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有网友发现,天河GDP虽然雄霸全城,但财力居然被黄埔吊打,甚至输给了增城、花都这些郊区大农村。

这个结论有点反直觉啊!天河哦,那可是大广州的金粉之地,是全城毋庸置疑的宇宙中心。

这是咋回事呢?我们来看看两组数据就明白了。

01

第一组数据是广州十一区的GDP排名

广州黄埔哪里发展最好:天河真的比黄埔(1)

2021年,天河区GDP达到6012.2亿元,占据全市的21.3%,相当于2个半海珠、5个荔湾,比第二名的黄埔还多了一个南沙。

这实力,真的可以“一个打十个”,天河YYDS!

然而,若比较政府财力,天河区就立马从奥特曼变成阿卡林小透明了

广州黄埔哪里发展最好:天河真的比黄埔(2)

衡量地方政府的财力,有多个统计口径,比如财政总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是地方政府实际可支配的财力。

如图所示,2021年天河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77.76亿元,仅相当于黄埔的1/3,甚至比增城、南沙、南沙、花都还要少,这是官方数据啊。

看到这里简直难以置信,以天河区卓越的经济地位,怎么才这点财政收入?

写到这里,相信有些朋友已经猜到,这应该与财政留存比例有关。没错,区里面创造的财政总收入,还要与各级政府分成,而这个分成比例,每个城市、每个区都不同。

来看看这组数据就明白了

广州黄埔哪里发展最好:天河真的比黄埔(3)

以上是广州11区的税收收入排名,虽然税收收入不能与财政收入直接划等号,但它是财政收入的大头,在相当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区的真实财力。

这组数据,就与真相就越来越近了。

天河区2021年创造的税收达到879.2亿元,超过3个花都或3个增城,与第一名的黄埔,差距也迅速缩小,不再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有那么大的悬殊。

这才比较接近天河区的真实实力嘛,不是人家财力差,只是“留存比例”较低。

02

写到这里,我们简单粗暴地用财政留存比例定义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那么得出的各区排名如下:

广州黄埔哪里发展最好:天河真的比黄埔(4)

现在看明白了吧?天河区的财政“留存比例”只有8.8%,全市最低。

如果用税收收入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天河区的净上交额达到801.34亿元,排名第一,黄埔次之,达到797亿元。

大哥就是大哥,不仅赚得多,上交得也多。

这一回,家里其他10个弟弟对天河这位大哥,该心服口服了吧?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区的可支配财力,除了要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要看市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从图1可以看出,基本上每个区的财政支出都大于预算收入,就是因为市里面还会给予每个区一定的转移支付。

观察上述数据,还能发现,越是郊区,留存比例越高;越是中心区,留存比例越低。

这是为啥呢?

我猜想啊,中心区配套成熟,用钱的地方少,而郊区,特别是从化、增城这些发展比较困难的区域,因为基础设施薄弱,用钱的地方多,给予较大的财政留存比例,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像黄埔、南沙两个区很特殊,二者都是国家级的开发区,最大的使命就是搞经济,这就需要花很多钱在招商引资上,给予较大的财政倾斜,也是必要的。

相比而言,中心城区配套成熟,对人才与产业具备天然的吸引力,招商引资的难度要比开发区、郊区低很多,财政上交的比例就比较高。

不过,我在这里要为中心城区讲句公道话,其实市中心也有很多要用钱的地方啊,比如天河,除了珠江新城,还有很多区域的市容市貌需要提升。更别提越秀、荔湾这些老城区,很多居民虽然住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区,但居住环境真的太旧太破,这些也需要用钱。

如果任由中心城区破败下去,广州可能会出现“逆城市化”,也就是我经常说的“郊区打败城市”,要警惕都市贫民的出现。

03

写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继续追问,即使按照税收收入来排名,那天河还是没有黄埔多啊?

天河GDP比黄埔足足多了2000亿,为啥税收收入还是比黄埔少呢?

是不是天河GDP的含金量不如黄埔啊?

说实话,这个问题,不是财税专家,谁也说不清楚,但从经验来看,我认为这与二者的产业结构有关系。

从产业结构来看,黄埔是广州的工业大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达到8771.4亿元,占全市的比重高达38.9%!

这个比重之高,在全市可谓一柱擎天。相比而言,天河区去年的工业生产总值只有938亿元,只有黄埔的10.7%。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因为产业链长,而且流程清晰,成本比较容易核算,税收贡献度会比服务业大一些。从这个方面来看,黄埔比天河更有优势。

而且,黄埔因为是开发区,优惠政策多、建设用地多,在吸引大企业、上市公司进驻方面,更有优势。例如,注册在黄埔区的境内外上市公司超过60家,相当于两个天河,占据全市1/3。

另外,黄埔不仅是工业大区,还是高技术产业大区,聚集了全市最多的先进制造业,像半导体、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造车、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大部分都聚集在黄埔。这些产业增速快、利润高,对黄埔的税收都很大。

不过,如果就此认为天河不如黄埔,又是错的。

为啥呢?

天河吃亏在缺乏优惠政策,很多企业是办公在天河,但注册在其他地方。比如全国最大的两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和广发证券,据说有相当一部分税收是在珠海交的,这算不算天河被低估的例子?

天河像这样的企业还不少,他们的实际经营地无法离开天河,但注册和纳税可能在别处。

所以,永远不要低估天河,毕竟这里汇聚了全市42.9%的乙级以上写字楼、80%以上的甲级写字楼,这都是实打实的产业载体,随便走进天河的一栋写字楼,基本上都装得严严实实的,空置率之低,全国罕见。

毫无疑问,天河CBD绝美的天际线,是广州乃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最醒目的象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