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健侯对太极拳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杨澄甫的八十五式大架,是在杨健侯的架子上稍变而成,定步推手,四正手皆是杨健侯所创,杨氏大履,活步四正手亦为扬健侯所定杨健侯最有名的徒弟是许禹生和李景林,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赵老师讲太极拳?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赵老师讲太极拳(阿邓老师太极拳的平面和立体之论)

赵老师讲太极拳

杨健侯对太极拳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杨澄甫的八十五式大架,是在杨健侯的架子上稍变而成,定步推手,四正手皆是杨健侯所创,杨氏大履,活步四正手亦为扬健侯所定。杨健侯最有名的徒弟是许禹生和李景林。

杨家三代靠教拳为生,不是学雷锋做好事义务教授,做生意有时也需要一点广告效应,杨家后人选择了张三丰也自有其中的道理,陈胜吴广如果不是装神弄鬼也不会取得最初的成功,秦朝也就不会那么短命。没有谁一生都讲真话,人们有时有讲谎话的权力,只要不是恶意的谎话就好。人们喜欢对自己有利的谎言,人们也喜欢自己喜欢的谎言。一百多年来,太极拳界已形成了很严重的张三丰情结。吴图南也是如此,吴图南喜欢张三丰就给三丰找了个老师,黄龙真人。其实这样更根本否定了张三丰造太极拳的说法。按吴图南的说法,变成是黄龙真人造的太极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德印也认为张三丰造太极拳之说毫无根据。储民谊乃大奸之人,自然看出其中破绽,唐豪是太极警察,长有火眼金睛,顾留馨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追查真相。其实也没什么好察的,关羽原比刘备大好几岁,桃源三结义,还不是做了大耳朵的二弟。谁能把罗贯中怎么样?

杨澄甫生于1883年,此时,其兄杨少侯已是成名人物,少侯的风格很象伯父杨班侯。少侯善散打,是杨家三代五人中的一员。

杨澄甫也是天生细住,脾气秉性跟其父亲杨健侯有很多相似之处,杨澄甫学拳不久,即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天分,瞿世镜说杨澄甫四十岁才大器晚成是听人误传,杨澄甫二十岁时已是杨家内定的掌门人,一方面,少侯善打,但对领导工作不感兴趣,另一方面,杨健侯已看出杨澄甫是天生练太极拳的料子。杨澄甫天生细住,弱冠之年,已显出惊人内力。杨健侯知道,杨澄甫只要把下盘练出,就又是一个杨无敌。

随便找个借口,杨健侯把杨澄甫关了一年紧闭,一年以后,杨澄甫已经成为这世界上最出色的太极拳师。谁是天才,杨澄甫是真正的天才。

当阿根廷足球队主教练梅诺蒂最初发现马拉多纳时,他向世人宣布,他找到一个十五年才能出现的天才。事实证明,梅诺蒂错了,马拉多纳不是十五年能出现的天才,而是五十年五百年才能出现的大天才。马拉多纳不管在哪里都是最好的。不管怎么练也都是最好的,在那波勒斯,马拉多纳每晚都在夜总会度过,喝点小酒,吸点那个,但在足球场上,马拉多纳永远是英雄,他为阿根廷也为那波勒斯创造了奇迹。

杨澄甫也是这样的大天才,但天才也有天才的问题,杨澄甫重内过于重外,他打少林拳也打出太极拳的味道来。

一九一七年,杨澄甫正式成为杨家的掌门人,这一年,他接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所谓杨门第四轩(先轩同音),陈微明。一九二八年,杨澄甫南下,太极拳走向全国。

杨氏太极也一直在变,杨澄甫随着功力的增长,脚下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跟杨健侯的中架子比,删除了一些过渡动作,两臂运行变得舒展大方,杨澄甫认为这才是上乘之路,重意不重形,用意不用力。但杨澄甫脚下的变化却有违背了太极拳训练的原则,杨澄甫把平面太极拳变成了立体太极拳。太极拳本是武术,在技击中立体太极的效果更好,但在练功时一定要练平面太极拳。

杨澄甫是天才,他可以把少林拳也打成太极拳,但这世上天才终是少数,地才总是多过天才,地才们把太极拳打成少林拳。

按张乃器的气功重力学说,太极拳可以叫做流动重力学,平面太极拳的特点是,向前迈步时,前脚的支撑力从零开始,直至撑起全部中心。前脚可以随时收回,重心由后向前是滑过去的。立体太极的特点是,踏步向前,重心随脚而落,前脚不能随时收回,重心是跳过去的。

平面太极拳的代表是吴鉴泉,田绍轩,郑曼青,立体太极拳的代表是杨澄甫,崔毅士,李雅轩。

立体太极是为用,练功的效果不好,且难度大,打不好就成了慢少林拳。当你练到相当程度了才可以打立体太极拳。

练太极拳一定要练平面太极拳(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如你具备杨澄甫李雅轩的天才,就可以练立体太极拳。)

感谢瞿世镜的文章,使我们对杨家拳,增加了解,长了见识,在郑曼青所著的《太极自修新法》中,瞿世镜的师傅黄景华被郑称为死党。郑曼青在海外名声远播,有不少人是乘飞机而来,只为能跟郑氏合影留念。瞿世镜曾写了一篇《杨氏太极是一家》的文章,我不认同,所以我这章的题目就叫《杨氏太极一百家》。

