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爆料称知名健身软件Keep突然大裁员,涉及到好几百个人。随后,Keep方回应表示:此次裁员比例在10%-15%,属于正常的人员优化,网上传闻的裁掉300人并不是真实数据。

可是,事情真有那么简单吗?Keep这波裁员操作真的仅仅是出于优化结构考虑?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1)

Keep被指大量裁员

Keep是2015年北京卡路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运动社交APP。在Keep上,用户可以学习健身方法、制定减脂计划,还可以获得饮食指导,以及购买运动器材。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2)

得益于人们健康意识的崛起,Keep面市后不久用户数便大幅度增长,成长速度惊人。

它那句“自律给我自由”的slogan更是成为诸多健身人士座右铭。Keep也顺势跻身网红APP行列,风光无限。

目前,Keep用户数已超2亿。在相对小众的运动APP领域,Keep这个成绩绝对算得上一骑绝尘。

但这个看起来发展得顺风顺水,备受资本青睐的APP,最近似乎遇到了些难题。

在裁员事件发生前,Keep就频频被指“变现难”,发展受阻。

什么意思?

就是说,Keep虽然用户基数庞大,但想要将流量转化成销量,让企业业绩实现突破却很难。线上这笔生意,不好做。

众所周知,大多数消费者对于运动类APP都不具备付费概念,当课程免费时或许很多人会去凑热闹看看,但一旦免费变成付费,用户就不一定能接受了。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3)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难以让用户主动掏出钱包,难以让流量变现是个很严重且棘手的问题。

除变现难外,Keep还面临着一个巨大挑战:用户粘性偏低。

当然,这并不能全怪Keep,其用户粘性不高与它所处的领域也有着不可分割关系。

很多人对运动这件事都属于“一时兴起”,等热情冷却,也就不会再对相关资讯上心,更不可能为之付费。于是Keep便难以避免地成为卸了装,装了再卸的吃灰软件。

它似乎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发展局面。

裁员或许就是个信号,意味着Keep需要尽快进行改变,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其实,Keep也不是没有尝试过解决这些问题。

为将流量转化成销量,让用户成为顾客,Keep不仅出售线上课程,还先后入局运动装备、健康轻食等领域,希望能实现多渠道变现,让品牌更具商业价值。今年4月时候,Keep还高调上新智能手环、KeepLite轻食系列等产品。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4)

不过,就目前情况来看,它这一步走得未必明智。

虽说多去尝试与探索是好事,但在企业基底还不够扎实时候进行扩张,很容易让品牌商业模式变得模糊不清。在没有王牌产品的情况下贸然闯入其他领域,反而有弱化品牌优势风险。

因为,无论是健康简餐行业还是运动器械行业,都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5)

这种情况下,Keep闯入进去,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想要从有稳定受众基础的品牌手中夺食,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品牌君觉得,Keep接下来不妨收收心,回归用户需求本身,去强化软件优势,将在边缘徘徊的用户拉回来,从内在需求出发去探索盈利模式。

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

keep运用到了什么思维流程(你有多久没打开过这个)(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