝彻底决裂。他还和一些积极分子,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把十几个答应剪辫子、却迟疑不肯动手的同学的辫子给强行剪掉了。由此看出,教员从少年时代就具有说到做到、雷厉风行、果断利索的行动风格。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2)

且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了。这标志着辛亥革命正式开始了。教员也非常激动,他用了四五天的时间规划自己的未来,决心投笔从戎,参加革命军。他说:“武昌起义是成功了,可是离革命的胜利还远得很哩。我想,革命不能光靠嘴巴讲,要靠实际行动。我们既然要革命,就不能空手讲白话。光喊口号是打不倒宣统皇帝的。要革命就要到战场上去,真刀真枪的干!”所以,早在1911年,教员就走上了革命道路。虽然这个革命道路,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他敢于参加武装行动,不怕流血牺牲,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3)

10 月底,教员和他的两个同学一起参加了起义军。他被编入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他在这里同排长和大多数士兵交上了朋友。他最喜欢结交工人、农民、手工业者,深入了解他们从军前的情况。教员在一边接受军事训练、强身健体的同时,一边看报纸、研究时事新闻。他的饷银除了用来吃饭,都用来买报纸了。

1912 年 3 月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此时的教员以为革命结束了,便决定退出军队,继续求学深造。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兵营,结束了半年的军旅生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

二、连续缴纳1元报名费的经历

且说教员退伍后,在报纸上仔细研究各个学校的招生广告。他不断地在思索,他此时认为革命已经完成了。那么革命以后应该选择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呢?他很迷茫,对自己将来究竟想做什么还没有明确的主见,所以他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举棋不定。

教员最先看到一个警察学堂的广告,学成之后可以当警察,于是他就缴纳了1元报名费。但他又被一所肥皂制造学校的广告所吸引。该校号称不收学费,吃饭住宿也不要钱,还说制造肥皂能强大国家、利国利民。于是教员又缴纳了1元报名费,报考了肥皂制造学校。后来他又看到法政学堂的广告,广告许诺学成后可以当官。教员第3 次缴纳了1元报名费,报考了法政学堂。此时,又有一个朋友劝他报考经济学校,说是经济人才对建设国家大有好处。教员又动心了,再次缴纳了1元报名费。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5)

但教员并没有专心下来,还在继续看广告。他又注意到一所商业学校。他想,如果在那里能够学成一个商业专家是最好的了。父亲也支持他读这个学校,因为父亲是知道善于经商的好处的。于是教员第5次缴纳了1元报名费,考入了这所公立高级商业学校。可他仅在这里学习了一个月,就不干了。教员后来回忆说:“这里都是用英文教学,并没有好的英文老师,这种情况使我不满,到了月底,我就退学了,并且继续留心报上的广告。”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6)

教员三番五次地报考各类学校,读起来让人觉得趣味盎然,像“猴子掰苞米”一样。在人生坐标的再选择上,他彷徨复彷徨,几番求索几番曲折之后,才似乎看到了前途的一丝光亮。现如今,恐怕有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都会有一样的迷茫、困惑。现在的青少年,在遇到高考、考研、工作等人生选择时,一定要慎重再慎重,毕竟是关系一生的事。一旦发现所学专业不合适、工作不能提升自己时,就要及时自损,像教员一样敢于主动放弃(教员擅长的是文史,不擅长绘画、音乐、数理等,所以他就主攻文史,放弃绘画等),不要浪费时间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青少年期间就开始努力突出自己的长板,避免在自己的短板领域较劲。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7)

三、“极有价值”的自修经历

从商业学校退学不久,教员又报考了省立第一中学。这所学校的校长符定一很看重他。在这里,教员写出了《商鞅徙木立信论》。这是史料能够记载到的,教员最早的一篇文章。

尽管省立第一中学学校很大、课程很多,可教员觉得课程太多太繁,在学校学习还不如自学更好一些。所以他决定去定王台图书馆自由读书,独自研究学问。他又离开了学习半年之久的省立第一中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的湘乡会馆, 开始了在定王台的自修生活。话说定王台是为纪念西汉驻守长沙的一位王爷而修建的。时至今日,定王台仍然是长沙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这个书香传统是一脉相承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8)

