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渊源流传博大精深,且从未断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无价之宝,虽然其中可能会有一些与现在社会不相符的内容,但是瑕不掩瑜,谁也不能否认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而且有些人认为不好的东西也并不是真正的不好,只是这些人没有去深入地了解罢了,而且世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之处。

儒家五常是仁义礼智(五常难道仅仅是指)(1)

仁义礼智信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饱受诟病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现在的人们基本上都是认为这个“五常”指的就是由西汉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提出来的“仁、义、礼、智、信”,董仲舒提出这个东西是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培养人们的忠君思想,严重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长期阻止社会的进步发展。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好的一方面,它是我们中华儿女立身之本,培养了我们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大无畏的精神。

儒家五常是仁义礼智(五常难道仅仅是指)(2)

董仲舒像

但是到了宋朝,朱熹等人提出的理学却完全扭曲了这些东西原本的意思,违背了孔子关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的说法。他们甚至把这些关于君臣人伦之间的道德准则说成是天理,不遵守就是有违天理人伦,这些才是真正的精神禁锢枷锁,也是我们现在应该抛弃的糟粕。

儒家五常是仁义礼智(五常难道仅仅是指)(3)

朱熹像

但是“五常”难道就仅仅是说的“仁、义、礼、智、信”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现在常说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也可以说成是“五常”,只不过这个是道家对自然万物演变的一种解释,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由五行演化而来,而且五行是相生相克的。五行相生就是说两种不同的元素彼此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五行相克就是说两种不同的元素彼此相互克制,这个具体说来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些理论在我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相术,中医和占卜等方面。可以说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五行相生相克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也有一点和儒家的中庸思想相近的地方。

儒家五常是仁义礼智(五常难道仅仅是指)(4)

金木水火土

还有两种五行的说法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和“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这两种不同的说法都可以看做是第一种说法的拓展,也是古代的统治者为了国家和平稳定而提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