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一首诗,可谓是家喻户晓,即使是三四岁的小朋友,也能脱口而出,它就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的池上解析(白居易的34)(1)

其实,这首诗不难理解,古原上的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烧也烧不完,只能烧掉枝叶,却烧不掉根基,来年春天的时候,暖风一吹,草儿又发出了新芽。小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可是现在再读起这首诗,不由的会产生一个疑问,"离离"是啥意思?

然而在白居易这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的"离离"原本不是这二字,在唐代文人张固编订的《幽闲鼓吹》一文中,白居易的这首诗是这样的"咸阳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古代许多文人编订的诗册中,这首诗也是后文这样的。

白居易的池上解析(白居易的34)(2)

原诗中的"咸阳"清楚的交代了地点,点明了古草原的位置。其实也让当时的人大为赞叹。但是什么时候以及是谁将"咸阳"改为的"离离",直到现在,也依然是个谜。

或许有人会说,这首诗被改编了,没有了原来的意味。但在经过了解之后,却不禁会赞叹,改的十分巧妙。"离离",与尾句中的"萋萋"相呼应,这样一改整首诗更加对仗工整,读起来又更加朗朗上口,符合白居易诗的风格。

其实改为"离离",也是有依据的。它是指代了一个古地名——符离。

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在安史之乱后,不得已,白居易父亲白季庚便把妻子和白居易送往当时的符离县,就这样,白居易在符离渡过了青少年时期,断断续续在符离生活了22年。所以,符离可以称得上是白居易的第二个故乡。

白居易的池上解析(白居易的34)(3)

符离是古原,亦是水乡泽国,这也是白居易曾多次提到。比如《祭苻离六兄文》中写道:"春草之中,画为墓田,濉水南岸,苻离东偏"。

或许是这样的原因,使得后人将"咸阳"改为了"离离",不仅使句式得到对应,也体现出了白居易的家乡所在,我们不得不佩服改编这一首诗的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