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从不缺少传奇故事,回顾影视作品中,发哥饰演的许文强,手执双枪、英姿飒爽的风姿,到头戴如意冠,身穿鱼鳞甲,手使鸳鸯剑,生动演绎“虞姬虞姬奈若何”的梅兰芳,再到称霸上海,叱咤风云的三巨头……

正如杜月笙从一个流落街头的流氓混混,战胜另一个大佬黄金荣,一步一脚印地坐上青帮头把交椅,他的名气并不仅仅停留在执掌青帮,更多的是其从不欺压百姓,热衷于慈善事业,为人处世义薄云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地人甘愿追随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

如今他的精神传承却依然照耀着家族后人,继承父亲的爱国情怀,一言一行中无不体现父亲的意志,多年来,将自己的家产变卖,收集了价值18亿的稀世珍宝各种古钱币,包括世上少见的萨珊古钱币,并将它无偿捐献给国家,作为名动上海滩杜月笙最宝贵的儿子,杜维善又是怎样度过他的一生的呢?

1933年,杜月笙的七儿子,杜维善在杜公馆呱呱落地,其母亲姚玉兰是杜月笙的四姨太,作为上海演艺界叫得上名号的女子,杜月笙当年为了迎娶她进门,还花费了不少功夫,答应其明媒正娶,八抬大轿地迎进杜府大门。

甚至同意姚玉兰母亲筱兰英提出的,“需另辟宅邸,同杜府另外三位夫人分别居住”的要求,给她在迈尔西爱路的十八层楼租了一层西洋风格的706公寓,地址就位于现在上海锦江饭店的北楼。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2)

杜维善出生时,杜月笙已经40多岁,由于母亲姚玉兰的关系,再加上作为当时家中最小的孩子,从小到大就受到了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尽管十分喜爱,但绝不溺爱。

杜月笙虽然自己读书不多,但对于为人做事的理论和读书人的思想特别看重,就连自己原名“杜月生”,也是在著名思想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的建议下,改为“杜月笙”

对于杜维善而言,杜月笙从小就教导他做人和经商的道理,为人首先要明感恩,其次,处事要知晓人情,最后,活着要勇于担当,更重要的是,爱国爱家的情怀。

早在杜月笙还未成为青帮执掌人,上海滩风云一角的人物,也没有成为后期的实业家和金融家时,他就特别注重学习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3)

杜维善曾回忆说,小时候他还在苏州的私塾里上学,那年考试,获得了第一名,杜月笙没有给予其他物质奖励,而是奖励了杜维善一套《四部丛刊》,即一部小型的《四库全书》,鼓励他认真读书。

后来杜月笙成为了青帮大佬,经常要处理帮会的事情,会见上海滩的各式人物。

杜维善还言:

“父亲的家教是十分严格的,既不允许抽大烟,更不允许接触青帮帮会的事务,家里的杜公馆是三进式的,一层一进门的会客厅是父亲长期同其他人交流的场所,其他人都可以在会客厅谈天说地,或者抽大烟,但是作为子女的他们是坚决不允许的。”

比起其他子女,杜维善作为当时最小的孩子来说,虽多了几分属于父亲的关怀,但也多了几分期望,因而对他的教育也十分严厉。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4)

杜维善从小聪慧,父亲教授的知识一点就通,父母告知的道理也谨记于心。

尽管他一直努力发奋学习,想做到不辜负父母亲的期待,却依然深感不负父亲的期望

直到长大一点以后,父亲设立了面粉厂、橡胶厂等实业,创立了中汇等银行,在实业和金融的领域扎牢生根,成功转型为实业家和金融家后,允许杜维善一起参与部分与青帮无关的家族事务,他才有了被父亲认可的感觉,对父亲多了一丝亲近感,而此前则一直敬畏多于亲近。

民国时代的上海经过中外思想碰撞,是开放的,也是兼容并蓄的,杜月笙的家教是此刻时代风气的体现,同时也印证在杜维善的身上。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5)

比如,杜维善从小在苏州苦读私塾,长大一点后,又去法租界的世界小学读书,到了中学,又在香港和台湾接受着现代教育,直到后来,杜月笙去世,他去澳大利亚进修地质学都体现了家族思想的包容并蓄。

然而好景不长,历史是奔流不息的长河,是加速前进的火车,民国时期如昙花一现般,止步于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4月,由于国内局势紧张,杜月笙举家搬迁到香港,杜维善也随母亲姚玉兰、庶母孟小冬一起到了香港。

杜月笙的大半辈子一直是在上海度过的,在上海的这些年,虽然是叱咤风云的“青帮大佬”,名声鼎旺的实业家,然而搬迁到香港的时候,生活已经开始落魄潦倒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6)

