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修建于1912年。位置在苏州河以北、四川北路繁华商业街拐弯角,是一条只有550米长的小路,顺着弯道形成"L"字状。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1)

名人寓所

王造时旧所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2)

景云里景云里建造于1924年,只有坐北朝南的3排三层小楼,是 上海 很普通的石库门,二、三十年代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周建人、柔石等一大批名人居住在此,从事创作、编刊、领导和组织革命文学活动,有历史文化名里之称。就在景云里小小石库门内,鲁迅用一杆“金不换”的毛笔,一扫海上文坛的媚俗之风;热血青年柔石,也拿出了被鲁迅先生所赞赏的,堪称中国早期写实主义杰作的《二月》;而名传青史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正是在这里酝酿而成的。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3)

永安里当年中共地下党组织曾在永安里设置秘密联络点,周恩来、邓颖超、“左联”盟员安娥、舞蹈家陈爱莲等历史名人也曾在永安里驻足和生活。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4)

白公馆:20世纪20年代由广东商人李氏兄弟建造,抗战胜利后作桂系将领白崇禧寓所,人称“白公馆”。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5)

孔公馆( 多伦路250号),建于1924年,抗战胜利后曾作孔祥熙和宋霭龄的寓所,人称“孔公馆(KONG RESIDENCE)”,被誉为老 上海 的三大豪宅之一。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6)

鸿德堂

名人街里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个鸿德堂了。刚开始看到这个教堂的时候觉得有点熟悉又有点怪异。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西洋建筑与中国 建筑的结合体,你看那飞檐、那斗拱、还有那大红的立柱、彩绘,这不就是 中国 宫殿的模样吗,可现在他却用在了一座教堂上,很有意思。[玫瑰]鸿德堂于1882年创立,由上海基督教出版印刷机构-美华书馆负责人、 美国 基督教传教士、 中国全国基督教协会副主席费启鸿牧师(1845-1923)主持。1925年迁至今 多伦 路59号重建。这时,大批留学的中国建筑师回国,建筑领域中提出“建筑民族化”问题,并将这种理念在1928年10月落成的宏伟的 中国 宫殿式基督教堂-鸿德堂上得到体现。为纪念费启鸿对中华基督教和 中国 文化事业的贡献,新教堂正式命名为“鸿德堂。”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7)

鸿德书房:由鸿德堂经营,门口是内山完造的半鞠躬像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8)

其他

夕拾钟楼(位于 多伦 路L行拐角点)。 楼名取自鲁迅先生的名著《朝花夕拾》, 多伦路的标志性建筑,楼高18.15米,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9)

一个卖旧货的铺子,里面有老的门牌号码,有老式的照相机,有老式的吊灯等等,这些老物件放在这里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好象它们本就该在这里,在自己家里想要“断舍离”的物件到了这里就成了一件艺术品。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10)

走出 多伦 路文化名人街,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建筑: 上海日本海军特别陆战队司令部旧址---- 四川北路2121号。[玫瑰]該營房始建於1924年,它是由4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建筑,占地約6130平方米,四周為辦公樓、倉庫,中間是2200平方米的操場,整个建筑,远观如航行在海上的军舰。抗战期间,它是 日本 侵略军在沪的大本营。 1932年的“一.二八”战争、1937年的“八.一三”战争,日本 军国主义者是在此发动和挑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此处成为日本海军统治上海的中心。

上海南京路步行街40个免费景点(上海小众景点1)(11)

多伦路并不长,但留给人们的记忆却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