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的功能及原则(敏感期是怎么产生的)(1)

提到敏感期,很多家长并不陌生——

六岁以下的孩子,在某个阶段会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某一种行为,比如频繁地吃手,特别关注非常细小的东西,不断扔掉手里的东西,垒积木不许别人插手,否则就要求重来......

但是你知道吗?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其实都是应感觉统合的发展而产生的。为了发展完成某个片段的感觉神经系统,形成身体的某个能力,完成生命的自我完善,孩子的身体会不断自发地去寻找需要的相关的某一类感觉刺激,于是你就会看到他在某个阶段内不断重复某一种行为,也就是进入一个敏感期。当然,只要孩子对这类感觉刺激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孩子对这一行为的重复就会停止,也就是结束这个敏感期,进入下一个敏感期(孩子又会去开启另一个感觉神经片段的发展完成,出现另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六岁,他的身心基础都经过这样的过程达到了完善,敏感期现象才会彻底停止。

不过,并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够顺利度过每一个敏感期。往往因为孩子自身机体能量的不足,或家长无意的打扰,亦或是环境条件的限制,孩子会错过一些敏感期。而一旦孩子错过敏感期,他们的身体发展便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足,导致他们在未来的成长之路上走得格外辛苦。

比如,正常来说,孩子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应该进入爬行敏感期,但是,如果因为父母有洁癖不允许下地等原因而导致孩子错过这个敏感期,直接开始学走路,那么,孩子在身体发展上通常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足:

(孩子一周岁后父母很容易发现)

1.不喜欢自己走路,总要求家人抱着或用小推车推着;

2.短距离的走路还可以接受,一旦看到较高,较长,或路况不好的道路斜坡,以及楼梯等的时候,还是要求抱着;

3.腿骨容易变形弯曲,变成O型腿;

4.视觉空间感差,进入大空间会来回乱转,找不到进出口,同时容易认错人,找不到脚边的玩具,喜欢看电视,没有耐心;

5.喜欢快跑、乱跑,但不喜欢爬高上低,不喜欢玩滑梯荡秋千;

6.容易有洁癖;

7.粗心大意,粗枝大叶,草率,急躁。

感觉统合的功能及原则(敏感期是怎么产生的)(2)

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生命体在成长过程中都有不断努力尝试突破现状的本能,如果孩子在幼儿期错过了某个敏感期,那么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自我弥补相关的感觉刺激(上面第5条提到的“快跑、乱跑”等,其实就是孩子典型的自我弥补),所以,只要家长能够有意识有针对性地支持孩子,即使错过,也依然有补救的机会。怕就怕,家长没有这方面的意识,甚至看到孩子的自我弥补行为还立马制止的话,孩子的发展不足可能会更严重。

依然以爬行不足的孩子为例,起初可能只是喜欢家人抱,但到后来可能就会变得不喜欢出门;起初可能只是视觉空间感不好,但到后来可能就会变成跳行漏字,学习成绩差;起初可能只是喜欢乱跑,但到后来可能就会变得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而家长本来就不了解这些行为背后是生理因素,而不是孩子性格孤僻,做事不认真,所以更加误解孩子,难以包容孩子,最终亲子关系自然也越来越紧张了!

总而言之,孩子有没有顺利度过敏感期,其实就意味着他们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是否良好。如果家长真的期望孩子赢在人生的终点,就应该认真捕捉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并竭尽所能在敏感期内给予孩子需要的感觉刺激。永远记住,只要孩子获得满足,就会获得成长!

来源:老岳讲感统

老岳讲感统 ysyhy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