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卫林

《诗经》里的东门,爱情高发地,我称之为“荷尔门”。桐乡,城东,不一样的风景,百年光阴,多少故事,且听沈卫林先生分享。

————去年初夏,午后临时起兴,选择一条近的路线,往城东新河村方向。因为郁震宏兄有事缺席,导致走读日记缺少一篇。近日整理过往记录,特作补记,滥竽充数,沈卫林记。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

古人说:“东城渐觉风光好”,说的是水路,现代人的城东,“掌权”的是公路,又阔绰又硬气。桐乡的城东面积不大,能走读的乡村已不多。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2)

为了更加丰满些,稍往北又走了一遍去过数次的两个地方,从濮九娘桥开始。跨于濮院与洪合良三村交界十景塘上的濮九娘桥,在20年前就已经变成了一座水泥桥。

斯桥已去,名号尚存。竹垞先生诗云:春绢秋罗软胜绵,折枝花小样争传。舟移濮九娘桥宿,夜半鸣梭搅客眠

濮九娘,十五世纪濮院的精神担当,值得所有濮院人铭记。嘉庆十九年《濮川所闻记·闺范卷》载:某氏女也,明初归濮,勤事粗织,积啬操家,嫠居三十余年,累资盈万。永乐时诛戮杨忠烈姻族,濮氏星散。九娘叹曰:安有翁姑夫壻骸骨俱埋本土,孑然女流乃向他方托处乎?悉于家业分给贫亲,施舍梵宇,建修桥梁,筑数椽于墓傍,长斋诵佛以至终,至今镇中有濮九娘桥

可见机械的封建礼教并不能拘囿天才的光芒,这位传奇的女子集生意经、忠烈心、故乡情于一身,今男人们肃然起敬。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3)

洪合人用另一种方式记住了她,桥头的小村就叫濮九娘桥。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4)

顺桥往东300余步,是濮院第一桥升平桥,比古镇里的桥都要好看。桥联:济寿敦仁乡称永乐,机声渔唱人共升平;桐水西来联十景,梅泾南望慕双贤。想起了方孝孺写给濮院的诗。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5)

南往慕双贤,果有其处。只是在肠路无章、车流纷繁的市场夹缝处,双贤桥显得有点浮躁。

此桥名为双贤,因明代两位大文豪在此共游读书而成,桥头曾建有读书台。这两个人一个叫刘基,一个叫宋濂,放眼全国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刘基就是刘伯温,在桐乡留下的传说比乾隆的韵事还要多。《送东阳马生序》、《卖柑者言》,朗读并背诵全文,让大多数学生记忆犹新。

宋濂还在双贤桥畔写下《濮川八景》组诗,就文学风雅而言,甚至可以超越濮家。后来,双贤桥被讹传为桑园桥,今已正其名。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6)

现在看见的石桥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读书台已无存,桥上石栏望柱犹在,成为濮院乃至桐乡最有文化底气的一座古桥。如果与升平桥结对,足可以与古镇区的九座石桥相媲美。

今天我们来了三个人,与当年相比,只能在数量上取胜。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7)

看过镇中的三座名桥,往南就是等待开发的寂寥。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8)

龙潭之西,还有半坐禅市桥, 架在龙潭最美的腰线之上,桥名古怪,不知何故。此片人家稀少,龙潭河水宽深静美,河面之外桑林叠翠,豆花摇晃,一片摆脱尘世的样子,有垂钓者静座桥头,如石桥一般安静。

龙潭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名,桐乡有很多带龙的名字,龙王庙、龙腰、龙尾巴……,大概是风水与地形相结合的产物。濮院的龙潭方志有记,但在福善寺边,与此处相距甚远,会龙桥、迎龙桥等亦无缘分。不知哪一个是山寨,或许时间一长,寿命长的那个才是正版。

再往东,碰到的本地大妈说的桐乡话我们只能听懂50%了。农家的建筑风貌和村落布局也仿佛超脱了桐乡的风格,与民合北片类似,草树幽而深,水流稀而清。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9)

眼前展现一片荷塘,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目测面积有50亩,如此巨大的水塘竞感受不到其深度,极有可能是人工泥浆冲水沉积或围田而成。如果是天然的荷塘,又可算作一个桐乡第一了。

荷塘边上,与天光云影徘徊良久,终要离去,下次再见,或许已是两万一平的“某某豪庭”。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0)

在前往天恩桥的路上,看见四间老屋隔路并列在几株大树之北,程总说这样的老屋在高桥深处还有不少。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1)

惊鸿一瞥,三人同时惊叫。在大树之南不到百米的桑窠地理竟然伫立着一幢“打墙房”。屋面被通体的绿葎草覆盖,古意袭人,面积足有上百平。

“打墙房”,顾名思义是用模子浇筑起来的房子,但主要的材料是泥浆,筋构件是碎石乱瓦,上半部分则是细竹和树枝条,却能屹立上百年而不倒,有着独到的工艺。这种房子一般为上世纪40年代以前穷苦人家最简陋的栖身之所。

现在七八十的老人说,在他们小时候所见的“打墙房”大多只是一个柴火间或者一个茅厕了,不知道幢规模宏大的“打墙房”在这里已有多少岁月。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2)

房子不合适居住,但美得可以让许多人流口水,就像明代的青花瓷不适合用来吃饭一样。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3)

桐乡的百年老屋还有许多处,但如此完整的“打墙房”,除此之外,绝无仅有,可称走读桐乡重大发现前三强。

濮院古镇是在濮院还是桐乡 桐乡濮院城东故事多(14)

总算在快到秀州地界的时候看见了天恩桥,单孔石平桥,重建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天恩桥像一个不知道怎么化妆的村姑,素面朝天,站在田野那头,与树丛、与老屋为伴。永华感叹:什么时候在新城里能重新看见它们的身影?

乌云从西面涌起,暴雨将至,这场雨过后,夏至蝶会在老树与荷塘间响起。

路边有个西瓜摊,买了一个,发现没带刀,学着黄眉老佛的手法,敲瓜、吃瓜,味道如田野般甘醇。

躲进车里,大雨倾至,把老屋的照片发给震宏兄:你又将多一个桐乡唯一。

--END

,