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港珠澳大桥建设主力军的中国交建,承担了核心控制工程沉管隧道、东西人工岛、青州航道桥、口岸人工岛、香港和澳门段的大部分工程的设计施工任务,占了主体工程量的70%以上。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2)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3)

借此机会,我们逐一揭开中交港珠澳大桥建设梦之队的神秘面纱,将默默付出的中交英雄故事镌刻在大桥丰碑上。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4)

致敬建设者!

中国交建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建设团队

2010年11月,中交一航局秉承使命快速响应,组建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Ⅰ工区项目团队,在林鸣总经理的带领下,率先进驻“珠江口”,在茫茫大海中开启了筑岛征程。

首战伶仃洋——快速成岛

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地处航运繁忙的珠江口,按传统的抛石填海工艺,建设工期约3年,同时还可能对该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在复杂的外海环境下,采用8台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超大直径钢圆筒快速成岛,在国内外无任何经验可循,这是一项技术安全风险极大的工作。一航筑岛团队踏上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探索之路。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5)

面对“快速成岛”这一历史性创新课题,一航筑岛团队在项目总经理部的领导下迎难而上,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凝聚各方合力,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为“快速成岛”这一伟大构想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5月15日,直径22米,高40.5米,重达450.4吨的钢圆筒被精准的沉入伶仃洋海底21米,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首个钢圆筒振沉成功,这一世界级的创新由设想变为现实。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6)

在“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工作理念指引下,项目团队先后创下“一月三船”“一日三筒”的施工记录,振沉垂直精度多次达到“千分之一”;仅用221天打下120个钢圆筒,创下了两个10万平方米人工岛“当年动工,当年成岛”的工程奇迹,实现了外海成岛施工技术体系、专用装备的彻底革新。

赢在龙头——岛隧结合部施工

2012年2月6日,西岛深基坑开挖,拉开了岛隧结合部止推段(暗埋段)施工的帷幕。

西人工岛岛隧结合部施工是实现沉管安装的首要条件,是岛隧工程综合复杂程度最高的关键工序之一,必须在首节沉管对接前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之战!面对残酷的外海施工环境,繁琐的工序转换,项目实施的技术难度远超工程投标阶段的预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7)

外海超深基坑、高压旋喷基础、暗埋段隧道基础、过渡段挤密砂桩、止推段隧道结构、高精度端钢壳、二次止水结构、挤密砂桩基础载荷试验、高压旋喷基础原型载荷试验、岛内水密试验、岛头钢圆筒拆除……

每一步的历程无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稍有不慎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前功尽弃。

依托设计施工总承包优势,一航筑岛团队紧随项目总经理部步伐,因地制宜,从细节着手对技术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项目领导班子常年驻守孤岛,将班子会、研讨会安排在施工生产一线,解决问题不过夜,确保如期实现首节沉管对接条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8)

夏季的伶仃洋酷热难耐,深达20米的基坑内平均温度达40多度。2012年7月23日施工海域首次迎来了强台风“韦森特”,工程实体经受住了极端恶劣天气的考验。一航筑岛团队,在一次次与大自然的挑战和搏斗中得到了历练,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担当,务实肯干的优良作风,一路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个节点目标的胜利。

2012.11.10

止推段结构开始端封门的安装。

2013.1.29

岛头回水一次成功,二次止水结构滴水未漏,实现岛头围护结构二次止水的完美转换。

2013.3.1

岛头3个钢圆筒及4组副格拆除,西人工岛万事具备,等待首节沉管的对接。

2013.5.6

沉管E1管节与止推段对接成功,实现了举世瞩目的“深海初吻”。

一航筑岛团队自2012年初开始进行岛隧结合部施工,历时一年,在近20米的深基坑内,克服了外海恶劣的自然环境挑战,攻克了一系列复杂技术难题,持续奋战,圆满完成了施工任务,为首节沉管成功安装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块石抛填,完美夯平施工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采用块石基床基础,在超水深,大流速的恶劣外海施工环境下,采用传统的重锤夯实工艺根本无法实现,外海深水基床夯平这一高难课题历史性地摆在了一航筑岛团队面前,这注定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艰辛之路。一航筑岛团队临危受命,在国内外无任何可供参考的案例情况下,开创性的提出了采用液压振动锤进行水下抛石夯平施工方案。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9)

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项目部针对“溜管定点抛石”和“液压振动锤夯平”等技术难题,模拟海底不同工况开展了大量对比试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技术成果。

2012年7月14日,项目部开展了抛石夯平典型施工,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自此,一航筑岛团队抛石夯平班组扎根深海,坚守1291个日夜,至2016年2月25日共计29个管节,50多万方块石的抛填夯平任务顺利完成,做到了质量、安全零事故。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跨越5个春秋,飘悬外海,坚守孤船,相守在简陋的集装箱内,与繁华对海相望,甘于寂寞,成功完成了沉管基础抛石夯平的全部施工任务,为沉管隧道的顺利安装打下了坚实基础。他们无愧于铁打的团队。

海上明珠——人工岛主体建筑

西人工岛主体建筑总建筑面积3.2万平米,分为地下两层和地上三层,地面以上结构整体采用高等级清水混凝土工艺。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0)

作为港珠澳大桥的管理控制中心,西人工岛主体建筑,结构复杂,功能繁多,与常规民用建筑或工业建筑存在较大区别。清水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建筑质量要求高,不附加任何修饰,对于常年从事水工建设任务的一航筑岛团队而言,这又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2014年10月,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技术探索,5个阶段,64次试验,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进行了深入研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1)

2016年11月西人工岛主体建筑全面施工,近3.2万平方米的高等级清水混凝土建筑要在9个月内完成施工,这将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战役。

一航筑岛团队按照“零瑕疵、零缺陷、零遗憾”目标,以“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执念,对每一个工程细节都精雕细琢,精益求进,不达要求坚决返工。通过全面推行“6S”管理,强化全体参建人员精细施工意识,施工质量、安全、进度潜移默化形成良性互动。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2)

2017年7月28日,西人工岛主体建筑顺利封顶,接踵而来的一系列繁琐的装饰装修及岛面工程亟待全面展开。距离2017年底竣工通车的目标越来越近,项目总经理部统揽全局,带领全体参建人员抓安全、保质量、促进度,开展“百日冲刺”“奋战四十天”专项劳动竞赛活动,并授予一航筑岛团队820突击队旗帜!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3)

对于一航筑岛团队而言,820不仅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使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林鸣总经理在第四战役演讲中特别提到:七年筑梦,锻造了一批“大国工匠”和行业领军团队。七年筑梦,展现了央企的政治优势。一航局施工团队秉承“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理念,践行铁人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成为了骁勇善战的铁血军团。你们不愧为创造新时代的伟大的劳动者!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4)

2017年12月31日,西人工岛主体建筑终于如期亮灯,矗立在珠江口新地标的港珠澳大桥东西人工岛建筑群闪耀在世人面前。

七年奋战,筑岛圆梦

7年奋战,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和史无前例的难题,以林鸣总经理为代表的中交人,带领全体参建人员,以为国建桥为己任,秉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担当,攻克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级难题。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5)

一航筑岛团队在项目总经理部、一航局的领导下,牢记“固基修道,履方致远”的使命担当,不辱使命,对事物追求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对质量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完成交工验收(中交集团对港珠澳大桥)(16)

来源:工会联合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