定王台图书馆每天一开门,教员总是第一个进去,中午仅仅休息片刻,到街上买两块米糕当午饭,下午依然是一动不动地在书桌旁埋头苦读,好像一尊低着头的雕塑一般。晚上闭馆时,他又是最后一个出来。他在这里阅读了大量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熟悉了近现代资产阶级学说。

图书馆大厅的墙上挂着一张巨幅世界地图。教员每天经过这张地图,都要仔细研究一番。他发现这张图上世界很大、中国很小,长沙更小,图上看不到湘潭、更看不到韶山。这种直观的感受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教员以后走出长沙、走出湖南、走出北京上海,走遍大半个中国,走到国外,甚至畅想过要去美国密西西比河游泳,都是为了丰富人生的阅历、闯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道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9)

教员对着地图思考,在韶山冲,没有看见几个生活过得快活的人。韶山冲的情形是这样,全湘潭县、全湖南省、全中国、全世界的情形,恐怕也差不多。他怀疑,人生在世间,难道都注定要过痛苦的生活吗?决不!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制度不好,政治不好,是因为世界上存在着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所以使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陷入痛苦的深潭。这种不合理现象,是不应该永远存在的,是应该彻底推翻、彻底改造的!总有一天,世界会起变化,一切痛苦的人,都会变成快活的人,幸福的人。世界的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必须通过革命,通过人的努力。教员因此想到,我们青年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长。从这时候起,教员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教员在评价他在省立图书馆这一段的学习生活的时候,还曾笑着对萧三说:

“我就像一头牛闯进了菜园子,见到遍地青菜,拼命的大嚼大吃,嚼个不停。”

在图书馆自修差不多半年时间后,父亲来了一封信,说是不赞成他自修。父亲认为他是不务正业,因此拒绝再提供费用,除非他继续进学校读书。就这样,教员被迫结束了半年“极有价值”的自修生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0)

教员一生鼓励读书,而且不建议死读书。他改革教育制度,不同意死记硬背、呆板灌输、填鸭教育,让学生们不要一直在学校里对老师唯命是从。他号召大家读社会主义这本无字之书,与老百姓深刻结合,边读书边劳动。他部署消灭文盲工作,让老百姓不能做一世睁眼瞎,把古代地主阶级才能享受到的读书权力普及到最贫苦的人们。

今人看来,在学校里部分科目的学习,尤其是文化类科目,确实还不如自学。因为老师是按照大部分学生的接受力,按部就班的平均推进课程进度。这自然跟不上一些好学者的速度。所以,教员对他认定了的事,是敢于采取哪怕惊世骇俗的行动的。他断然决然地从省立第一中学退学,进行的自习自修生活对我们后人都有很大借鉴意义。这告诉我们,不要迷信老师、迷信学校,要敢于独立自主,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及早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弄懂知识、提高学识、提升认识。

四、最终选择第一师范

话说教员被迫离开定王台后,又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程,在费用已无保障的情况下,他又去查阅广告栏。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登出一则不收学费、膳食费用很低的招生广告,自然引起了他的兴趣。

就这样,年届二旬的毛泽东报考了第一师范学校。父亲同意了儿子的这一选择,又给他寄来了钱。从此以后,教员抵制了一切吹嘘未来前途的广告的诱惑,在第一师范学校学习了五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出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11)

这是因为,教员在一师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如同学蔡和森、周世钊,老师杨昌济、徐特立等。他认为第一师范老师学识渊博、授课灵活多变,既有历史大儒,又有新学泰斗,大大地开阔了个人眼界。另外,同学们也都立志救国救民,抱负远大,相互之前探讨国家前途命运,很好地拓宽了个人视野。所以,第一师范成为了教员青年时期的人生精神寄托。他在这里成年,接受了系统的古今中外文史教育、逻辑伦理教育,详细理解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革命思想等,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第一师范为教员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实践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