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擅诗词;他深受康熙宠爱,晋升为一等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他,就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才子,却在31岁时因病撒手尘寰,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纳兰容若一生的爱情故事(一生痴情知为谁)(1)

(图)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原名成德,清朝著名词人

他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擅诗词;他深受康熙宠爱,晋升为一等侍卫,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他,就是“满清第一词人”纳兰容若。可就是这样一位旷世才子,却在31岁时因病撒手尘寰,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王国维先生说他是“千古伤心人”,那么,是谁给他带来那么多的忧郁和伤心?现在,我们就从他的悲情词歌中去探寻纳兰容若的情感世界,去体会他对妻子卢氏的一生痴情。

(图)乾隆看完《红楼梦》后曾叹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可是,命运无情,天妒良缘。1677年五月三十日,因难产而病的卢氏,在容若的怀中缓缓闭上了双眼,永远离开了容若,从此夫妻二人阴阳两隔。容若紧紧握着妻子冰冷的双手,欲哭无泪。爱妻的逝去,对容若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三年的相聚,是如此短暂,留给容若一世的忧伤。妻子是他生命和精神的支撑点,“知己一人谁是?已矣”。从此,容若“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人去楼空,勾起了容若无尽的哀伤和悲痛。清明、七夕、中秋、重阳、妻子的忌日与生辰,花园、回廊、书房、坟头……处处都牵动着容若的情思,时时都揉碎着容若的肝肠。

悼亡妻子,每每让容若柔肠寸断,泪如雨下:“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清泪尽,纸灰起”、“谁念西风独自凉”,“回廊一寸相思地”、“十一年前梦一场”一生相思,一世清泪,让人不忍阅读

容若后悔当初没有好好珍惜,“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想为妻子画张像,可是“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今生既已相离,来世再做夫妻,“待结个、他生知已”;他希望与妻子生死相随常相伴,共化蝴蝶双双飞,“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容若如此痛悼妻子,而妻子卢氏也通过托梦表达对丈夫的思恋:“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真是生也相依,死也相随。

容若的悼亡词数量之多,在古代文人中首屈一指。别人或一二首、四五首而已,但容若的悼亡词多达四十多首,可见其对爱妻的思念情深;容若的悼亡词时间跨度之长,别人也是无法相比的。从爱妻去世,到自己的生命终结,容若的心始终都在追思爱妻;容若的悼亡词情真意切,每一首,都绵长细腻,撼动人心,跨越生死,催人泪下,让世人看到了一个因失去妻子而悲痛欲绝的痴情男人。卢氏在他的心中的位置,是谁也无法替代的,包括续娶官氏、偏房颜氏、小妾沈宛。

容若一生都没有走出对妻子的思念,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妻子写哀词,直至生命的尽头,刻骨铭心,至死方休。容若,你是如此痴情,你把最长的思念献给了妻子,你把最美的诗词留在了世间。

三、只应碧落重相见

纳兰容若一生的爱情故事(一生痴情知为谁)(2)

(图)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

为了见证爱情永远,当年,容若和妻子卢氏一起在庭院中植下合欢树。合欢,在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甜蜜爱情的回忆。卢氏去世后,合欢花,就只开在容若的梦里,“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我心爱的妻子,你等着,终有一天,等合欢花开放的时候,我再和你相聚。

1685年五月二十二日,容若与朱彝尊等文友宴集于自家园林中的合欢树下。对着盛开的合欢花,纳兰容若作了一首五律《夜合花》,其第一句为:“阶前双夜合,枝叶敷花荣。”也许,他看到合欢花,自然想起了与妻子的誓言。第二天,容若便卧床不起,七天后的五月三十日,忧郁和寒疾夺去了容若的生命,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三十一岁。

八年前的这一天,妻子离他而去。曾记得,花前盟誓,不求同月同日生,但求同月同日死。如今,合欢树的花儿又开了,一如八年前的那一天。我深爱一生的妻子,我来了,在另一个世界,我执子之手,和你笑,为你歌,再续这断了八年的爱。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八年的哀伤和思念,一点一滴的耗尽了容若的生命,直到生命的烛火熄灭,他的爱情悲歌方才悄然而止。从此,世上又多了一段生死相依的爱情传奇。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容若曾刻有一方印章,印文为“自恨多情”,他也曾感慨自己“自是天上痴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容若用真心书写,用灵魂吟唱,感伤那永远逝去的爱情,字字浓烈,句句血泪。卢氏的温柔与早逝,也成就了容若流芳千古的诗词。容若的词风和痴情,也影响了一代名著《红楼梦》,据说乾隆看完《红楼梦》后曾叹道:“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

徐志摩说,“容若君度过了一季比诗歌更诗意的生命”,是的,他的一生痴情,将伴随着他的绝世诗词,永远感动着大千世界里的芸芸众生。

一生痴情知为谁,千古伤心双泪垂。

历史大学堂专栏作家丨 李元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