杨氏太极一百家,听我一家一家道来。

傅派杨氏太极拳

武林盟主顾留馨左思右想,精挑细选,选中了傅钟文,顾留馨认为傅钟文拳架颇似杨澄甫,推手功夫也相当不错,顾留馨曾与傅钟文试手,屡战屡败,而最重要的是,顾留馨认为傅钟文有政治头脑,傅钟文确实也有政治头脑。在傅钟文心目中张三丰就是马克思;杨澄甫就是毛主席,傅钟文不知道是不是共产党员。但傅钟文确实有共产主义思想。从一九四四年开始,傅钟文义务教拳四十年。

傅钟文因已与杨澄甫的侄外孙女成婚(一说外甥女),成了杨澄甫晚戚,因这层关系,被杨澄甫所青睐,所以有机会追随杨澄甫南下广州,近水楼台再加上勤学苦练,傅钟文功夫大有长进。

据说傅钟文中年的拳架颇似杨澄甫,可惜没有机会见识一下,但从傅钟文晚年在表演时的一些零碎不全的片断看,傅钟文已得太极拳的其中三味,晚年的傅钟文像一座松沉的铁塔。马来西亚傅派杨氏太极拳传人,谈到傅钟文的功夫时,大都赞不绝口,他们说,傅钟文上下楼梯,一点声音都没有,傅钟文在马来西亚有跟黄金星等人试劲,黄说,傅钟文坐在椅子上,显出高深武功,与其推手,微触其肌肤,已经站立不稳。傅钟文晚年的拳架已不再象杨澄甫。打太极拳,没功夫时象别人,功夫出来了只象自己。

对傅钟文的评价只有四个字,绝世奇人,傅钟文在其位置上坐的并不舒服,但他能适应各种环境,最终能左右逢源。据说,傅钟文的传人上万。

在网上可以看到傅钟文四个弟子的集体拳架,王荣达,傅声远,武军和一个姓张的一起演练,四只唐老鸭跳起杨氏大架八十五式。

外行人看起来是四个老天鹅翩翩起舞,内行人却可看出是一只仙鹤与三只野鸭同行。王荣达就是唯一的仙鹤,王荣达的拳打得中规中矩,尾闾中正,松沉自然。王荣达打的就是平面太极拳,落脚轻缓,身体由后向前滑出,是真太极功夫。另三人打的是立体太极拳,上下起伏,尾闾不正,落脚重而且屁股突。是慢少林也。

傅声远的名片上印有杨氏太极第五代掌门人的头衔,其实应该加上傅派两个字就好了,否则多有欺世盗名之嫌,傅声远个性过于自信,撅着屁股打了一辈子拳,又撅着屁股教了一辈子拳。从来没有看过打拳打得这么丑的还到处乱跑乱表演的人。其实傅声远也有他的聪明之处,他早看出杨氏太极拳的功夫是练不出来的,而杨氏太极拳现在除了功夫外还只剩下一个辈分,于是傅声远封其父为杨氏第四代掌门,封自己为杨氏第五代掌门。

傅某某的拳架也不好,尾闾不正,气浮于上,这种立体太极,两脚跳来跳去,重心移动少,虚实不清,动作全在手上。郑曼青讲太极有手不用手,傅某某是太极功夫全在手。傅某某得过很多金牌。傅某某的拳只能得金牌却不能长功夫。傅某某出的教推手VCD 被金仁霖的弟子喻为傅氏三代搞笑版。其实搞笑的是傅某某,太极推手只用手。

再看看瞿世镜的文章

傅钟文乃澄甫公之远戚。健侯师祖之长子兆熊,字少侯,号梦祥;次子兆元早亡;三子兆清字澄甫。兆元之女杨聪,配赵树堂,生子名赵斌,女儿名赵桂珍。傅钟文乃赵桂珍之夫婿,杨兆元之外孙女婿,澄甫公之侄外孙女婿也。傅钟文、傅声远、傅清泉编著之《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第 4页12行,提及傅钟文与杨公之“侄外甥女结亲”。“外甥”与“外孙”,音同字不同,仅一字之差,傅钟文即由第五代升至第四代,与其堂舅杨振铭同辈矣 !此系笔误抑或排版错误?非也!书前之图照第6页,第二张照片之下注明:“傅声远与师叔崔毅士先师及师叔牛春明先师合影。”按照《太极学报》第19期于志钓教授文章,傅钟文生于1908年。傅氏三代所编《嫡传练法》一书,第4张图照下注明:傅钟文出生于1903年。牛春明师伯1901年遇健侯师祖,于1902年拜澄甫公为师。崔毅士师伯1907年至杨家学拳,于1909年拜澄甫公为师。即使傅仲文确实生于1903年,怎有可能成为牛、崔二位师伯之师兄 ?试问:他在何年何月拜师? 当年傅钟文在盛和花号当伙计,每周六到杨家住一宿,星期天整日练拳。永年家乡风俗称外公为姥爷,澄甫公排行第三,故傅钟文称澄甫公为三姥爷,称杨振铭为大舅,杨振基为二舅,称澄甫公之弟子为师伯、师叔。当时在杨家学拳之人极多,澄甫公空闲之时,偶而亲自指点,一般即向众位师伯、师叔请教。此乃傅钟文在杨氏太极门中之真实地位也。傅氏子孙忽然将其抬高至牛春明、崔毅士之上,成为第四代掌门大师兄,岂非自欺欺人?!如果摒弃此等画蛇添足之举动,傅钟文确实有其贡献。一是为堂舅杨振基、杨振铎介绍工作,使其生活安定。二是在上海长期免费授拳,推广外形比较合乎规矩之杨式拳架。如能根据事实稍作更正,则《嫡传教练法》仍不失为一本可用之启蒙读物,社会公众对傅氏三代亦必定更为尊重。

下面这本书 为阿邓老师的图书作品,

大家可以有时间阅读一下!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购买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