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毛泽东选集成语典故)(1)

原文:“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出处:“纸上谈兵"这个典故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读了很多兵书,高谈军事,头头是道,即使他的父亲也难不住他。很多人都认为赵括很有才能,他自己也认为天下没有谁敌得过他。但他父亲总认为他太轻率,不能身当重任。不久,秦国进攻赵国,当时赵国大将廉颇驻守长平,他根据敌我形势,采取坚守抗秦的办法。这时,秦军故意放出风声,说秦军最害怕赵括当将军。赵国孝文王信以为真,于是免去廉颇职务,任命赵括为大将。赵括接受兵权后,生搬硬套兵书上的条文,骄横地改变了廉颇所制定的固守战略方针,自己又不能制定新的行之有效的作战方针,因此陷于被动。不久,赵军遭秦军白起围困,直到粮尽无援,四十五万赵军全部复灭,赵括被秦军乱箭射死。后来,人们就把死啃书本,脱离实际,誇誇其谈叫做“纸上谈兵"。

浅解:毛主席借用这个成语典故,说明那些只会“纸上谈兵"的教条主义者是不能充当高级指挥员的,否则就要打败仗。同时也告诉人们,做一切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誇誇其谈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是危害革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