上海的购置的房产、商号都带不走,能带走的,只剩下10万多元的财产,一家几十口人挤在香港小小的出租屋内,勉强度日。

杜维善回忆说,当时大家的生活不如在上海一样,能随意出入杜公馆,身锦衣着玉食,但在香港的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也怡然自得,因为父亲从小就教导大家,钱乃身外之物,更重要的是立德立身之本。

父亲临终去世前,还特地叫大姐杜美如,前往汇丰银行取回了一大包东西,拿回家打开一看,里面全部都是借条,价值已经超过了一亿美元

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大笔巨款,本以为父亲会将此作为遗产留给子女们,没想到他当着儿女们的面,将借条烧毁,只留下一片纸灰。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7)

杜维善说,父亲当时亲口留下,“我这辈子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更不希望我死后,你们四处要账,杜家的儿女应是靠自己双手撑起一片天地的人,而不是依靠我。”

1951年,杜月笙在香港病逝,时年63岁,除了当初带来香港的一笔财产用于日常花费,并没有给他的妻妾和儿子留下许多财产。

不过正如杜月笙所言,杜家的儿女应靠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天地,未来的日子,杜月笙的几个儿女,的确依靠自己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出了一片天地

随着杜月笙的去世,四姨太姚玉兰只能自力更生,凭借自己本事养家糊口,带着杜维善、弟弟和两个妹妹以及杜月笙的灵柩去往了台湾,开始了艰难的生活。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8)

董存发在《杜维善口述历史》这本书中曾提及,杜维善的母亲,在台北的姚玉兰,想要在石油公司谋求一份工作,然而没有成功。

老杜先生也没有留下什么遗产,连杜维善在澳大利亚读地质学,也是当时国民党的元老——王宠惠做担保,他才得以成功出国。

在澳洲的悉尼工程学院读地质学的日子里,杜维善基本处于半工半读的状态,四年的学业,由于家境贫寒,一直花了将近十年才完成。

不过除了这一层的原因,还有一层原因是父亲教导的,学习不应只从书本上学习知识,更应该学以致用,更应该去实践。

这十年间,除了读书,学习地质知识,杜维善还画过图纸,钻过矿井,毕业后,回到母亲居住的台北,他还在石油公司做了一段时间的地质师,帮助石油公司勘探石油地点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9)

后来在父亲杜月笙故交们的帮助下,自己做起了石油生意,存下来一定积蓄,随后在澳大利亚买下来一座银矿,成功发家致富,成为了亿万富豪

发家后的杜维善,看着18岁成年时和父亲以及父亲的朋友所拍的第一张照片,思绪万千。

即便有了足够的金钱,但杜维善从未忘记父亲的教导,没有被金钱蒙蔽双眼,父亲的言行一直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于是他学习父亲做慈善,救济贫苦人家。

32岁的杜维善,在偶然的一次机会,拜读了知名考古学家夏鼐关于丝绸之路相关的金钱币的考古著作,与古钱币结缘,迷上了古钱币收藏,除了石油企业家这一身份,他还是古钱币研究专家。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0)

从秦半两、汉五铢到萨珊帝国的金钱币,再到世界各地的珍贵钱币,杜维善都曾不惜一切代价,囊括之中,在研究古钱币的道路上,杜维善收到了了来自三位老师的影响。

一个是台湾著名的民俗收藏家孙家骥,教会了他研究钱币应该如何入门,于是他从当时市面上比较容易得手,流通较多的清代时期的光绪通宝开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古钱币研究基础,孙家骥先生在这方面,给予了杜维善较好的入门指导

第二个是前文提到的夏鼐先生,作为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的他,不仅在中国文明起源上卓有成就,而且在中亚文明和丝绸之路的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虽然和夏鼐先生并无相见,但正是他对中亚和丝绸之路的详细研究,启发了杜维善

最后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华顿先生,给他提供了来自世界各地,珍贵的钱币,给予他在收藏方面的境界,提供了很大的提升。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1)

这三个人是他在古钱币上的指路者和引路人,也让他从收藏中国钱币到丝绸之路相关的古国钱币转而潜心研究相关的古钱币。

杜维善曾言,“收藏离不开研究,只有通过研究,收藏才更有价值,不止是收藏,还要配合书本一起研究,两者相互帮助”,杜维善实证思想的根源正是来自于杜月笙的言传身教,以及两位母亲的教导。

对于战国半两、秦半两以及汉朝半两的时期区分,杜维善小有成就,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学者的支持和认可,其次,杜维善还将古钱币中的中国文化和其他国家文化相结合,用来研究中国文化的传播,比如来自泰国的筹码钱就是上述所言之体现

通过研究一枚小而轻的古钱币,揭示其国家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弥补历史的空白,对于杜维善来说,诗意的历史体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2)

拥有着收藏古钱币的好奇心,再到研究古钱币中的中国文化,也为后来杜维善给上海博物馆无偿捐献萨珊王朝的古钱币打下基础。

从1949年随着父亲离开上海,举家搬迁到香港,到青年远赴澳大利亚留学,再到中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将近四十多年从未归家。

1991年,由于思念故乡,杜维善专程搬回了上海居住

当他乘坐飞机,从加拿大归国,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发现如今的上海已是焕然一新,虽与曾经记忆中的上海有所不同,但他的心中依旧十分欣喜。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3)

上海不再有犬牙交错的黑帮势力,也不再有标志着洋人殖民意义的租界,更不再有流民失所的场面,有的是喜气洋洋的新景象,一切是那么美好,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的人民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身着新式衣裳,体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奇事物。

一天,杜维善突发奇想,想要沿着当年的记忆,追溯旧时光,来到了父亲所创办的中汇银行,如今已经是上海博物馆。

介于杜维善在古钱币上的研究小有名气,当时的博物馆馆长热情地接待了他

在杜维善逛展的途中,在钱币馆见到了一枚稀有却稍有残缺的钱币。

馆长隔着玻璃窗,指着钱币,告知他,“这是萨珊王朝的金钱币,特别珍贵,开馆时我曾想筹集三枚萨珊古钱币,都没有成功,后来通过新疆博物馆,借来了一枚,如今是钱币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之一。听说杜先生喜爱收藏,不知是否见过此类钱币?”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4)

杜维善脑海里快速回忆着这些年积累的珍藏,想起自己在旧金山的长滩,经常会参加各类收藏家、钱币学家的研讨会,当时华顿先生的手上有一些稀有的钱币吸引了他的注意,此钱币的形制和钱文与眼前有残缺的古钱币别无二致。

杜维善花了将近五万美元(当年在加拿大购置一套别墅估价也才30万加币)从华顿先生手上购置了这些萨珊金币。

知晓上海博物馆的困境后,他时刻不忘父亲曾教导的,“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要为中国排忧解难!”于是,毫不犹豫地跟馆长说,“我知晓它的珍贵,刚好家里收藏了几枚萨珊钱币,我愿意将它们无偿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帮助上博增添庋藏。”

馆长十分激动,紧紧握着杜维善的双手,连声感谢,表示,这一举动不仅是为上海博物馆提供了宝贵珍藏,也是为上海人民、中国人民作出了贡献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5)

一个月后,上海博物馆就收到了来自杜维善的无偿捐赠,杜维善践行了自己的承诺。

除此之外,杜维善还得知,有很多祖上是萨珊王朝贵族的人,逃亡到了中国,他们身上怀揣着许多价值珍贵的萨珊古钱币。

当时其中很多人都会典当金币用以维生,于是杜维善辗转在这些萨珊移民以及收购了这些古钱币的典当行之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恳请他们出售,后来有部分人,了解古币的价值后,还不肯轻易出卖。

那么萨珊王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其金币价值为何如此巨大呢?

萨珊王朝其名为波斯第二帝国,公元224年,取代了当时强大的安息帝国,与凯撒大帝统治的罗马帝国并存了400多年,其影响力遍布西方大部分疆土。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6)

波斯萨珊存在的400余年里,货币一直以铜币为主,很少使用金银币,导致流传下来的金银币极为稀少,所以在世人价值珍贵。

根据杜维善的自述,他曾经为了两枚萨珊古钱币,卖掉了在台北的两栋房屋,价值240万,就为了换回这价值珍贵的钱币。

多年间,杜维善先后6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自己征集来的萨珊金币,数量达300多枚,这么些年来的努力,我们外人虽为之动容,但其中的艰辛或许只有他才能切实体会到

除了昂贵的萨珊古钱币,杜维善还将自己珍藏的大批“丝绸之路”古钱币和中亚古钱币,以及各式各类的钱币,价值高达18亿,都无偿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填补了国内博物馆在这个领域的收藏和研究空白。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7)

同时,为了祖国文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杜维善还承担起为上海博物馆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作为高级顾问的他,生前在上海博物馆的5楼还有一间专属办公室。

2020年3月,杜维善先生病逝于加拿大温哥华,虽定居与加拿大,却从未改过中国国籍,最终享年88岁。

虽然杜维善曾遭遇到一段贫困的日子,但难能可贵,成为亿万富翁之后的他,在有生之年里,从不曾忘记父亲的教诲,资助贫困百姓,热衷慈善事业,把为祖国做贡献作为自己的伟大使命。

杜维善古币收藏价格(杜维善来到上海博物馆)(18)

望着杜先生老年的照片,突然发觉,他同当年的杜月笙像极了,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或许也正是如此,那流淌着相同血液的血脉之中,凝聚着一样无私奉献、忠贞爱国的情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